海上的航行相比于路上要更为快捷一些,当黄锦带着吕宋岛及荷兰总督的消息准备回程之时,翁玉堂这边,关于郑梉的消息才刚刚传回京城。
刘静轩看着翁玉堂的折子研究了很久,却还是没有确定的想法,若是按照大明祖制,郑梉只是一个臣子,不应该也不能够成为安南王。
但如今陛下的出身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衡王,而且陛下对这些观念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考虑到这些情况,刘静轩还是决定,将消息汇报给了朱由棷,由陛下做最终的决定。
“陛下,如今的安南王势弱,而安南国的实际当权者是郑氏的郑梉。”
刘静轩拿出翁玉堂的折子,接着说道:“他向我大明请求,册封他为安南王,他也保证了一定会听从我大明的一切安排。”
“臣查阅了礼部的记载,这个后黎氏的皇帝,原本也是普通人,组织起了一支军队占领了升龙城,才向我大明求封。”
“而原先安南的陈氏已经被篡权的胡氏所杀,这个情况也记载进了永乐朝的史册之中。”
朱由棷并不认识这个郑梉,但他对永乐讨伐安南的明越之战有过了解,大明正是为了给他们所承认的正统陈氏所复仇,才进行了这场时间跨度足足二十九年的战争。
虽然明军最后惨败而归,但安南也经受不起这样的战争,最后主动臣服大明。
不过朱由棷也从翁玉堂的回报中,看到了黎氏的羸弱,即使他不封这个郑梉为王,郑氏也是安南的实际掌控者。
但朱由棷对于黎氏的情况也不甚了解,于是出言问道:“这黎氏和郑氏又有何渊源?”
刘静轩也回答道:“黎朝开国之主,黎利原本是安南的一位豪强,他起兵反抗我大明足足十年之久,最终因为远征安南军费开支过高,宣宗陛下才决定罢兵,承认了他的身份。”
“也就是说这黎氏的先祖原本是与我大明为敌之人?”
朱由棷接着问道:“那这郑氏呢?他们的来历可有记载?”
“臣也查阅了宣宗时期的记载。”
刘静轩回答道:“这郑氏的先祖郑可,是黎利手下的一位谋士。”
“也就是说当初的黎氏也不是大明承认的?”
朱由棷接着问道:“宣宗只是迫于军费的压力,才被迫认可了他?”
“当时的情况,确实是这样。”
刘静轩有些尴尬地回道:“宣宗时期,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不仅减轻赋税,还做了很多减小朝廷负担的举措,其中一项便是从安南撤兵。”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也是宣宗时期,不过当时郑和的年事已高,在出航途中病倒了,停止下西洋也是宣宗的决定。”
刘静轩的一番说明,也让朱由棷知道了当时的大致情况,在他看来,这黎氏当权也并不是大明所愿,既然郑氏愿意归顺大明,他倒是可以赐下这个封赏。
不过毕竟安南最早被承认的皇室姓陈,朱由棷想了一会出言道:“刘阁老,你觉得我若是让这郑梉改姓陈,他会是什么反应?”
“陛下,您要给这郑梉赐姓?”
刘静轩有些惊讶地回道:“这赐姓可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这郑梉一定会非常感谢陛下,当初的郑和便是因为在郑地的作战,才被赐姓郑,而一般只有功臣才会有这样的恩赏。”
“不过如今,既然陛下想要恢复陈氏,将郑梉赐姓陈,自然是合情合理的,他改了陈姓,以后在安南国的统治也会更加的名正言顺。”
“不过...”
刘静轩接着问道:“这安南的南部还有一股势力,阮氏,若是陛下让这郑梉当了安南王,他们一定会不甘心,出兵反叛的,咱们大明的边军要不要出动帮助他平定阮氏?”
“这就不用咱们来担心了。”
朱由棷也解释道:“若是他郑梉,不,是陈梉,连一个小小的阮氏都镇压不住,凭什么有脸向朕,要这个安南国王的封号。”
“两广的驻军暂时也先按兵不动,如果郑梉实在不敌阮氏,到时候再出兵也不迟,不过那时朕就要小看他几分了。”
朱由棷的话说得很明显,虽然大明可以承认郑梉在安南的地位,但能否真正统一安南,是他郑氏的事,即使是大明的附属国,也不是臭鱼烂虾就能当的。
“是陛下。”
刘静轩回应道:“既然如今,臣就向翁玉堂那边回复消息,将陛下您的想法告诉他。”
刘静轩刚准备离开,又想起了一件与使团有关的事,他重新找到朱由棷,出言问道:“陛下,咱们此次出使的使臣众多,接下来大明要迎接的外国使团的人数肯定也不少。”
“依臣之见,应该赶紧扩建驿馆,因为按照计划,海上的使团再过半个月的时间也应该回来了。”
“准了。”
朱由棷接着说道:“如今礼部几位大臣都出使海外,你也要多操操心,这些驿馆的建设以及人员配备都要按照以往的规矩来办,不要失了大明的颜面。”
“另外,你和季明志联系,让他抽调一部分锦衣卫的人手,隐藏身份布置在驿站里,这也是为了防止这些外国的使臣有什么阴谋,一定发现他们的有什么图谋,就立即向我汇报。”
“普查的事情应该差不多了吧,抽调这些锦衣卫,不会影响这方面的工作吧。”
刘静轩也回答道:“回陛下,人口普查已经到了收尾的阶段了,暂时不需要锦衣卫帮忙了,再过半个月,等两京十三省的消息全部传回京城,再由内阁统计之后,就能呈交到陛下您的眼前。”
“不过关于工匠等级的认定可能会稍微晚上一段时间,工部的考核官数量有限,我们内阁也在跟进这方面的进度。”
“你们也辛苦了。”
朱由棷知道内阁和锦衣卫这段时间,都非常繁忙,一件件事情接踵而来,他也安慰道:“放心吧,这段时间忙完,就快过年了,到时候我多给你们放几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