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听听!”
虽然说早在姚广孝前来投奔之前,朱铭心里已经隐隐有了对付这些淮西勋贵的计策,但放着姚广孝这么一个大才在身边,本着不用白不用的原则,朱铭还是决定先听听姚广孝的意见。
而姚广孝这边,似乎也对朱铭的困境也早有预料,当即便对朱铭说到。
“这第一条计策,想必殿下已经开始做了!便是用跟李善长接亲一事降低淮西勋贵对殿下的防备,并在纳妾之时大摆宴席,向勋贵们索要高额的礼金,如此一来,这些勋贵在殿下面前装穷的伎俩自然也就不攻自破,而殿下也可以借着这个机会,看看这些勋贵里,究竟有多少人,做了鱼肉百姓,中饱私囊之事!”
听到姚广孝这一番分析,朱铭不由得心里一惊。
这姚广孝果然是高人,才刚到凤阳的功夫,居然通过今天的婚礼,就猜出了朱铭对付这些淮西勋贵的方法。
这下,朱铭对于姚广孝的计策就更加期待了。
不过当着姚广孝的面,朱铭还是故作深沉,摆出一副考察姚广孝的态度。
“法师应该也知道,本王做的这些,只是本王的计谋的第一步,法师不妨猜猜,本王接下来还要做些什么?”
早有准备的姚广孝立马笑了笑。
“殿下接下来的选择,恰好也关系到贫僧这两条不同的计策!不过以贫僧看来,殿下如今既然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这些淮西勋贵在凤阳当地的不法情况,那下一步,便是要把这些为非作歹的朝廷勋贵一网打尽了吧?”
朱铭闻言点了点头。
既然这些淮西勋贵已经在自己跟前漏了狐狸尾巴,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些鱼肉百姓残害乡里的恶霸。
可问题在于,朱铭如今找到的,最多也就是这些淮西勋贵有大量的来路不明的财产,并不能证明这些钱都是他们非法得来的。
毕竟对于这些有权有势的朝廷勋贵来说,想要巧立名目,在不违反大明律例的情况下,对平头百姓巧取豪夺,也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就拿之前蓝玉家的恶仆用放高利贷的办法谋取老者田地一事来说吧,要不是当初朱铭敏锐地意识到老者两个儿子的抚恤金应该是被衙门贪污了,那蓝玉的家仆让老者用家中田地抵债的行为完全是没问题的。
毕竟,就像管家蓝全说得那样,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显然,在凤阳当地,也会有很多像当初老者和蓝家恶仆这样的事情。
虽然说,这些朝廷勋贵在做这些昧着良心的事情之时,肯定会留下破绽,但是朱铭想要挨个找出这些勋贵的罪证,那怕是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考虑到东南亚那边,跟大城王朝的经济战,眼看着就要到了最紧要的关头,朱铭肯定是不能把时间和精力都留在与凤阳当地的官绅斗智斗勇上。
而就在朱铭期待着姚广孝能不能想出快速找出朝廷勋贵们贪赃往返的罪证的功夫,姚广孝的回答却给了朱铭另外一种可能。
“殿下难道真的想要陷进跟这些朝廷勋贵周旋的泥潭之中,从来没有想过金蝉脱壳吗?”
“法师这话是什么意思?”
朱铭疑惑地看了姚广孝一眼。
要知道,来凤阳找这些朝廷勋贵麻烦的差事,可是朱铭主动跟老朱要来的,他如果金蝉脱壳,那老朱那边又该怎么交代?
姚广孝显然也明白朱铭的疑惑,连忙笑了笑。
“王爷难道忘了,陛下此番前来,只是要您查一查当地的官绅是否有鱼肉百姓为非作歹之事,并没有让殿下一定要将他们绳之以法啊!”
“对啊,本王怎么没想到这点呢?”
姚广孝这番话让朱铭可谓是茅塞顿开!
谁说他朱铭一定要处理完这些朝廷勋贵再走的?老朱分明只是让朱铭过来调查一下凤阳当地的勋贵是否有贪赃枉法之事,并顺便试探试探李善长这个开国元勋有没有造反的野心而已!
朱铭只需要跟老朱回答是或者不是就成了,剩下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给老朱来处理!
至于那些家伙贪赃枉法的证据,姚广孝也早就帮朱铭想到了办法。
这个方法说起来其实也非常简单——
就是跟韩国公李善长交易!
在姚广孝看来,以李善长的老谋深算,他肯定早早就知道朱铭此番前来凤阳,是接到老朱的命令来试探他有没有反心的。
这也是李善长之所以要把自己的族亲孙女嫁给朱铭的原因。
在李善长看来,在老朱的诸位皇子当中,朱铭虽然年纪最长,但由于私生子的身份,应该反而是最没有希望继承皇位的那一个、
李善长将自己的族亲孙女嫁给朱铭,毫无疑问是在跟老朱表达一种姿态。
你看,我的族亲孙女生的如此年轻貌美,我完全可以用她去结交其他藩王或者朝廷勋贵,可我偏偏把她嫁给一个最不受宠的藩王当小妾,你老朱这样总该对我放心了吧?
但显然,李善长还是低估了老朱对他的戒心。
即便他李善长已经做出了无欲无求的姿态,老朱依然还是对他不放心的。
而在姚广孝看来,朱铭跟李善长交易的资本,便是老朱对李善长的戒心!
“殿下且附耳过来!”
在对朱铭一番耳语过后,姚广孝就这样定下了他投入朱铭麾下的第一条计策。
光是看朱铭那副满意又带着精细的神色,姚广孝便知道自己这位新主子对自己的面试非常满意。
这不,就在第二天一早,朱铭便起了个大早,来到了李善长的府邸。
一见到李善长,朱铭便让李善长屏退左右,随机开门见山地问道。
“李公可知整个李府已经陷入陷阱乎?”
李善长的回应也非常的直截了当。
“老夫如今已经年过古稀,如今又已经做到这个程度,难道还不足以让陛下放下戒心吗?”
看着李善长无奈又委屈的神色,朱铭也无奈地叹了口气,颇有些同情地反问道。
“李公不见司马宣王之事乎?”
听到司马宣王这四个字,李善长登时面若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