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师过
  4. 第36章 二访罗大铁
设置

第36章 二访罗大铁(1 / 1)


徐警官切入正题,主要是徐警官问,曲芊芊回答,英邦负责记录。

徐警官语气平和,问了些诸如上官础与什么人有矛盾、有利益冲突,与朋友、与同事关系如何,她和上官础怎么认识的,两人感情如何,为什么没要孩子,平时与哪些人来往比较多,等等问题。聊着聊着,曲芊芊原有的紧张感渐渐不见了。

谈话中间,徐警官接到一个电话,他起身去别的地方接听,回来解释说是队长的电话,让他回队里一趟,让英邦一个人与曲芊芊接着谈。

英邦与曲芊芊又聊了一会儿,把预先想好、尚未谈到的问题问完。英邦请曲芊芊先回去,他留在咖啡馆整理刚才谈话的笔记。他很喜欢这里的环境和情调,平时很少有心境和工夫到咖啡馆坐坐。与曲芊芊这样的文化人相比,警察的生活忙乱而粗粝,没有细细品味的时间和心绪。

英邦有个记笔记和整理笔记的好习惯,整理笔记的同时可以把思路理清。

这次走访曲芊芊,对破案有价值的信息得到的不多。从她的话里看出,上官础不喜欢争名夺利,工作内相对单纯些,因此树敌不多。但他不谙人情世故,难免无意中会得罪一些人。比如前一阵上官础抱怨过,说系里有一个资深的老教授对他颇有怨言,因为上官础对老教授的博士生在答辩的时候过于严苛。其实上官础并不是有意为难谁,他只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他认为在学术上严格要求,对学生本人也是有益的。别人并不这样想,因此会误解他的本意。如此一来,他难免会树敌,却不自知。

整理到最后,英邦按照自己的老习惯,记下自己的感觉和感受。他觉得曲芊芊是受害者的妻子,而且是高中同学,应该有很深的感情基础。不知为什么,却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觉得她与上官础并不亲密,他们之间的感情似乎有什么问题。

英邦回到队里,去徐志宪办公室,看徐探长在,简单地将徐志宪走后了解的内容做了汇报,然后商量下一步怎么办。徐志宪认为,案子没有一点儿眉目,下一步还得继续走访。两人商定,下一个走访对象是罗大铁。

英邦马上找出罗大铁的名片,联系他的时候,发现这个人蛮有意思的。罗大铁的名片上有他咨询公司的地址,英邦说要到公司找他谈谈,他却不同意,执意要找个咖啡馆见面来谈。英邦猜测罗大铁这样做,或许是下意识地在学曲芊芊,又或许是不想让警察去他的工作地点。

英邦看罗大铁名片上的公司名称,猜得出他是做私人侦探的。私人侦探在中国属于一种灰色地带的职业。这种人黑白两道都熟,防范心理和防侦查意识都很强,估计不太好对付。

与罗大铁约好见面时间和地点。徐志宪和英邦按时赶过去,见到了罗大铁。和曲芊芊不同,罗大铁与警察打交道显得一点不紧张。他很热情,说话很风趣,能很快和别人混熟。见面寒暄几句之后,没等两位警官发问,罗大铁自己先说是他向交通队提出,这起交通肇事案有很多疑点。

徐志宪不动声色地“哦?”了一声,他看出罗大铁有很强的表现欲,应该利用这个性格,引他多说话,于是说:“不愧是做咨询公司的,果然与普通老百姓不一样。你发现了哪些疑点?”

罗大铁小心地说:“虽然肇事车辆一直没找到,但从现场检验报告看有些蹊跷,如没有发现明显的刹车痕迹。按说如果是交通肇事,肇事者路上发现前面有行人,第一反应是踩刹车。即使肇事者当时因为各种原因没发现行人,撞到人后,第一反应也是踩刹车。即便想逃逸,一般也会先停车或者下车看看再逃掉。因此,现场一点刹车痕迹都没有,最有可能是故意的。”

徐志宪问:“如果肇事者醉酒或者吸毒,可能没注意到行人,肇事之后也可能没意识到自己撞人,便没有踩刹车。”

“您说的我也想到了,交通队也是基于这种可能没往故意撞人上想。仅这一点不足以引起我的怀疑,还有一点是血迹的位置,靠近路边,说明撞击点不在正常的行车路线上。”

“血迹的位置不能等同于被撞击的位置,也可能是受害者身体被撞飞出去,落在地上后出的血,因此血迹偏离正常行车路线也有可能。”

“我问过医生,肇事车是从伤者身体上压过去的,不是撞飞出去的,因此血迹的位置最有可能是撞击的位置。当然,这也只是一个疑点。还有,我从监控资料中发现,疑似肇事的车辆在出事前,曾在事发地点不远处停过一段时间,感觉像特意埋伏在那儿似的。如果只有一处可疑,我也不会想到故意撞人的可能性。几处疑点加起来,不能不让人起疑啊。”

“嗯。”徐志宪说,“你能这样警觉,很难得啊!”

罗大铁听警察夸自己警觉,神情兴奋起来,得意地说:“刚才我说的分析,我跟交通队的宋队讲过。其实,这件案子从交通队移交给刑警队,是受了我的影响。”

徐志宪点点头。罗大铁讲述的这些情况,在与交通队交接的时候,交通队只是简单地一带而过,没说是私人侦探提出的疑点。按罗大铁对案情的了解,他说的不像是假的。如此一来,有个疑问涌上徐志宪心头,罗大铁对此案如此热心,是出于私人侦探的兴趣,还是与案子有关呢?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