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再造汉明
  4. 第637章 御驾亲征(14)
设置

第637章 御驾亲征(14)(1 / 1)


朱慈烺走到帐外,见到了几千名难民。这些难民在士兵们的指挥下搭设帐篷,听说是皇帝来看望他们后,都齐刷刷地跪了下来。正在看热闹的腾吉斯、腾吉泰也跟着跪了下来。

朱慈烺忙扶起跪在前边的一个老人,说道:“都起来,都起来。该跪的不是你们,而是我。因为朝廷的无能,才使你们颠簸流离,背井离乡。”

待大家都起身后,朱慈烺问老人:“老伯,你叫什么?今年高寿呀?”

老人说道:“回皇上,草民叫莫大洪,今年才52岁。”

朱慈烺听后心想,莫大洪肯定吃了不少苦,所以看上去像是70岁的老人,于是说道:“那我应该喊你大叔才对。你老家是哪里的?”

“我老家是开封府密县莫家沟的。”

“你家还有多少口人?”

莫大红就指着身边的几个人说道:“这是我的二个儿子、二个儿媳妇、二个孙子、一个孙女。我老伴在今年四月饿死了,逃难途中又饿死了一个孙子、一个孙女。”

朱慈烺听后说道:“大叔,以后你就留在这里开荒种地、放牧牛羊,也可以去矿场做矿工,或进工厂去做工。”

“这里能种地吗?”

“可以。这里的锡林河两岸有很多地方可以开垦,足够养活你们。”

“要是蒙古人来了呢?”

朱慈烺指着不远处的腾吉斯、腾吉泰,说道:“蒙古人并没有全部离开这里,他们随时会过来,今后你们将与他们共同生活在这里。不过请你放心,我们在这里会留一支部队,你们自己也可以组建民兵,这样你们不仅能保卫自己,也能对付草原上的豺狼虎豹。今后要是有坏人敢抢你们的东西,我们追到天涯海角也会将他绳之以法,当然,你们有了枪之后,也不能抢别人的东西,否则同样会受到责罚。”

“那我们就放心了。不过,我们买不起小牛、小马、小羊。”

“这一带的好几个蒙古人部落将离开这里,我们会把他们留下的牛、马、羊分配给大家的。无论你们是种地,还是放牧,三年内免税。”

“谢皇上。”

朱慈烺与来到锡林浩特的其他难民继续聊着天、说着话,还去边上的敖包山看望了正在砍伐树木的难民,砍伐下来的树木将用于搭建木屋。腾吉斯、腾吉泰也跟着去了敖包山。

3天后的上午,朱慈烺与刘云龙、刘文柄、宋琬刚想,刘增福进来报告,说是腾吉斯、腾吉泰求见。

腾吉斯、腾吉泰还没有离开这里,这几天他们看到了从没见过的汽车、挖掘机、推土机,还看到了2台据说是垦地的拖拉机,也仔细查看了战士们手中的枪,据说这种枪的有效射程有300步,在500步以内可以打死野兽。到了煮饭的时候,他们看见难民用一根细细的短木棍在一张纸上一划,细木棍就燃起了火,难民再用这根着火的细木棍引燃干草、木柴,这种点火的方法比钻木取火、火镰取火简单多了,一问才知道这些细小的木棍叫“火柴”。到了晚上,他们看见巡逻的士兵手里举的不是火把,而是一种只要一按“开关”就能发光的灯,士兵们把它叫做“手电筒”,他们还看见难民的帐篷里都有灯,进去一看,难民使用的不是油灯,仔细一问,难民告诉他们,这种灯叫“电石灯”,是官府配给他们用的。他们看见这些东西后,太震撼了,因此来求见皇帝。

腾吉斯、腾吉泰叩见皇上后,腾吉斯看着帐篷内吊着的“电石灯”,问道:“陛下,我能不能买几只灯?”

朱慈烺说道:“你要买灯的话,得找我皇兄。”

刘云龙就问道:“你要买几只灯?”

“我和我弟弟买个20只灯。”

“你会用这种灯吗?”

腾吉斯就摇摇头,说道:“还不会。”

刘云龙就拿出一只“电石灯”,做了下示范。腾吉斯看见刘云龙点灯时用的不是“火柴”,而是一种捏在手里,用手指轻轻一打就能着火的“东西”,就问道:“殿下,你手里的又是什么宝贝?”

刘云龙告诉腾吉斯:“这是打火机。”

“我还想买20盒火柴、20个打火机、20个手电筒,可以吗?”

“你是王爷,才买20只电石灯、20盒火柴、20个打火机、20个手电筒,算了,我也不要你的钱,送你了。”

“我可不要你白送,改天我给你送1千匹马。”

刘云龙心想,这1千匹马,按以前苏州的马价(50两/匹),值5万两银子,看来腾吉斯还真把“电石灯”、“火柴”、“打火机”、“手电筒”看做宝贝了,于是说道:“你也不用给我送马。这样吧,以后你和你弟弟要用的电石灯、火柴、手电筒,由我包了,但是你们得组建一支巡逻队,与这里的守军共同维护秩序。”

“你们有了守军,还用得着我们吗?”

“我们的守军还不熟悉这里的地形,一旦有盗马贼,会追丢的。”

“行,我回去后,就派100个人过来。我还能买100支枪吗?”

“我不能把枪卖给你,你们巡逻队用的枪,由我们供应,不过我单独给你和你弟弟每人一支手枪。”

“手枪?”

刘云龙就拿出2把燧发手枪,说道:“这种枪都是军官才配备的,只是射程只有200步。”

腾吉斯心想,射程200步的手枪也比弓箭射的远,有了这个宝贝,今后在蒙古各部落中准能露脸,于是忙和弟弟滕吉泰接过了手枪,说道:“谢殿下。”然后又问道:“今天你们要去哪里?”

