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可是皇帝能乐意吗?你也说了,四千万呢,这么多的钱,足够一代帝王费尽一生攒下的银子了。陛下真能乐意把这钱拱手让人吗?”
“呵呵,要是陛下乐意,这大朝会也不用开这么久了。”
“只有我看到李元启这厮不是个好饼吗?诬陷这个,拉扯那个,我看整个大朝会里,就这小子不是个东西。”
“不能怪李元启,任谁一夜之间,家破人亡,也得跟他一样疯疯癫癫。何况他能上金銮殿告御状,还不是仗着文……”
“呵,你怕了?咱们武勋怕什么鸟文官!
不就是那厮背后站着文相嘛,他的话,分明就是文相想说的话!”
“不是,老陈,你小子胆子也太大了吧。这话也敢出口?”
“得了吧,就咱们这群低品小官,可能连人家文相府的大门都进不去。一群小虾米官,上头才不在意咱们说什么……”
“三叔!三叔!”
陈家老三略茫然的回头。
“怎么我仿佛听到自家堂侄的声音?”
然后陈瑾就看到自家旁枝庶出的堂侄,正套着一身金甲武士服,冲他挤眉弄眼。
“你小子这是干什么?”
陈家这位金甲武士一步就凑到他跟前,小声道:“三叔,方才我和人交接,外头传来消息,说是太子和唐安回京了。
现在唐安带队,把三千营的银子正往东宫运呢。
我上头的上头,想让您给老祖宗护国公传个信。
那啥,三叔你说,这消息对里头的大人有没有用?
要是没用的话,咱不传也罢。”
陈谨顿时惊个跟头。
他扯着自家侄子身上的发金光的盔甲质问:“太子回朝了?他现在何处?”
“没听说太子进京,好像只有唐安这个平章县男带队入京了。
三叔,你还没说,这消息有没有用呢?”
“我现在就给爷爷护国公送信。你在这里稍等片刻。”
“那便不用了,这是字条。我们上头的上头都给准备好了。
三叔,你要是同意,就接这字条,要是不同意,咱们就不管这事。”
“拿来!”
陈瑾一把抢过这厮手中字条,并打开纸团扫了一眼。发现上头的消息和陈安所言一样,这才收拢在手心。
“你小子!去交接吧。不,还是在这里多留一会儿。要是留不了,就在午朝门外候着。以防大朝会有人叫人,你人却不在。”
陈安打个哆嗦。
“不是吧,还没传信,三叔我就要暴露了?那,那我不传了……”
“不行!咱只是未雨绸缪。你放心好了,要是你这消息是你上司的上司让传的,那我往里传,一定无事发生。”
说完,陈瑾拍了拍对方的肩头,“安小子,你运气是真好。这消息十分有用,你小子就等着升官吧!”
说完,陈瑾带着纸团,往人群里走了几步,寻找好角度,寻个机会砸到大殿里,自家派系的一个武勋脚下。
对方初见到一团纸有些奇怪,还顺着纸团来的方向瞅了一眼。
陈瑾连忙在殿下冲里头示意一下。一双眼睛差点挤瞎了。
对方看到他那张做怪的脸后,这才把脚下的纸团给捡了起来。
等那人看完之后,和陈瑾一样神色微变,转眼,这纸团就飞向了更前方。
似这种的小动作,在已经传讯的陈家人眼里,有好几起。
不过半刻钟,朝中但凡有点人脉的大小官员,就都知道了这件事。
于是,在元康帝的眼皮子底下,这些个大臣一个个的开始请假退朝。
光是更衣这类的借口,就足足有十来人。
这些人中,多是一二三品的官员都有。
就在上首皇帝纳闷为些臣子,怎么一个个的要更衣的官如此之多时。
文臣之中,次辅文昭然直接站了出来,也一样向元康帝请假。
“陛下,老臣告罪,身有不适,打算去偏殿更衣。”
他才说完,武臣中,枢密使陈籍也跳了出来。
“陛下,老臣和文相的不适一样,也要去偏殿更衣!”
元康帝明显感觉到不对,但是次辅和枢密使开一次口,他不可能不同意。
“也罢,在朕看来,这大朝会开到这里,也差不多了。要不……”
下朝二个字还没吐出,元康帝的话就被文昭然拦截。
“陛下!老臣只是稍离即归。这几千万银子没有归处,老臣心中不安。加上李家子告御状,直到现在也没有个定论。此事不妥!臣以为,还是把这二件事处理完,再散朝为宜。”
陈籍迟疑了一下,少见的没和文昭然顶牛,而是闭上了嘴巴。
元康愣了愣,没等他回神,文臣中又走出数人,齐齐直接奏道:“陛下,登闻鼓百年未响,这是第一次响。
还望陛下谨慎对待。
最好能当堂将此事处理完毕,以免给后人留下一个不好先例。”
“陛下,臣以为,全御所言非虚。还陛下谨慎行事。”
元帝一挑眉,因为他看到,这一次站出来的,竟多了几位武勋。
这些人也一口一个不可草率,最好处理完李家子的事再说。
一个两个这般说话,也就罢了,可是同一时间,竟还有几位武勋也要退场。
元康帝就是再傻,也反应过来了。
一定是京里出现什么突发情况,这些大臣都得了消息,打算退场离开这里,去保证他们的利益。
而这些人众口一词,不让大朝会解散,那就只有一个解释。他这个皇帝,最好不要到现场!
否则突发事件的结果就会于这些大臣不利。
一股火气蹭地一下上了头上,元康帝有些气愤地看向陈籍,文昭然,还有颜明山。这些人可都是他的臣子,一个个的竟为了钱,在关键时刻同时隐瞒他这个皇帝。
岂有此理!
就在元康帝发火的瞬间,司礼监那边的秉笔太监忽在冲他使个眼色。
元康帝一愣,这时,有一小太监给元康帝送上一盏茶。
元康帝低头,原来这茶盏里根本没有水,里头只有几个字。
那熟悉的笔迹,让元康帝心中一颤。
是太子的笔迹!
元康帝强抑心中激动,这才细看字条上的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