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再造汉明
  4. 第527章 冰封帝国之北美洲(十四)
设置

第527章 冰封帝国之北美洲(十四)(1 / 1)


在阿拉斯加西北的巴罗(今Point Barrow,印第安人称为Utqiagvik),段运昌率领“广德号”舰船靠岸了。

阿拉斯加的北部海域称为波弗特海,是北冰洋南缘的大海,它的面积约47.6万平方公里,每年的七月初至九月底解冻后可以通航。

历史上,1789年英国人马更些(Mazie)率领的探险队发现了加拿大西北部的一条大河,他把它命名为“马更些河”,然后顺着马更些河往北航行,到达了河口,发现了大海,成了第一个发现波弗特海的欧洲人。1806年,英国海军上尉弗兰西斯·波弗特来到马更些河河口测量海域,英国人就把这片海域命名为“波弗特海”。

刘云龙并没有给这片海域重新命名,采用的还是后世的海洋名称。

段运昌小组的任务是利用这个春夏季考察阿拉斯加的北部海岸,他的队伍中除了30名铁血军士兵外,还有30名勘查技术人员,这些勘查人员负责考察风土人情、测绘沿岸的主要河流、湖泊及地形、地貌。前一阵子,他们考察了波因特莱(今Point Lay)、韦恩赖特(今Wainwright),今天他们来到了巴罗。

“广德号”舰船刚想靠岸,看到2艘因纽特人的捕豹船正在拼命逃亡海岸。

海豹是因纽特人的必需品,不仅仅给因纽特人提供了食物,还是用于制衣、冬季取暖、做饭的燃料。因纽特人捕捉海豹时,都是用木头做成小划艇,然后在小划艇的外侧涂上海豹油作为防水层。这种小划艇的长度也就4米左右,但是宽度只有0.7-0.8米,只能乘坐1个人。

这二个因纽特人今天出海来捕海豹,他俩使用的工具除了小划艇外就是鱼叉,这种鱼叉可不是今天的铁质鱼叉,而是用动物身上的骨头制作的。几千年来,因纽特人利用鱼骨、动物骨头、冰川岩石制造了各种捕猎工具,如用兽牙做鱼叉头,用兽骨磨成匕首,用冰川岩石磨成专用于给鱼、动物开膛破肚的乌鲁刀。他俩捕到了2头海豹后,把海豹拖在了小划艇后,准备回到海岸,突然听见后面有“突”、“突”的声音,他俩转头一看,是从没见过的大船,这种大船比他们的小划艇不知要大多少倍,还冒着黑烟,发出“突”、“突”的声音,船上还有很多人。他俩不知道来人是敌是友,就惊慌失措地扔下海豹,拼命划向海岸。

段运昌见这二个因纽特人连捕捉到的海豹也不要了,连忙下令将4头海豹拖到岸边。等这二个因纽特人回到岸边时,“广德号”也赶到了岸边。

二个因纽特人见跑不了了,就手握“鱼叉”,背靠背地面对着上岸的铁血军,随时准备搏斗。

铁血军战士可不是来与他们搏斗的,连忙用手比划着,告诉这二个因纽特人,我们把你们捕捉到的海豹拖过来了,你们可以把它们带回家去。

比划了半天,这二个因纽特人才明白来人不是敌人。可4头海豹至少500公斤,二个因纽特人根本拖不动,于是就从怀里掏出牛角,吹向了“牛角号”,想让在周边的族人来帮忙,把海豹一起拖回去。

过了一会,在远处采集野菜的2男1女因纽特人带着8只猎犬过来了。

因纽特人不仅仅喜欢吃生鱼、生肉,在春夏季也是喜欢吃野菜的。北极地区的野生植物有很多,如北极罂粟、北极柳、北极菊、北极杜鹃、北极白麦瓶草、虎耳草、罗盘花、水杨梅(也称仙女木)、鹿蹄草、越桔、酸果蔓、野豌豆、云莓、抱子甘蓝等。

