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哦?还有这种书?”
隋文帝杨坚有些惊异。
虽然这《齐民要术》在后世颇有名气,但如今距离北魏末年不久,书的名气尚未传开。
仅在民间一定范围内传播,身为皇帝的杨坚并不知道,十分地正常。
但很快,他反应了过来:
“来人,马上去寻找这《齐民要术》,并用新的印刷术加紧印刷,然后推广全国!”
不管如何,农业是“众生之母”,更是朝廷执政的根基,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如今有这样的好书,不推广全国,实在是浪费啊!
......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夫腹饥不得食,体寒不得衣,慈母不能保其子,君亦安能以有民?”
朱元璋念叨了一句《齐民要术》的原文,随后感叹道:
“说得好啊!
饿了没有吃的,冷了没有衣服穿。
这样哪怕是慈母也养育不了自己的儿子,更不要说君王怎么能拥有他的百姓!”
曾经的他,还有许多元朝百姓,就处于这种“吃不饱,穿不暖”、“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这种日子下,又怎么会有百姓支持元朝呢?
所以,在机缘巧合之下,他最终站了出来,带领着元朝百姓,将元朝掀翻了。
而在北魏末年,贾思勰并没有得到自己这样的机缘。
他能做的,或许只能专心致志投入农学,写下这本《齐民要术》了。
齐等无有贵贱,所以“齐民”指的是一般百姓,“要术”则是指从事生产生活所必须掌握的技术。
贾思勰或许想借助这一本《齐民要术》,帮助百姓在乱世中,更好地生产生活。
......
画面继续。
【相比于失传的《缀术》,这本《齐民要术》的待遇可好得多了。】
【各个朝代,民间的复刻本层出不穷。】
【同时,由于《齐民要术》较多地引用了往前的一些农书,所以给其它经书的的校勘之类的,提供了很好的考证资料。】
【就像《齐民要术》之前的农书《氾胜之书》,在北宋同样失传了。】
【但得益于《齐民要术》的引用,一部分重要的内容被成功保存了下来。】
【可以说,这深刻影响了后世历朝历代的农业发展。】
【并且其影响力,也不局限于华夏本地,还传播到了国际上。】
【像达尔文在研究进化论的时候,就曾经参阅了《齐民要术》。】
【还在其著作《物种起源》一书当中,将《齐民要术》称为“华夏古代百科全书”。】
【直到现代,随着《齐民要术》在国际上进一步传播,还掀起过“贾学”的研究浪潮。】
......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这后世,怎么老是失传书啊?”
唐太宗李世民十分不解道。
《缀术》这种深奥的数学书,因为看不懂,给失传了,他勉强还能理解。
怎么连《氾胜之书》这种贴近生产的农书,也能给失传?
难道,他们不用生产生活么?
这本《氾胜之书》成书于西汉末年,故而如今比《齐民要术》的名气更大。
哪怕是李世民,也曾听闻过。
可就是这么一本有名的书,后世竟然失传了,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还好有了更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
这些典籍,如今我大唐必须多印,最好能藏书于民。
这样的话,后面再失传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李世民最后这样说道。
......
大宋位面,公元969年。
“再来人,这本《氾胜之书》,也得找!”
赵匡胤再次下令道。
他人已经麻了。
这个北宋是在干嘛呢?
怎么老是丢书呢?
关键还顶着他大宋的名头,实在忍无可忍!
他赵匡胤虽然曾经是武将,但还是喜爱读书的,如今对文臣也很好,怎么会让书籍失传!
......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唉,那些人仓忙逃跑,又怎么会顾得上这些书!”
朱元璋不由摇头惋惜道。
像《氾胜之书》这类的农书,记载的基本上都是北方中原的农业技术,因此在南方流传不广。
而靖康之难,人都来不及逃,又怎么会顾得上这些书呢?
那些女真人,本来性情就粗暴,又是草原游牧之人,更加不会好生对待这些书籍。
最后无数书籍,就这样没了。
像《齐民要术》这些书,能够流传下来,已经十分不易了。
......
画面继续
【所以《齐民要术》,充分反映了,当时华夏农业的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像书中所记载的曹操进献给汉献帝刘协的家乡谯县“九酝酒法”,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蒸馏酒酿造方法。】
【其连续投料的酿造方法,更是开创了霉菌深层培养法的先河,在酿酒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比如,其提到农业生产要“天人合一”的理念,也与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不谋而合。】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确定哪怕在五胡乱华、南北朝那种糟糕的情况下,华夏农业依旧领先世界。】
【并且不仅是这个时候,在往后千年里,华夏农业依旧处于不可撼动的地位。】
......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九酝酒法?这是什么酿酒之法。”
刘邦露出了极为好奇之色。
他这个人没有什么别的爱好,只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好酒。
但酒一个人喝,也没有多大的意思,自然需要和一群人喝。
而喝着喝着,这一群人的感情就浓了。
正是如此,在沛县的时候,他靠着喝酒,加上自身的性格魅力,结识了不少的人。
以至于后面他再到酒馆喝酒的时候,老板会直接给他免单,就是为了让他带更多的人过来喝酒。
到了后头起兵的时候,他的酒瘾依旧未消,经常与众将一起喝酒,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当然,他虽好酒,但因酒误事的情况,从未出现过。
呃,彭城之战的失败是因为没有防备,绝对不是因为喝酒!
