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上,王宝玉才幽幽转醒。
睁开眼就看到林黛玉憔悴的脸,眼睛哭肿地跟桃子一样。
“本来应该还给神瑛侍者的眼泪,却给了我。”王宝玉抿了抿嘴唇,彩凤会意,上前轻轻托起王宝玉的脑袋,翠果端来一杯安神茶给王宝玉喝。
“哥哥这几日到底是怎么了?”林黛玉坐在床头边的凳子上,止不住的啜泣。
“为了家。”王宝玉轻声回答了一句,接过茶杯,晴雯将王宝玉扶起,让他靠在枕头上,几个人就出去了,独留王宝玉林黛玉在屋里说话。
林黛玉何尝不知,两人是无话不谈的知己关系,林黛玉的苦恼王宝玉全知道,王宝玉的都所做所为,林黛玉也都清楚。
所以今天林黛玉才会为王宝玉瞒下了这件事情,并且严厉要求院里的下人们不许透露一丝消息出去。
“我只不放心你。”王宝玉继续说道。
“我和你一样,只有自己一人,并没有血缘兄弟姐妹,我虽父母尚在,却常年不得相见,又因为这样的身子,只能寄人篱下。”王宝玉低着头看着自己手里的茶杯,明晃晃的烛光映射在杯子里,林黛玉只看着他的侧脸发呆。
“我有时候觉得我们两个真的挺像的,这样的命运,这样孱弱的身体,林姑父又把你托付给了我父母,我们顺理成章成了兄妹,在这贾府里相依为命。”王宝玉继续自顾自说着,将茶杯放在一旁。
“我本该出生就死的,或者五岁夭折,我时常在想,我被那赖头和尚和破足道人救回来,实际上他们并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间接地救你。”王宝玉从枕头底下拿出帕子包的好好的通灵宝玉,递给林黛玉,林黛玉茫然地接了,呆呆地思考着王宝玉的话。
“哥哥……”林黛玉拿着通灵宝玉,细细看着玉上的字,若有所思。
“这劳什子其实本应该是你的,你和宝玉一人一枚,保你们两个一生平安的。”王宝玉剧烈地咳嗽起来,林黛玉吓了一跳,立刻把玉按在王宝玉胸口,王宝玉这才止住了咳嗽。
“我看你最近好了许多,也不见怎么咳嗽了,我也总算感到些许安慰。”王宝玉咳嗽完脸色有些白,林黛玉恍惚之间好像看到躺在床上的是自己,咳的脸色苍白的样子。
林黛玉这才明白过来,为什么自己来到贾府以后身体一天天好起来,不是因为赖头和尚给的药方灵验,更不是贾府的水养人,而是王宝玉帮自己把灾病都挡了去了。
“赖头和尚跟我说,我戴着玉,十六岁就可恢复自由身。”王宝玉摇了摇头,示意自己没事,继续说道。
“这自由身是在说不好是什么意思,或许是真的可以好了,或许我只能活到十六岁……”林黛玉急忙捂住王宝玉的嘴,泪如雨下。
“好妹妹别哭了,”王宝玉将林黛玉的手轻轻拿下来,握着,贴在自己胸口的玉上,另一只手轻轻拭去林黛玉眼角的泪珠,说道:“无论怎么样,这枚玉我到时候都用不上了,将来就这枚玉就留给你吧,作为你出嫁时候,我给你的嫁妆吧……”
只希望,你能平平安安过完这一辈子,不要在最好的年纪,留下满满的遗憾,香消玉殒。
“哥哥!”林黛玉此刻再也忍不住,趴在王宝玉的胸口大哭起来。
门外,贾宝玉呆立在那里,听完最后王宝玉的像是诀别般的话语,眼泪如泉涌一般下来。
他此刻多么希望自己去替玉兄弟和林妹妹受苦,哪怕立刻去死,也好过在这里跟什么也不知道的呆子一般。
贾宝玉失魂落魄地走了,直直的回了屋里趴在被子上哭,麝月碧纹她们怎么问也不说,只是伤心。
三人各有心事,林黛玉晚上没有回自己屋里去,在王宝玉外面陪侍的床上睡了一夜,她真的好怕,怕一觉醒来,这世界上还唯一关心自己的人就突然没了。
第二天,元妃差人从宫里带出来一个灯谜让府里的人猜,其他人都高高兴兴地写了封了送过去了,独王宝玉,林黛玉和贾宝玉三人都告病了。
贾母素日知道王宝玉和林黛玉体弱,时常有身体不适不来参加的时候,今天连贾宝玉也告了病,不由得猜测三人是不是又商量着什么事情,偷着乐去了。
就遣丫头去三个人屋里看来,贾宝玉最近,琥珀马上就回来了,说是宝玉身子倒是好好的,只是恹恹地躺在床上。
贾母和王夫人等人忙去探望。
问他,他也只不说,王夫人问麝月,才知道是昨晚去了一趟林黛玉处,回来就成这样了。
“想必这对儿冤家又是闹脾气了。”王夫人和贾母这才放下心来,这一个月如果不闹上几次才不正常呢,难怪麝月她们也习以为常,并没有向王夫人贾母禀告。
贾母叫了王熙凤去林黛玉处看看,顺便向王宝玉问问原由,看能不能劝和劝和。
王熙凤笑着去了。
大白天的院门也关着,平儿给王熙凤叫开了门,进去里面一瞧。
谁曾想王宝玉和林黛玉也是这副恹恹地样子,王宝玉更是脸色差劲,林黛玉眼睛哭的肿肿的,王熙凤看情况,想着应是三个人闹矛盾了。
王熙凤问了,两人也不说什么原因,王宝玉和林黛玉自然是因为不清楚这里有贾宝玉什么事,只是借口身子不大爽快,糊弄了一下。