这3个因纽特人听到“牛角号”后,知道部落里有人捕到了海豹,需要人帮忙,于是就赶了过来。等这3个因纽特人来到附近,看到捕海豹的2个族人边上围着一群不认识的人,尽管这些人与自己一样黑眼睛、黑头发,可他们身上穿的衣服不知道是用什么做的,反正不是鱼皮、豹皮、鹿皮、牛皮做的(这些因纽特人还没有布匹的概念),而且还是蓝色的,他们手上还持有“木棍”,要是打起来的话,那二个族人肯定吃亏,于是一个女人转身去喊自己的主人,另两个男人一边下令8只猎犬上前增援,自己也跟在了猎犬后面向前跑着。

捕海豹的2个因纽特人看到远处跑来的恶狠狠的猎犬,知道是误会了,忙把大拇指、食指放到嘴里,吹起了口哨,告诉它们,来人是朋友,不是敌人。

等铁血军战士帮着因纽特人把4只海豹拖回去时,途中遇到了40多个因纽特人,他们手中都拿着鱼叉、弓箭、长矛。等他们弄清情况后,部落首领乌特恰忙把段运昌他们引到了自己的村子。

途中看到四周有很多沼泽、湖泊,要不是由当地因纽特人带路,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沼泽。草地上还长着各种苔原植物,这些植物长得都不高,最高的植物也只有十几厘米,有的植物还是匍匐着向四周长的。很多植物开着各种美丽的花朵,每朵花都朝着太阳。草丛中不时窜出几只旅鼠,几只野鹅(中国人称为大雁)看到有人来后,惊慌地叫着跑开了。

北极圈最多的动物就是旅鼠,这种旅鼠长着浅灰色的毛,腿短、耳朵小,成年旅鼠体长在15厘米左右,它们在春夏季会从干燥的地区迁徙到到处是沼泽、湖泊的地区生活。到了冬天后,旅鼠的毛色会变成白色,且特别浓密、柔软,因纽特人也常常把在冬天捕捉到的旅鼠皮用来制作手套、耳套、皮靴、帽子,他们把旅鼠称为“天鼠”,意思是“上天赏赐的老鼠”。野鹅(大雁)是一种后年,到了寒露后,它们会飞往南方过冬,到了春分后,野鹅又会飞回北方繁殖,因此春夏季的北极圈内的有很多野鹅。

走了约4里路,终于来到了乌特恰部落所在的村子,这个部落算北极圈比较大的部落,约有200多人。

因纽特人过的还是氏族公社制,部落中的人捕猎到的一切猎物都要交给酋长,然后由酋长统一分配。段运昌在乌特恰家里做客喝茶时,看到6个因纽特女人在用乌鲁刀切割海豹。这种“乌鲁刀”是石质的,刀刃呈月牙状,刀柄是木质的。只见这6个女人熟练地用刀切开海豹的肚子,海豹肚皮上露出白花花的油脂。因纽特人在冬季吃上一口这种海豹油脂后,能抵御零下50℃的严寒,熬制海豹油后,还能用来点油灯、做饭的燃料、做小划艇的防水剂。女人们小心翼翼地把海豹皮、海豹肉、内脏分开,这6只海豹够乌特恰部落吃几天了。女人们杀好海豹后,把肥厚的油脂从海豹皮上剥离下来,然后将海豹皮反复清洗,洗去表面的血污,再用牙齿剔除豹皮上的杂质,用乌鲁刀铲掉残存的油脂。这个时候,由于不能破坏海豹皮的完整性,因此铲残存的油脂时,是由2个年纪比较大的女人来操作的。待海豹皮处理干净后,因纽特人会把海豹皮晒干,待以后做下一步处理。

6个因纽特男人在用匕首切割已剥了皮的海豹,他们要把海豹肉分给部落中的每一个家庭。待海豹肉分完后,海豹只剩下了一具骨架,这些骨头上还有很多海豹肉。于是,男人拿来石斧砍断骨头,由于海豹骨头比较硬,稍不留神就会折断石斧,因此这个时候也是由2个年龄比较大的男子操作的。尽管这2个因纽特男人很有经验,但操作起来还是比较费劲。

一个铁血军战士看着因纽特男子用石斧艰难地劈着海豹骨头,就示意道:“是否可以帮忙?”

