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一战刚结束,英国科学家爱丁顿领导的两支考察队,利用跨大西洋日全食的机会观测,得到的结果约为1.7角秒,而且刚好在相对论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太阳大气对光线的偏折。、
在现代,通过射电望远镜可以观测类星体的射电信号在太阳引力场中的偏折,而不必等待日全食这种稀有的机会。高精度的测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广义相对论的结论。、
进一步,当星体光源发出的光在引力场(星系及黑洞)附近经过时,光线会像通过透镜一样发生弯曲,当光路经过引力场不同位置时,这导致地面观测者看到若干个星体的成像,此类引力透镜现象极其普遍地被天文学家观测到。
水星近日点进动,天文观测记录了水星近日点(椭圆轨道短轴位置)每百年移动5600角秒,研究者曾经考虑了各种因素,根据牛顿理论只能解释其中的5557角秒,剩余的43角秒不知从何而来,无法解释。广义相对论的计算结果与平方反比的万有引力定律有所差异,这一差异刚好使水星的近日点每百年移动43角秒。
雷达回波时间延迟,广义相对论认为光子靠近引力场时,就会发生时间延迟效应。光线轨迹在引力场中弯曲,使得其路径延长。
这种的弯曲现象可以等价地看成是一种折射,相当于有效光速减慢,因此从空间某一点发出的信号,如果途经太阳附近,到达地球的时间将有所延迟。这一想法首先由美国物理学家夏比洛(Shapiro)于1964年提出,由此来检验广义相对论是否正确。从地球向行星发射雷达信号,接收行星反射的信号,测量信号往返的时间。
如果太阳正好处于行星和地球的连线,那么信号往返时间较没有太阳的情况变长。如此,可以检验空间是否发生了弯曲,是否有时间延迟。、
1960年代美国物理学家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有关实验。研究小组先后对水星、金星与火星进行了雷达实验,证明雷达回波确有延迟现象,太阳质量导致的雷达波往返的时间延迟将达到200毫秒左右,结果与广义相对论预言相符。近年研究人员试验月球作为反射靶,实验精度有所改善,所得结果与广义相对论理论值一致。
2003年天文学家利用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重复先前的实验,测量精度在0.002%范围内观测与理论一致,这是迄今为止精度最高的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此外,在毫秒脉冲星双星系统的计时观测中,来自星体的脉冲信号到达地球的时间存在延迟,这与广义相对论引力时间延迟的影响一致。
相对论分为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
关于狭义相对论,在牛顿的世界里,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不变的和静止的,物理学中称之为绝对时空观。因为这种观点使得牛顿力学运用起来是那么的得心应手,以至于长久以来统治着人类的大脑,让牛顿的地位在科学界,特别是天文学界是那么的不可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