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籍这个蠢货,简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文昭然哪怕城府再深,此时也被陈籍的动作气得不轻。
“陛下,臣有不同意见!
不管高将军给太子多少理由,太子也不能带兵擅闯国库,私取库银。
更不能纵兵和京中各大军团开战!
臣以为,太子必须受罚!
否则京中权贵有样学样,一个个要么带兵在京中开战,要么跑去国库抢银子。
就是受了百官弹劾,也可无事。
太子为储君,他的作为是被百官看,被天下人看的。
上行下效,等这些事慢慢传波出去,陛下您可以想像,我大康会变成什么样子?
臣敢断言,若我大康上下皆如太子一般行事,国将不国!
陛下,臣请太子从东宫出,回皇宫上书房重新读书,待学会了何谓仁,何谓德,如何以文治国,然后再回东宫,参与朝政。
否则一个天天只会打打杀杀的太子,实在无法保证大康健康延续下去。
臣所言,非弹劾太子,而是真心为大康着想,为陛下的江山社稷着想。
臣若没记错的话,太子今年方十七,年纪尚幼,还是可以慢慢掰正的。
陛下,请下旨召太子还宫。”
文昭然说完,束手站在一边,不吭声了。
不得不说,文昭然就是文昭然,元康帝的心腹重臣,这人一开口便正中太子死穴。
托太子少傅高飞英的福,朝中这些大臣的脸皮被高飞英叫破后,确实不能在皇帝面前装傻。
但文昭然转眼就给了太子一击。
他不再说太子是否受了委屈,在场这些朝臣做的是不对还是错。
而是直接点出,若是太子在京城做出这么多破坏规则的事都不罚,那么后来者都可能有样学样!
如此一来,不需要北狄人过来灭他们了,他们可以直接亡国了。
而后文昭然又让太子回宫读书,也就是让太子滚回皇宫,别来参与朝政了。
这回宫一呆,文昭然还没说让太子在宫里呆多少年,可哪怕只有一年,外头的成年皇子天天参与朝政,又能拉拢众臣,增强势力。
如果再加上前头陈籍的提议,把太子手里的兵马全部打散,扔进京中几个军团之中。
那等几年后太子就算重新归来,可能大皇子和四皇子都分出胜负,没太子什么事了。
一个手中无兵,朝中无臣的太子,皇帝是不可能让他上位的,上位就成傀儡了。
而太子不能当皇帝了,结果还用说嘛,只有一个字,死!
所以,当文昭然完之后,皇帝的脸色已经不是难看可以形容的了。
方才,因着这帮臣子牵扯到了西北大将高飞英,气得高将军直接说了实话,直接撕破了在场所有人的脸。
皇帝还在暗中开怀呢,结果他高兴不到一秒,还没等想好如何奖赏高飞英时,就被文昭然狠狠捅了一刀。
这下皇帝坐蜡了。
大朝会越发的安静下来。
半晌,皇帝道:“诸臣有何想法?”
文昭然没说话,但他却向身后动了动手指头,打出一个特殊的手势。
顿时,有人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本奏。”
御史中丞孔清的声音大得惊人,皇帝没好气地看向他。
御史台的人出来干啥?
看不懂皇帝的脸色咋滴,没见皇帝问臣子,其实人有何建议吗?现在他要的是建议,而不是嘴炮!
皇帝淡淡地看着孔清。
“卿有何事?”
皇帝这么问,明显是不想叫孔清说下去了。
孔清就像听不懂皇帝的话一样。
他一本正经地奏道:“臣以为,太子年少,在外面受军中风气影响,行事越发鲁莽。
尤其殿下在江南行事欠妥,擅杀臣民无数。
据臣所知,太子刚刚领了几千兵马,便肆意开战,得意忘形,不把所有人看在眼中,不把陛下您看在眼中,更不把大康所有朝臣看在眼中。
如此,方有今日私闯国库,强抢库银,还纵兵于京城与几大军团私斗。
可见太子只知斗狠斗勇,早已不知何为文治。
如此储君,未来如何治国?臣只听说过有马上争天的,没听说过有马上治天下的。
若陛下还盼着太子好,就当请名师重新教导。
臣上本,请陛下罚太子于东宫,习儒家之经典,以十数年的时间,慢慢滋养太子仁者心胸。
如此储君,方是我大康上下所期待之君。
望陛下早做决断。”
听完孔清提出,以十数年的时间,慢慢滋养太子仁者心胸。
元康帝的脑仁都疼起来了。
太子倒是不用回宫了,可在东宫读这么些年的书,跟圈禁差不了!这叫什么提议?几乎是在应和文昭然的建议!
文昭然就是在隐晦的废太子孔清说得和文昭然一样!
问题是元康帝纠结许久,犹豫半天,还不太想废太子。
当然,太子的作为实在打他这个皇帝的脸,也叫他这个当皇帝的心凉。
可元康帝还是打算北伐。
若在北伐前,把太子废了,朝局就变成二龙相争。
以陈籍为首的大皇子一党,和文昭然为首的四皇子一党,双方在没了太子之后,非人脑子打成狗脑子不可。
如此朝局不稳,两党还不和,中间少了太子势力挡刀,夺嫡之争只会越发严重。
皇帝都可以想像,到时候,转运粮秣,支援前线时,大皇子党和四皇子党该如何互相陷害,有这样的后勤,北伐就算占了绝对的优势,也很难打赢了。
何况大康的军队,也就那样,拉垮得可以,再有朝中一群拖后腿的,这仗不用打就输了。
元康帝当然不想同意孔清的主意,他还想御驾亲征呢。
思前想后,他还是把脸往下一沉,表现得十分不悦。
“孔卿且退。太子下江南,于大康有功。不能如此武断的认定太子有罪,朕以为,当召太子入朝,听其自辩……”
“陛下,臣未说太子有罪,臣只想叫太子殿下在东宫多读几年书,让大康未来的皇帝懂得何为仁德,更能学会如何以文治国,而不是一有点什么事,就喊打喊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