手持石斧的因纽特男人看着那个战士,问道:“你有经验吗?再说你用啥劈骨头?”

战士就举起带来的斧子,说道:“我用这个。”

因纽特男人看着战士手中的斧子,心想劈坏了斧子也是你们自己的,于是说道:“请。”

只见战士举起斧子,轻松地把一头海豹骨劈成几百块。

这下把因纽特男人看呆了,心想你手里的是什么利器,竟然不怕断刃的?他把斧子左端详右琢磨,然后举着斧子劈着另一头海豹的骨头,发现这把斧子比自己的石斧好用多了。于是就拿着斧子来找酋长乌特恰。

尽管段运昌从诺姆带了2个因纽特人过来,可由于各地的因纽特人的语言是不同的,因此他俩做通译时,还是主要靠手势比划。乌特恰从比划的手势中,知道了段运昌来自南方的大明国,到这里来是勘查地形、建立基地的。乌特恰心想,你们可以来勘查地形,但不能白白使用我的地盘来建基地,除非你们用货物与自己交换。他刚想把想法提出来,就见一个族人拿着一把斧子进来了。

乌特恰听了族人的介绍后,就拿着斧子走到屋外,亲自动手劈着海豹骨。不试不要紧,一试就有点舍不得,忙问段运昌:“我们可以和你交换这把斧子吗?”

段运昌已在诺姆、波因特莱、韦恩赖特和因纽特人交换过不少土地,于是问道:“尊敬的头领,你准备用什么和我们交换?”

“你们不是要建基地吗?我用土地和你交换。”

段运昌还求之不得呢,就问道:“这把斧子能换多少地?”

乌特恰也没有面积的概念,想了一下说道:“你想要换多大一块地?”

“一把斧子换50亩地,行吗?”

“我也不知道50亩地有多大?这样吧,你到海边去看地,只要你看中的地方就归你了。”

于是,段运昌就带着乌特恰来到海边,划出了50亩地,乌特恰第一次有了土地面积的概念。

后来,段运昌用几把斧子、砍刀、菜刀和几百个铁质箭头,从乌特恰部落里换到了50平方公里的土地。段运昌在这片土地上,建了个过冬营地。

勘查人员在勘查地形时,来到了巴罗东边的一个湖泊,乌特恰部落将它称为“努乌克湖”。勘查人员发现这个湖泊面积很大,接近1000平方公里,它紧靠海边,但与大海之间隔着一道堤坝,这个堤坝不像是人为的,而是由地质运动把海湾提升后形成的。按理,这应该是个淡水湖泊,但据乌特恰部落的人说,这个湖泊里生长的鱼不仅有淡水鱼,还有海鱼。勘查人员觉得蹊跷,就拿来渔网捕鱼,还真发现湖面上层生长的是淡水鱼,下层生长的是海鱼。

后来勘查人员才知道,尽管努乌克湖与大海之间有堤坝相隔,但这个堤坝挡海水的作用有限,起风暴时北面的海水会翻过狭窄的堤坝进入湖里,而海水的比重比较大,就沉到下层去了。湖泊上层的淡水来自于雪水,由于努乌克湖地区在冬季下雪量很大,开春后融化的雪水会流进湖泊,到了冬天湖面会结厚厚的冰,这些冰层都是上层的淡水结成的,无法流动,久而久之,努乌克湖的淡水、海水就分开了。

段运昌率部在巴罗测绘地形地貌期间,酋长乌特恰三天两头来邀请铁血军战士、勘查人员去他们的部落做客,还留他们在村子里过夜。

因纽特人实行的是一妻多夫制,部落之间还通婚,为了保证部落种族的延续,因纽特人遇到有外地人来做客时,经常会把客人留宿在家中,希望客人与家里的女人能生下没有遗传疾病的孩子,生下来的孩子其实也不知道父亲是谁,但都由集体抚养,并不会收到歧视。段运昌率领的战士和勘查人员在诺姆、波因特莱、韦恩赖特与因纽特人多次打交道,对因纽特人的风俗都已了解,于是也就“入乡随了俗”,甚至还能滋滋有味地吃起因纽特人特制的海雀。

