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
新政推行的第二天。
经过前一天的恐慌,此刻百姓们在有心人的煽动下,齐齐汇聚于皇宫外。
“咚咚咚!”
声声鼓响震耳欲聋,此起彼伏。
“我们要见陛下!”
“朝廷为什么要赶走城中的商户?”
“昨天我们家中就已经断粮,那些商户若再不开门,我们就得被活活饿死!”
“我们要见陛下!”
“我们要状告推行新政,不负责任的虞王。”
“我们要见陛下!”
无数百姓大声呼喊,场面极其混乱。
至于那鼓声,正是来源于宫门外的登闻鼓。
登闻鼓,这是朱元璋设立,专门用来为民伸冤的利器。
并且他还曾亲自下令,民间的官司,分级管理,如果该管的人不管或者不公平、公正,亦或有重大的冤屈申诉,允许敲登闻鼓。
登闻鼓响,值班的监察御史马上带着上殿面圣,谁要是敢阻拦,就是死罪。
可事到如今,这鼓声响了半天,却始终无人问津。
奉天殿上。
此刻朝会还在继续,只是相较以往,气氛显得越发沉闷,足足大半天,都无一人开口。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听着殿外的鼓声,他面色阴沉,想要回应,但又不知如何回应。
毕竟此刻这所有的矛头,无疑都指向同一个人,那就是他最疼爱的大孙子。
“启禀陛下!臣等有事起奏!”
就在这时,大殿中齐刷刷跪倒一片。
见到这些人,朱元璋顿感头大。
因为这些人有一个统称,言官。
中国古代社会十分重视对于中央与地方百官的监察,历朝历代皆不乏相关机构与制度的建设。
尤其明朝,更是建立了历史上最为完善的监察制度与组织机构,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十分独特的群体,言官集团。
他们这些人主要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大部分品级不高,甚至很低,但其政治地位却极为突出。
而他们的主要职责便是,监督、制约朝廷重臣。
言官的风节和精神,源于儒家的政治伦理、道德传统的浸染和塑造,勇于直言极谏。
甚至在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激励下,众多言官恪守为君为国为民的基本原则,直言敢谏、以死而诤,所谓“臣言已行,臣死何憾”,其中虽然多有愚忠的内涵,但于国于民于社会都是有益的。
如在万历年间,神宗皇帝聚敛天下财富,派出大批宦官充当矿监税使,鱼肉地方,大批言官纷起抗争,交章弹劾,言辞亢直激烈,不断给神宗皇帝施加压力,正是言官的不泄努力,终于使皇帝与宦官的上述劣行得到遏制。
更例如,大家经常听到的,某某死谏,某某死谏,大多是出自他们这里。
可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眼下这个节骨眼儿,他们竟突然站出来捣乱。
“回顾历史,历朝历代皆未曾出现过如此高的商税。”
“而且我大明刚刚建国,一切当以稳中求进为主,贸然加速,只会适得其反!”
“所以臣等建议,立即放弃新政推行,与商户商讨恢复城中秩序,以免事态继续恶化。”
言官之中为首之人,对着朱元璋直言不讳。
“前朝没有,并不代表我大明也不行!”
“只要于国于民有益,我大明愿开此先例!”
“而且事到如今,若朝廷主动与那些商人谈判,我大明的颜面何存?”
朱元璋面色肃穆,冷冷注视着众人。
但言官之中,多为只认理不认人之辈,所以待其话音落下,立刻就又有人进言。
“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
“与民休息,道在不扰!”
“所以臣等恳请陛下,收回成命,终止新政推行。”
一旁的文武官员看出了朱元璋面上的不悦,想要上前帮腔。
但这些言官似乎铁了心,根本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
“虞王殿下不顾眼前形势,异想天开,贸然推行新政,且毫无担当,临阵退缩!”
“如今宫外登闻鼓响,此乃民之诉求,民心所向。”
“所以臣等恳请陛下,对虞王殿下实施严惩,以平民愤!”
众言官你一言我一语,怼的朱元璋哑口无言。
当然这倒并不是说朱元璋懦弱,而是他也知道,大家说的都在理。
可真的让他下令停止推行新政,这不是亲手大自己大孙子的脸吗,这他哪里舍得。
“此事明日再议!退朝!”
最后沉默了片刻,朱元璋不顾众人的阻拦,愤然起身,离开了奉天殿。
一众了解其中缘由的文武百官,看着这一幕,无不摇头叹息。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孩子,你当推行新政是那么容易的吗?”
“一下子增加六倍的商税,这傻子都知道,商户肯定会集体抗议。”
“偏偏这时候,你悄悄躲了起来,这么一个大烂摊子,你想甩给谁?”
“这下好了,天下乱了,陛下恼了,我看你还如何收场!”
另一边,此刻朱雄英三人按原路返回,已经进入河南地界,不出异常,明日便可回到京城。
就在这时,苏玉突然怯生生开口。
“还有几日便是我母亲的忌辰,我想回去看看!”
朱雄英微微点头,知道这是之前在李家让她触景生情。
“苏州?”
“世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索性这次出来了,那我们就随你一起回去!”
苏玉闻言,顿时面露狂喜,可还不待她表达谢意,一旁的朱能就将她制止。
“我的爷!如今京城正在推行新政,一切都还等着你亲自掌控,我们还是赶紧回去吧!”
“别真的闹出什么乱子!”
朱雄英无所谓的瞥了他一眼。
“改革税收,这对我大明而言,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这些朝中官员大多都懂!”
“当初我该做的,我都已经做了,剩下的就看他们自己了。”
“而且……”
说到这里,他忽的看向远方,冷冷一笑。
“这等天赐良机,沈家若是把握不住,那这天下第一富商的头衔,也就该换换了!”
待他说完,一行人竟真的绕过应天,转道去了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