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再造汉明
  4. 第16章 苏州府学
设置

第16章 苏州府学(1 / 1)


赵永忠回到了后花园,找到钱师傅,问道:“你徒弟家是有钱人家吗?”

钱师傅说道:“他家要有钱的话,还会来学木匠?”

“他说他一年有200两银子收入哎。他做的是什么木匠?”

“拉倒吧,别听他吹牛。他就是做和我一样的木匠活,哪来的200两银子的年收入?他全家的财产加起来也没200两。”

“他刚刚去找知府大人,说是要买地呢。没钱,拿什么买地?”

“嗯,他有钱买地?是不是他要结婚了,所以要造房子?”

“结婚造房子,也不用跑城南去买官田呀?而且是买40亩地。”

“什么?买40亩地?他说买地干嘛了吗?”钱师傅心想,即使地价按10两/亩计算,仅买40亩地的费用就要400两,这小子哪来的钱?

“他说要开作坊。”

“开什么作坊?”

“这个他没说。”

钱师傅听后,摇了摇头,对赵永忠说道:“你也尽听他瞎吹。”

赵永忠这几天因采购材料,捞了不少油水,钱师傅只负责对材料质量进行验货,至于价格也不多问,因此和钱师傅很热络。他听了钱师傅的话后,说道:“你徒弟也可能是在吹牛。”然后问道:“你徒弟写的字真好,可惜,就是不会写毛笔字。”

“写字不用毛笔,那用什么笔呀?”

“你没见过他写字?他用的是鹅毛笔。”

“你别瞎扯,鹅毛也能写字?”

“真的,他刚刚就是用鹅毛笔写字给知府大人看的,不信?我把他刚刚写的字拿给你看”,说着就要回到偏厅去拿纸。

“不用了,你说他用鹅毛笔,就信他用鹅毛笔吧。哦,对了,赵大人,那边土方开挖后,墙脚下面的土好像不怎么好,泥水匠作头讲,最好用石灰固化一下。要不,我俩去看看?”

赵永忠听见钱师傅喊他“赵大人”,心里特别受用,于是也就没再和钱师傅聊他徒弟的事了,跟着钱师傅去看墙脚了。

刘云龙沿着卧龙街(今苏州人民路)向南边走去。

卧龙街以南面的苏州文庙为龙头,以北寺塔为龙尾。刘云龙要去的府学就在苏州文庙。

苏州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尊孔为师。北宋年间,范仲淹在任苏州知府期间于城南建文庙开办府学,开创了中国古代官办府学的先河。

明代苏州城内有三个文庙,分别是苏州文庙、吴县文庙、长洲文庙。

在中国很多地方,文庙与学校是合一的,苏州也不例外。

苏州文庙和苏州府学是连在一起的,东边是庙,西边是府学。苏州文庙和府学加在一起占地30多万平方米,东临卧龙街(今人民路),西倚盘门东大街,南枕梅家桥弄(今新市路),北至书院巷,其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的孔庙,每年在这里读书的苏州人有近千人。

吴县和长洲县的县治所在地都在苏州城内,这2个县在苏州城内都开办有县学。

吴县县学和吴县文庙位于苏州升平桥,后世吴县县学和吴县文庙毁于战火,没有再复建。

长洲县学和长洲文庙位于平江大街西侧的学前街,后世在该地址建了“苏州市平江实验中学”。

当然,吴江、常熟、昆山、嘉定、太仓等各县和崇明州也开办有县学、州学。

苏州府境内各城厢有社学。

按朝廷的规定,社学是每五十户为一社,每社设一社学,属于官办,社学的日常支出有政府解决。水车浜就有社学,是水车浜与邻近几个村共享的社学。苏州平常人家只要稍微有点钱,都会把孩子送到社学去读书的。在崇祯年间,苏州府境内有700多所社学。