每当夏季来临,北极圈的冰原变成了草原,海雀就会从南方回到这里来筑巢产卵。因纽特人就会抓这些海雀,抓到海雀后并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把整只海雀塞进海豹皮里。一张海豹皮可以塞进几百只海雀,塞完后用线把海豹皮缝好,涂上海豹油封闭。最后,把装满海雀的海豹皮埋在阴凉地方,等里面的海雀发酵。一年之后,海豹皮里的海雀早已完成了发酵,海雀的内脏已经化成一摊浓汁,这些浓汁中含有大量维生素,是因纽特人必不可少的一道食物。不过,它奇臭难闻,比汉人的臭豆腐还要臭,段运昌第一次吃腌海雀时,捏着鼻子才把浓汁吃了下去,后来渐渐地适应了。

十几天后,“广德号”离开巴罗,前往东部的阿尔派恩(今Alpine),在阿尔派恩建立基地后,继续前往普拉德霍湾(今Prudhore Bay)、卡克托维克(今Kaktovik)。铁血军占领卡克托维克地区后,整个阿拉斯加地区将彻底纳入大明版图。明年,段运昌将率部沿着波弗特海南岸东进,占领马更些河(今加拿大Mazie River)地区。

尽管波弗特海南岸都处于北极圈,冬季极为寒冷,人口也极为稀少,但这些地区不仅有丰富的皮毛资源,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巴罗南部的米德河(Meade River)就有丰富的砂金矿,后世美国人在那里建了个“艾特跨萨克”镇(Atqasuk),这个镇就是个采金小镇。阿尔派恩河也有丰富的砂金矿,普拉德霍湾有250亿桶的石油储量。东部的马更些河全长4241公里,在春夏季的6-10月从河口到麦克默里堡(Port McMurray)可以通航大型平底船,通航里程2736公里。河口三角洲及南部流域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在麦克默里堡北部的阿萨巴斯卡(Athabasca)河沿岸有丰富的沥青砂田,这些沥青中混合了沙子、泥土和其它物质,利用高温可从中提取石油。但由于这种提取石油的方法,成本较高,因此加拿大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并没有开采这些沥青砂矿,后来由于石油价格的提高,加拿大就开采了阿萨巴斯卡河沿岸的沥青砂矿来提炼石油、沥青,1984年-2011年,加拿大从阿萨巴斯卡河流域的沥青油砂中提取了几十亿桶的石油,仅2010年就提取了3.57亿桶石油。阿萨巴斯卡湖地区有金矿、铀矿、镭矿。1930年,在阿萨巴斯卡湖北部的比弗洛奇湖(Beaverlodge Lake)发现了金矿,1946年,在比弗洛奇湖发现了铀矿,为了开采铀矿就建起了铀城(Uranium City),开产的铀矿由埃尔多拉多公司冶炼,因此在铀城的东边建了个“埃尔多拉多城”(Eldorado)。后来,在阿萨巴斯卡湖地区发现了大大小小29个铀矿,铀储量超过50万吨,铀城成了北美洲最大的铀矿基地。铀城北50公里的霍益达斯湖(Hoidas Lake)有磷灰石矿,伴生稀土矿,稀土矿石量115万吨,稀土金属氧化物品位2.15%,共含稀土金属氧化物3.5万吨。马更些河东部的大熊湖(Great Bear Lake)也有铀矿、镭矿,大奴湖(Great Sve Lake)不仅有铀矿,还有金矿、铅锌矿。

铁血军进入马更些河、大熊湖、大奴湖、阿萨巴斯卡湖后,就能牢牢控制住黄刀地区(今加拿大西北地区)及艾尔伯塔地区(今加拿大艾尔伯塔省)、萨斯喀彻温地区(今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