刘云龙说道:“今天我们要去德勒哈达。”

腾吉斯说道:“几年前我去过那里。我陪你们去。”

于是朱慈烺、刘云龙就离开锡林浩特,向东走了约26公里后,来到了一座小山,山脚下有几百名难民在开荒。

朱慈烺问腾吉斯:“这座山叫什么?”

腾吉斯介绍道:“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山,看样子应该是塔林花”

“是什么意思?”

“就是草原上土丘的意思。我们蒙古人把这种草原上的土丘都称为塔林花。”

朱慈烺心想,既然这座山是土丘,所以山脚下能开垦土地,于是对腾吉斯说道:“今后这里种植了庄稼,就能成为富饶的地方。‘富饶’用你们蒙古语怎么说?”

“我们蒙语说‘巴彦’。”

“山脉呢?”

“是‘锡勒’。”

“那这个地方就叫‘巴彦锡勒’吧。”

“马上要冰冻了,现在开荒,能种庄稼吗?”

刘云龙解释道:“现在先翻好地,等明年解冻后,稍微平整一下土地就能播种了。”

腾吉斯就问道:“那这些农民在冬天干什么?”

“他们在空闲时间可以开矿,也可以开挖黏土烧制砖块,或开采石灰石矿后烧制石灰、水泥。”

“水泥是什么?”

“水泥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是用石灰石和黏土等一起烧制的,可以代替石灰做砖块的粘结剂。”

“这里有石灰石吗?”

“这里除了塔林花是土丘外,还有很多不是土丘的山,这些山中就有石灰岩质的山。比如东南方向距这里20里的地方就有储量近1千万吨的石灰石矿(今巴彦胡舒石灰石矿),那里还有几万吨的萤石矿(今荣昌萤石矿)。”

“萤石?”

“夜明珠听说过吗?”

“听说过,那是一种宝贝。”

“萤石就可以用来做夜明珠。”

“你们烧砖、烧石灰,那得砍多少树才能炼木炭呀。”

“我们不用木炭,用煤。”

“听说你们要在额尔敦丘陵地区挖煤,把煤运到这里来吗?”

“皇上说了,今后额尔敦丘陵就称为‘锡林浩特’。我们不用把煤从‘锡林浩特’运过来,这附近也有煤矿,只是需要地下开采而已。”

腾吉斯听后点点头,就带着大家往东北方向走,他边走边想,刘云龙以前是否来过这里?否则怎么会知道这么多?

“塔林花”山脚下的耕地成了汉人在锡林郭勒草原开垦的第一片荒地,由于这个地方是朱慈烺亲自命名的,后来这个地方就被称为“巴彦锡勒”农场,用汉语也称为“白音锡勒”农场。次年,率部去了塞内的阿巴嘎部再次被明军打败后,去了北美大草原,因此这一带的草原就空了,驻扎在锡林浩特的明军在这里办了军用牧场,就被称为“巴彦锡勒牧场”,也称“白银锡勒牧场”。

又走了15公里后,腾吉斯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山,说道:“这就是德勒哈达。”

朱慈烺看到有几百名难民正在这里搭设木屋,于是问刘云龙:“他们在这里开产锌铜矿(今毛登锌铜矿)?”

刘云龙说道:“是的,这个矿有2千多吨的铜,5千多吨的锡,1千多吨的锌,3百多吨的银,还有90吨的钨。”

“附近有铁矿吗?”

“这附近没有铁矿。”

“哪里有铁矿?”

“在锡林浩特西北280里的准洪格日山有500多万吨的铁矿(今阿巴嘎旗红格尔铁矿),在乌珠穆沁右翼旗境内的朝不楞山(也称朝勃楞山)也有2000多万吨的铁矿,距锡林浩特700里。”

“这二个铁矿也太远了。”

“现在交通还不行,所以暂时不在锡林浩特办钢铁厂。不过,赤峰地区、和兴府、归化府地区有大量的铁矿,我们在那几个地区建钢铁厂。”

“什么时候在锡林浩特办钢铁厂?”

“等这里通了铁路后,就能在锡林浩特建钢铁厂了。”

朱慈烺听后心想,如靠汽车把铁矿石从几百公里外的铁矿石运到锡林浩特的话,确实不合算,于是问道:“这条铁路怎么规划?”

“等我们统一全国后,修一条从北京经张家口到锡林浩特的铁路,这条铁路还将延伸到漠北的敖尔告(今乌兰巴托,也称库伦)、贝加尔湖东的乞塔河。”

“这得花多少钱?”

“今后有了钱就得修马路、铁路。漠北、尼布楚草原、西伯利亚有了铁路,我们的人员才能很方便的去那里,并牢牢占据那里,才能把北方的矿产、木柴、土特产运到南方来。”

“我能看到这条铁路吗?”

“陛下,你将引领大明国的复兴,当然能看到这条铁矿。”

朱慈烺听后,高兴地下了马,慰问了这里的矿工,然后往西去下一站。

离开德勒哈达山向西走了20里后,朱慈烺又看到有几百名难民。

刘云龙告诉朱慈烺:“他们就是准备在这里开采‘巴彦锡勒’的煤矿(今白音锡勒井矿)。”

朱慈烺问刘云龙:“这里的煤矿埋深多少?”

“埋深在80米左右。”

“露天开采吗?”

“这个煤矿露天开采的话,采剥比太小,不合算。”

于是,朱慈烺又下马,与矿工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

等朱慈烺回到锡林浩特时,段廷欢向他报告:“察哈尔八旗的王公到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