社学、县学、府学的费用有官方承担。

民间还有绅士赞助的义学,有钱人家在家里还开办私塾。

社学、义学、私塾相当于后世的小学,县学、府学相当于后世的初中或高中。

这些府学、县学、社学、义学都归苏州府学政管理。府学、县学设教谕1人,相当于后世学校的校长;设训导2-3人,相当于后世学校的副校长、教导主任。

除官办的府学、县学及社学外,还有官办及民办的书院。这些书院相当于后世的图书馆或进修学校,但书院不仅藏书,也聘请教师给学生上课。

明代在苏州城的书院有虎丘的和靖书院、南宫坊书院巷的鹤山书院、禅兴寺桥的文正书院、唐家巷的学道书院、西市坊的金乡书院、黄鹂坊桥的道南书院、广济桥的芥隐书院、西城桥的碧山书院。在苏州城周边也有不少有名的书院,如位于天池山的天池书院、浒关镇的文正书院(与苏州城内的文正书院同名)、甫里镇(今甪直镇)的甫里书院。

和靖书院,创建于南宋,原在虎丘云岩寺,明代嘉靖年间移到虎丘龙兴寺。

学道书院创建于南宋咸淳五年,后世在学道书院的位置开办了“东吴大学”。

鹤山书院创建于元代,明代改为巡抚衙门后,将鹤山书院搬迁到了东南角,隔卧龙街与苏州府学相望。后世在鹤山书院地址开办了“苏州医学院”。

文正书院创建于元代至正六年,原为范公祠,元代改为书院。

金乡书院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

道南书院创建于明代,原为南京兵部尚书杨庄间的专祠,后改为书院。

芥隐书院创建于明代,原为明礼部尚书袁安节家的祠堂,后改为书院。

碧山书院,由明代吏部侍郎徐缙所建。

天池书院,由明吏部御史毛珵所建。

文庙和大多数书院供奉的是孔子,也有部分书院是供奉其他先贤的,如和靖书院、学道书院供奉的是言子,金乡书院供奉的是澹台灭明。

社学、义学、县学、府学、书院是不招收女孩子读书的。如女孩子要上学的话,只有私塾一个途径,因此有钱人家为了给女儿有个比较好的未来,就出钱将教师请到家里来给女儿上课,不过既然把教师请到家里来了,家里和亲戚家的男孩子、女孩子也可以同时听课。

社学、义学、私塾、县学、府学、书院里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四书》、《五经》为主,还教学一些算术、音乐、诗词。

社学、义学、私塾毕业后可进入县学、府学,在县学、府学学满三年后,可参加府试。

通过府试的人就是“秀才”,只有“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通过乡试的就是“举人”,就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举人可参加会试,通过会试的,就是“贡士”。贡士可参加殿试,通过殿试的就是进士,录取名单称为“金榜”,“金榜题名”就是这么来的。进士的第一名就是“状元”,第二名就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书院主要是供没有通过府试、乡试的学生进修的,与后世的复读类似。如《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在考取举人后,就是在九江的白鹿洞书院进修的。

苏州有这么多的社学、义学、私塾,还有县学、府学、书院,因此苏州文风较盛,苏州人受教育的程度远远高于国内其他地方,也怪不得苏州考中状元的,一直位于全国前列。

历史上,整个明代共录取24866名进士,仅苏州府被录取的进士有1055人,4.2%;整个明代共有文科状元89名,其中有8人来自于苏州府,占比近9%。

在社学、义学、私塾任教的往往都是还没做官的秀才、举人。

苏州人与绍兴人不同,绍兴的举人、秀才喜欢到外地去做衙官(即师爷),因此全国各地都有“绍兴师爷”,苏州那些没做官的举人、秀才却宁可留在苏州城内教教书、写写字,不愿去外地开天辟地,这或许就是苏州人长期以来的“小富即安”吧。

刘云龙来到文庙前,看到前边是一大片农田。

在文庙以南,东起葑门,西止盘门瑞光塔,南到城南城墙,有近100万平方米(约1500亩)种植着水稻的农田,那是苏州卫的军田。当年朱元璋进攻张士诚盘踞的苏州城耗时3年,原因之一就在于张士诚在城内有1500多亩良田供军需。

历史上,苏州城内的这1500亩农田,直到20世纪年60代才逐渐被开发,于20世纪90年代才彻底消失。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