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漠北设置一个州,或是都护府进行管理吗?
对此,群臣都不由得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这一次李靖征北,为大魏开疆拓土,征服了漠北诸部,的确是劳苦功高的。
这一年来,李靖带着数万魏军铁骑兵,先是翻越阴山,征服了拓拔鲜卑,又一路向西,击破河西鲜卑、匈奴、呼得、坚昆、丁零诸部,饮马北海(贝加尔湖),将北海变成了大魏的“内湖”。
漠北的疆域面积那是相当大,从地图上来看,比大魏现有的疆域面积还大!
只是,漠北地广人稀,较为贫瘠,适合放牧,而不适合耕种。
要治理起来,那也是非常的麻烦!
“陛下。”
这个时候,王朗首先手持牙笏,站了出来,向秦牧进言道:“老臣认为,塞北苦寒,不毛之地,我大魏不应该要这种地方。”
“不论是置州管理,还是设置都护府管理,都不太妥当!”
“自前朝汉武帝以来,二百多年间,匈奴、乌桓等异族不断内迁,原因何在?”
“其一,他们仰慕我中原王朝之强大,有臣服之心。”
“其二,塞北过于贫瘠,不适合生存。”
“在汉朝的时候,难道汉朝就没有能力横扫漠北,将漠北广袤的土地据为己有吗?不,汉朝有这个能力。”
“为何历代汉朝天子都没有这么做?”
“老臣认为,原因在于治理漠北的成本太高,得不偿失!”
“想当年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府,是因为匈奴仍盘据在天山以北,不断侵扰西域诸国,而西域诸国不能抵御,这才选择臣服汉朝。”
“应西域诸国之邀,汉朝这才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把西域纳入到汉朝的版图当中。”
“但,西域是东西方重要的商路(丝绸之路),每日来往的客商络绎不绝,光是收取关税、商税,沿途诸国都能赚得盆满钵满,汉朝也有利可图。”
“有这样的原因在,西域都护府才能成立。”
顿了一下,王朗又道:“现如今,漠北之地有什么?”
“那里不是草原便是荒漠,贫瘠之所,不毛之地,人口还少。”
“最重要的是漠北的胡虏桀骜不驯,不服王化,时常发生叛乱。”
“若要在漠北设置都护府或州郡管理,我大魏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要派遣多少官吏?要屯驻多少兵马?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
“请陛下三思!”
王朗说着,就朝着秦牧跪了下来。
他所言,不无道理。
大魏要治理漠北的成本太高了。
得不偿失!
历朝历代,有着雄心壮志的皇帝,无不以开疆拓土为殊荣。
武将们也以“封狼居胥”为最高荣誉。
但,为什么从古到今,都没有任何一个中原王朝将漠北据为己有?
哦不,有一个,那就是唐朝!
唐朝在漠北设立了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
只不过随着盛唐时代的结束,这两个都护府也不复存在了!
随着王朗的话音一落,陈登也跟着出列道:“陛下,微臣认为,王大人所言极是。”
“这一次太尉大人为朝廷,为我大魏征服了漠北诸部,漠北已经平定,各胡虏尽皆来降。”
“料想他们不敢再有叛乱之心了!”
“陛下何不按照以往的惯例,封赏安抚胡人诸部,让他们进贡兵丁、战马、牛羊,而不必大动干戈?”
“臣附议!”
“得到一个漠北,并无益处,反而坏处多多!”
“请陛下明鉴!”
群臣都纷纷站了出来,赞同了王朗、陈登的主张。
秦牧坐在龙椅之上,扫视了一周,只见偌大的朝堂上,竟然有半数以上的大臣,认为大魏不应该对漠北建立统治。
那样是得不偿失的。
难道,这些大臣并没有血性吗?
并没有“野心”吗?
不,不是。
在他们看来,使用羁縻政策,管理塞外的胡人诸部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毕竟以胡人的秉性,时降时叛,如果大魏在漠北进行直接统治的话,会被叛乱的胡人搞得不胜其烦,损失惨重的。
一个地盘,如果打下来不治理,说得过去吗?
而大魏如果要治理漠北,成本太高,可能不是现在的大魏帝国能承受得起的。
“陛下,微臣认为不妥!”
关键时刻,还是尚书令房玄龄站了出来。
房玄龄慨然道:“诸位!诚然,我们之前的最初目的,是想将塞外的胡虏打服了,打怕了,让他们几十年之内,都不敢随便再起叛乱,牧马南下。”
“但,现在太尉大人为国家社稷,为陛下打下了这一片大大的疆土,如何能再舍弃出去?”
“为征服漠北草原,为征服那些桀骜不驯的胡虏,我大魏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钱粮马具的消耗且不说,将士们也死伤了不少。”
“他们浴血沙场,为的是什么?不正是为了后世儿孙,不正是为了幽州、并州之地的百姓,不再遭受胡人侵害之苦吗?”
“对于胡人的秉性,想必诸位心知肚明。”
“胡人反复无常,如同恶犬一般,在主人强大的时候,他们自然能俯首称臣,愿为驱使,而一旦主人变弱了,他们就会扑上来,想在主人身上撕咬一口!”
“匈奴的冒顿,鲜卑的檀石槐都曾先后统一漠北。”
“匈奴、鲜卑由此成为汉朝的心腹大敌,使边境的军民深受其害,这样血淋淋的例子还少吗?”
“现在漠北诸部分裂,所以容易被我大魏所破,而一旦草原上出现了强主,统一了漠北,则当何如?”
顿了一下,房玄龄振振有词的道:“单纯的迫使胡人臣服,他们迟早会反叛。”
“这不是贻害无穷吗?”
“陛下,微臣主张在漠北设立一个或两个都护府,先进行初步管理。”
“承认诸部首领的地位,但他们必须要听从我大魏的号令,听从陛下的号令。如有不从者,杀!”
“如有反叛者,举族夷灭!”
随着房玄龄的发言,王猛、华歆、陈宫、沮授、田丰等大臣,也都深表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