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哪怕是在朱铭以前生活过的时代,若是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出了任何问题,那都将是危机国家和民族生存的大事!
而朱铭之所以愿意用大量的粮食和白花花的银子跟大城交易那些看上去没什么用的奢侈品和经济作物,为的可就是加强大城王朝对于朱铭治下安南国进口粮食的依赖!
自古以来,种粮食的农民往往是生存得最为辛苦的,一旦让农民们有了摆脱种粮还能养活一家老小的途径,百姓们肯定会立马放弃耕种粮食,转而去耕种更加东西值钱的经济作物。
毕竟对于这些农民而言,粮食又卖不了几个钱,与其辛辛苦苦耕作一年才能勉强满足一家老小的温饱,不如用棉麻种些棉麻这样更加值钱的东西改善自己的生活。
之前,由于大城王朝的体量问题,国内对于棉麻一类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并不是非常大,因此,很多农民虽然也动过改种桑棉的想法,但因为害怕种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大量的农民还是选择继续耕种粮食来保证自己不被饿死。
可随着朱铭计划的推行,一切都彻底改变了!
朱铭治下的安南,就像是一张怎么都喂不饱的大嘴,将东南亚各国生产的经济作物以及各种奢侈品全都吞到了肚子里。
大城王朝的百姓眼看着种植经济作物可以获得大量的利润而且不愁卖不出去,便纷纷放弃耕种粮食,转而将土地用来耕种棉麻水果之类的经济作物。
什么?你说国内没人中粮,大城国的百姓吃什么?
那太好办了!
由于土豆和番薯这样的高产农作物已经在安南国内大幅度种植开来,仅仅是安南一国富余的粮食产量,便已经足够填补大城王朝因为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而产生的粮食缺口。
安南国度的宫城里,眼看着自己治下的安南对大城王朝以及周边各个小国的粮食出口量越来越大,朱铭的嘴角勾起一丝得意的笑容。
虽然眼下大城王朝国内的粮食缺口还并不明显,但朱铭已经可以预见到一两年后,当他不再购买大城王朝的经济作物,并且切断了粮食贸易后,大城王朝国内鸡飞蛋打的模样了!
与此同时,站在朱铭身旁的安南国主在了解了朱铭的计划之后,不由得浑身抖了抖。
说起来,他之前在安南当了这么多年土皇帝,却从来不知道打败帝国居然还有这么一种不动刀兵的办法。
想到这里,陈睍看向朱铭的目光中不由得多了一丝敬畏之色。
“殿下的这个计划实在是太精妙了,属下对殿下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面对陈睍的彩虹屁,朱铭却是摇了摇头。
“你也不用如此恭维本王,本王的这个计划也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朱铭这番话可不是谦虚,实际上,朱铭的这个方法早在遥远的春秋时代就已经被经济学祖师爷管仲使用过!
当年,管仲在齐国任相的时候,也是通过类似的方法,兵不血刃便搞垮了楚国的经济,并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兵不血刃使得楚国臣服于齐国。
当初沐瑶在向朱铭提这个建议的时候便是想到这个典故。
换句话说,朱铭的这个计策,其实也只不过是当年管仲的翻版而已!
只不过由于东南亚这片土地上,从前并没有出现过像管仲这样的超级战略家,更没有见识过这种经济战策略,所以朱铭的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太多的阻碍。
这不,就在朱铭假模假式地跟陈睍“谈判好”关于水泥和沥青配方的价钱,准备离开安南国度之时,已经又有一批满载着粮食的马车朝着大城王朝的都城进发!
而就在朱铭还在稳步的推行着自己经济战计划的同事,远在南京城的朱元璋还对东南亚大地上发生的一切浑然不觉。
眼下,老朱所有的经历都集中在两件大事上。
其中的一件,自然是来年大明与北元的战士,而这另一件嘛,则是朱元璋正在想办法该怎么把那个多次帮助安南国主的神秘高人招揽到手上。
看着俞显发来的密信,朱元璋的眼神立马变得锐利起来。
“想不到安南国主背后还真的有这么一位高人,如果要是让朕知道这位高人的行踪,定要把这位高人亲自请到朝中!”
朱元璋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对一旁的朱标说道。
和朱元璋的坚定不同,一旁的朱标闻言却是皱起了眉头。
“可是父皇,这迷信上不是说了,这位神秘高人行踪飘忽不定,就连安南国主本人都不知道那位高人的住处,就算我们知道有这么个人存在,只怕也根本找不到他啊!”
朱标自然也知道一位能发现土豆,制作出水泥、沥青这样发明的高人对于一个国家的价值,可现在就连人家的行踪都不知道,又如何能把人家招揽到自己手上呢?
看着朱标为难的样子,朱元璋却是一笑。
“不就是找人吗,大不了朕再给俞显拨出几千人手,让他带着锦衣卫在安南本地搜查,就是挖地三尺,咱也得把那位高人给找出来!”
“另外,咱还要让安南国主在国内颁布朕的诏令,就说只要那位高人愿意投入我大明麾下,银子、土地、美人,他想要什么咱都可以满足他,甚至他要是嫌咱给的官位太小,咱都可以让他当咱的丞相!”
嘶——
朱元璋话音刚落,朱标猛地吸了口冷气。
要不是离老朱实在太近,他简直都要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听错了。
他是怎么都想不到,为了一个素未谋面的谋生人,老朱居然会说出恢复丞相制度这样的话来!
不过想想那位高人神乎其神的能耐,朱标到时也能理解到朱元璋的心情。
可出于谨慎,朱标还是提醒了老朱一句。
“父皇,那位高人虽然难得但毕竟与父皇素未谋面,而且他目前的才能大多都体现在各种发明创造之上,未必擅长治国理政,父皇这么着急许他丞相之位,是不是太过着急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