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初中,一个大的变化就是从住家变成了寄宿,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也没有太多的不适应,反而会觉得离开了家乡去了一个更大的地方,可以见更多不同的人和事物,但其实就是个小镇,离家七八公里的距离而已。我们的学校在一个大路边的巷子里面,不深不浅,拐进去就可以看到,黑色的大门里进去就可以一眼看到“土操场”,中间矗立着一排“三层楼”,从一层到三层分别对应着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级。但说是只有一排不严谨,在大门与“三层高楼”之间还有一排平房,平房里有“教务处”、“政教处”和“体育器械室”等等行政部门,这里面最热闹的就当属“政教处”了 ,但更多的记住的倒不是学生被奖励了,很多“犯了错误”的同学受处分往往更多,也热闹的很。当然,也不止这一排平方,通向厕所的路上也有个新的几层小高层(忘记几层了),一楼是老师的办公室(也有住在里面的),二楼的一边是校长的办公室,其他有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等等,还清晰记得最顶层是计算机实验室,每周会过去上一次,实验室的电脑还是“大屁股”的台式电脑,想想这可是2004年,互联网在国内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奈何我们小城镇的孩子对电脑的教育不太重视,每次都是练练字,打打桌面游戏啥的,快下课的时候还着急跑着下来吃饭或者“回宿舍”。这个楼没有电梯,顺着楼梯跑到一楼的时候,正对面就是一排“平房宿舍”,总是透过破碎的玻璃可以看到里面“阴暗潮湿”有些还很乱的床铺以及乱乱的洗漱用品,当然也不是天天乱,每到周一的时候还是很整齐的,因为这一天往往会“卫生检查”,大家都很重视的“应付”,大多数的时候还是乱的,这排宿舍自然也是临近厕所的。当然,我们的学校还是专门划出来了一片院子专门做宿舍的,大概有十几个屋子吧,留着一个没有装大门的圆形入口,一个屋子大约可以住个二十三人,上下铺的那种“大通铺”,人与人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物理分割,这个院子的故事就是后来了,因为初一的我们不住在这里,而是住在“学校外面”。
学校其他的地方,再没有楼房了,这个紧挨“封闭宿舍的外面就是我们的食堂了,隔着一条路又有一个“食堂”而两个食堂里面都会夹杂着一些老师的办公室,其中就有我的英语老师和历史老师。两个食堂的后面就是“土操场了”,我们的体育课,早操以及室外考试、开会或者集体活动就在这样的操场上完成的。还有一片“世外桃源的地方”令人印象深刻,就是学校大门口左拐去后面的院子里,可能是为了专门解决老师没有集中住宿的问题,集中盖了几排房子,其中就有我的初一班主任住在这里,还有那美丽的历史老师,我们偶尔会被叫到她的办公室抽查背课文的情况,还有我那“严厉的”班主任,我也会经常过去给他汇报“班里的实际情况”,学校进去右拐又是几个平方,其中也会有老师的办公室,而这办公室与教学楼之间就留了一些空地,几个花丛,也有立着“做宣传”的牌子。
啰啰嗦嗦这么多,耐心读完的你似乎无法勾勒出整个学校的样子,是不是很像我们碎片化的记忆呢,但多少年回忆过去,恰恰就是那些不经意的角落也许会影响你的人生,谁说又不是呢?我的初一住宿被安排在了学校外面,所以每每晚上下晚自习的时候,就会有有成群的人走出校门,在马路的两边黑压压的队伍走向自己“校外宿舍”,那时候似乎又有些开心,我们几个同学路过小卖部的时候,偶尔会买根“火腿肠”吃,忘记什么牌子了,友哥很要好的同学会帮我付,但我没有忘记过把钱给他,因为一次是几毛钱,凑够一块钱钢镚的时候我就会给他。多年过去了,没有再联系了他,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工作,过得好不好,但我依然记得他带着矫正牙齿的牙套,还有那友善的“笑意”,可能那个时候是真的会开心吧。到宿舍门口的时候,常常会看到一个大爷,他就是我们的“门卫”,更多的是象征性的意义,这么大年纪,其实也守护不了什么吧。