而现在又听到电台,提起一个从未听说过的酿酒之术,他顿时嘴馋了起来。
能被后世之人提起,想来应该很是不凡吧?
这“蒸馏”,是什么酿酒方法,与“蒸”有什么关系?
还有“霉菌”,与电台前面提到的“细菌”,又有什么关系?
种种疑惑,萦绕在刘邦的心头。
这种想喝,又喝不到的感觉,实在太让人难受了。
旁边的周勃看出了刘邦的心意,加上他本身也是好酒之人,于是出声道:
“不如派人去这个谯县打听一下,是否有此酿造之法?”
“这......”
刘邦一愣,随即心里高兴起来,但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道:
“你这什么话,为了喝酒,劳民伤财不值得!
不过这个谯县,确实得去,看看有没有曹操的家族,好提前布局。
酿造之法,顺带打听一下就行了,不要太兴师动众。”
听了这话,周勃嘴角抽了抽,但还是点头道:
“陛下英明!”
你是皇帝,你说得对!
都是他这个大臣的不对。
不过也不知道,如今的谯县有没有这种酿造之法,他也想喝啊!
......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领先世界,不是应该的吗?
咱华夏从神农开始,到如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农业经验,谁抵得过?
不说现在,哪怕往后无数年,也没有国家能够超越!”
朱元璋很是自信道。
说数学,他不懂。
但说到农业,他可不虚了。
虽然小时候家里穷,也没有多少地,但各种农活,他可是没少干。
自认为虽然比不过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农,但至少也算是一把好手了。
正因为如此,他知道如今大明的农业,究竟发展到什么地步,这也是他自信的来源。
虽然他对洋人接触不多,但从少量接触来看,其它国家的农业,短时间内,肯定是追不上他大明了。
而等他们追上来,那他大明的农业,估计早就更上一层楼了,永远不可能被超越。
除非后面那个外族皇朝乱搞,才有一点点可能性。
但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毕竟农业是根基,哪怕是外族,也不敢乱动。
像五胡乱华、南北朝等混乱的时期,农业不还是好好的吗?
如果真的乱动农业,让农业变糟的话,那估计后面那个皇朝执不了几年政,就会被愤怒的民众给掀翻。
就像末期的元朝一样。
......
画面继续。
【只可惜华夏农业一直以来都是属于经验学,并没有多少人去探寻其本质。】
【直到19世纪,一位名为孟德尔的人,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浓的好奇,拿起了豌豆,开始了他长达8年的遗传学实验。】
【他先是......】
画面之人说起了实验的内容。
【就这样,孟德尔用8年的时间,成功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当然,就如同之前说过的“牛痘疫苗”一样,这项成果同样被埋没了35年。】
【直到孟德尔逝世16年后,来自三个不同国家的学者,独立地“重新发现”这些规律,才让这项成果重现天日。】
【遗传学,从此进入孟德尔时代。】
......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唐太宗李世民揉了揉眼睛,强行让自己清醒起来。
这个实验的内容,听着他是云里雾里的,完全不知道是在讲什么。
最后,他还是用尽了所有的脑细胞,成功地理解了这个实验的作用:
搞明白了豌豆杂交之后,新一代豌豆会长什么样。
也就是说,利用这个规律,不用真的去杂交,只需要在纸上算算,就可以搞清楚后一代的情况。
意识到了这一点后,李世民不由脑洞大开起来。
若是放到人身上,也可以这样做的话,那不就是说,胎儿还没有出生,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的。
当然听电台说算豌豆就十分复杂,放在人身上,恐怕会更复杂。
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存在这一丝可能性。
并且进一步的话,还可以反推。
假如想要什么样的豌豆,可以反推该找两个什么样的豌豆杂交,最终就可以得到想要的豌豆。
而如果放在人身上的话......
那简直逆天!
虽然李世民的脑洞十分地“科幻”,但他已经被自己的脑洞弄激动起来了,简称“自嗨”。
直到听到孟尔德搞了八年,并且成果还被埋藏了三十多年后,他的心里才平静下来。
同时,不由思考起之前的那个问题:
假如朝廷给予支持的话,也不至于要搞八年,并且成果还差点被埋藏了吧?
电台没说孟尔德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实验的,李世民也回答不出这个问题。
但是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一个人辛辛苦苦搞了八年,最后的成果,到死都没有被人认可,那想想就让人难以接受。
而若是这八年的时间,是朝廷在支持,那至少还勉强在接受的范围内,也会有更多人敢去做。
想到这,李世民对那个问题原本纠结的态度,逐渐偏向了一边。
......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这......”
朱元璋的脑袋也有些迷糊。
刚开始电台在讲孟尔德,豌豆杂交的过程以及结果的时候,他还听得懂,并且十分亲切。
他小时候也不是没有种过豌豆。
当然他没有孟尔德那么“无聊”,去给原本自花传粉的豌豆,人工传粉,然后新一代出现各种性状的豌豆。
不过他也困扰过类似的问题,就是一些异花受粉的植物,其父母都是高茎什么的,但长出来的后代却有些是矮茎。
并且每一个后代,都是同样的处理,不会因为没有种好,导致出现矮茎。
对这个问题,他是深受其扰,不知道怎么办好。
甚至于,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农,对此也毫无办法。
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该做好的,他们已经做好了,剩下的只能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