这个宿舍应该是废弃的什么厂子改造的,有个好几排的平房,还专门划出来了几个屋子作为老师的办公室+宿舍,我们一些“捣蛋学生们”就住在剩余的屋子里。为什么说捣蛋呢,因为班与班之间经常会干仗,还有一些“学霸”啥的互相骂甚至动手打架,我曾亲眼看见一个“个子不高的人”半夜带着几个人,拎着一个各自高他很多的人往墙上撞,看起来有些“黑社会”的样子,但往往就是打服了、认错了事情就过去了,往往不会去告老师或者揭发出来,大家似乎都是习以为常了。
还有就是这里的宿舍也是跟我前面讲的一样属于“大通铺”,大家每个床铺都会铺一层棉的东西,夏天的时候会往上铺一层凉席,冬天的时候一床被子,但换的频率很少,甚至还经常脏兮兮的,因为大多数都这样,所以也没觉得怎么样,有个地方住就不错了吧!而且几乎没有一个宿舍的窗户的玻璃是完整的,不是没有玻璃就是玻璃是碎的 经常听到半夜的时候“biang的一声”有玻璃就碎了,而且那个时候需要报修,很多天过去才会安上,或者就等到检查的时候再装上,所以那个时候夏天下雨的时候窗边的床铺会淋湿、冬天的时候还会漏风,想想当时也都能过去。墙角一般都是丢垃圾和撒尿甚至拉屎的,因为这个宿舍区院子很大,厕所很远,大家压根就没有耐心去厕所撒尿,印象里的大多数情况都是臭烘烘的,也只有例行检查的时候会让我们“去处理”,而我住的宿舍恰恰就在墙角边上,但那个时候更多的注意力在学习上,每天早上醒来就去教室里,晚上也更多的时候只是吼两声,让大家不要“吵吵说话了”,抓紧睡觉,就算自己不睡,也不要影响别人啥的,其他聊的就不是很多了,熟悉又很陌生的感觉的。
那个时候无论夏天还是冬天我们起床都是很早的,而且我一般都是悄悄的起来,生怕惊醒了同学们,也或者是想“第一个到教室”?不过也有叫大家起床的情况,因为我是班长,要负责不让大家迟到。学校也会经常放一些歌曲,印象最深的就是《奔跑》,随风奔跑的那个,现在引起起来都很有感觉;晚上躺床铺上一起聊天的时候,也会聊到某个女生啥的,算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又没正确的“性启蒙”啥的,我们只有自己克制的悄悄去聊,其中我的发小跟我挨着睡,我们也会谈论“同一个女生”怎么怎么样的,这也算是美好的一面吧,不完全是学习、学习、学习。
另外在这个“校外宿舍”印象深刻的一面就是我的父亲偶尔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会路过看我,他当时骑着一个小摩托车会来到我的院子里,每次都会带点好吃的,小车启动拐弯的时候偶尔会打滑,他离开的背影我至今都记得,可怜天下父母心吧,那个时候他还年轻,1963年出生,40刚出头,正能干的时候。
我的生物老师也住在这里,因为当时学习成绩还不错,她经常会把我叫到办公室里帮忙批卷子,而且她脾气还很好,可能也是受到她的鼓舞吧,有一次我考到了班级唯一的“100分”。那天,老师发卷子的时候,故意卖弄个玄虚,让大家猜猜谁考了100分,最后过了几分钟念出来了我的名字,那个时候心里无比的开心。偶尔会批的比较晚,回到宿舍的时候,要不大家就是睡了,要不就是有几个凑过来,会问问谁考了多少分啥的,现在想想也不是特别重要,而是少了一些和老师的互动以及老师的成长经历,这些多聊下,也许会对我的人生发展可以有一些指导意义吧!
“校外宿舍”在那个时候,多少会有些不安全,老师每每下课的时候,会叮嘱我们注意安全。有一次回去的路上,我竟然被人从后背踢了一脚,我整个人趴在了地上,等我起身回去追的时候,最后也不知道他跑向了哪里,到今天我也不知道谁踢了我。现在回想,可能是因为当初当班长“打小报告”的原因得罪了谁吗?趁那漆黑的夜晚“偷袭了我”然后怕我发现跑的贼快。我回到宿舍后,也当面找了几个“学霸”去问是不是他们动的手,都说不是,现在回想起来有些天真。但我也是有一些底气的,因为我的二姑是这个镇上的,二姑的孩子也是学校的“学霸”,也是很多学生怕怕不干惹的,至少我们有血缘关系,我自然是多了几分底气跟这些“学霸”去争论。
如今的学校建设的更美、宿舍也更舒适、安装了空调,最重要的是也更加的文明,学生的课余活动也更多,想想也很是变化很大,还有我的一眼望到的土操场也铺上了水泥地、粘上了瓷砖、食堂也变得高大上起来。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责任,我们总是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