王熙凤何等玲珑心,一下就看出有问题,但是出于对王宝玉的信任,她决定闭口不谈,只关心了几句,就回贾宝玉屋里,打算劝劝贾宝玉。
林黛玉为了不让贾母她们起疑,就一个人往贾宝玉的住处去了,打算探望探望他。
薛宝钗,李纨和三春姐妹听到了消息,就赶到王宝玉这里安慰安慰他。
王宝玉并没有什么病,只是这阵子折腾了有些劳神,喝了点补气安神的药,总是犯困,所以给人看起来有些疲惫的感觉。
姐妹们就这样陪着他说了会儿话,很快就离开了。
不过一会儿,薛宝钗又一个人折了回来,王宝玉已经睡了,她就静静的坐在一旁看书陪着。
那边林黛玉又和贾宝玉互诉了心意,也就被开解地差不多了。
王宝玉虽然打心底里不乐意让林黛玉嫁给贾宝玉,但是毕竟两人两情相悦,自己如果强行拆散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姻缘,实在不能保证林黛玉会不会想不开。
只能尽可能地让林黛玉嫁给贾宝玉为妻,但是不能嫁给贾二爷当荣国府二奶奶。
贾宝玉这人又不甚牢靠,是个女孩子就当个宝贝,以后恐怕林黛玉就是嫁给了他也免不了争风吃醋的事情,但是好歹他对林黛玉的感情还是真挚的,是对其他的人都没有的那种。
王宝玉知道很想把贾府搞垮,然后招贾宝玉入赘算了,这样有自己看着,这家伙想必会老实一些,反正他自己也不在乎入赘不入赘的,只求和林黛玉在一起。
想到贾府这么大一家子的姐妹们,又觉得贾母王夫人年岁已高,受不起这样的折腾,才迟迟未做出行动来。
贾母和王夫人对自己真的是挺好的,把自己养这么大,自己又不是唐三,对于这种坑对自己真心实意的好的人的行为,还是感觉很不齿的。
不过倒是可以先捡史家这颗软柿子捏一捏。
原本的剧情里,史湘云是嫁给了卫若兰为妻的。
但是卫若兰这憨批比贾宝玉还要不靠谱,或许他对史湘云很好,但是卫家毕竟处于政治漩涡的中心,后来卫若兰跟随南安王南征,兵败被俘,死在了南方,史湘云年纪轻轻就守了寡。
再加上,王宝玉打心底里就不愿意史湘云嫁给别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青梅竹马嫁给别人,他想起来就实在难以释怀。
是的,贾府里面,贾母和陈夫人给王宝玉安排的官配实际上就是史湘云。
两人打小一块儿长大,两小无猜,感情又深,性格又和,且门当户对。
探春一直吃亏就在于她是庶出,王夫人和王熙凤再怎么帮助,这是探春出身的问题,王宝玉的母亲陈夫人几乎没有考虑过探春。
薛宝钗又因为有这么一个哥哥,导致王子腾对与薛家联姻非常不看好。
在王子腾心里,林黛玉本来倒是个非常适合的联姻对象,母亲贾敏是贾府的嫡女,林如海又和王子腾有师兄弟的情谊在,不过可惜的是林黛玉因为这样那样的情况,现在成了王子腾女儿,名分上已经是兄妹,倒是没这个联姻的可能了。
倒是林黛玉可以和贾宝玉联姻了,这样就成了王府的四小姐和贾府的二少爷结亲。
数来数去,只有史家的大小姐史湘云还算是符合条件,虽然史家有些势微,虽还有爵位在身,但是府里能拿得出手的只有外任为常州知府的,史湘云的叔叔史鼐。
这样的家世确实有点配不上如日中天的王府的意思,毕竟王子腾是朝中一品大员,地方九省最高军政长官,族中不乏很多族人都在地方执掌军权,况且王宝玉本人都是四品官员,掌握数千皇帝亲军羽林军的心腹重臣,这样的家族,外人谁看来史家不是高攀了。
史家离权力中心比较远,也可以说登的不算高,还有史家的经济状况非常拮据,史湘云拿不出一顿请客的钱,最终是薛宝钗帮她办的螃蟹宴,还有通过薛宝钗和袭人的对话,说起史湘云家请不起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活计都是她们娘儿们自己做,史湘云更是常常做到半夜,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史鼐老爷为官比较清廉,脂胭斋抨湘云最终是嫁给了卫若兰,而电视剧改版的为妓,古时官员获罪,女眷一般为奴为妓,从史湘云嫁卫若兰来看,史家获罪应不太严重或仅是受牵连而败落。
至于和其他家族联姻,王子腾不是没有考虑过,不过到底四大家族同气连枝,如果作为未来王家掌舵人的王宝玉娶了其他家族的女儿,这就会给朝野内外的盟友们一个信号,王家要另立山头,或者投靠其他派系了,王家到时候会失去很多人的支持,影响力肯定会遭受巨大损失,这在王宝玉对王府未来的规划是背道而驰的。
所以,在王子腾和陈夫人看来,与史家的联姻,现下无论如何,都是最为合适的。
史家的人也非常清楚,所以他们大胆地让史湘云和王宝玉亲近,天然就把王宝玉给史湘云的银子当成了给史家聘礼的一部分,毫不客气地问史湘云索要,在外面也自恃准亲家王府的权势横行霸道。
王宝玉这才想要找个由头好好治一治这帮废物。
其中或许还有为史湘云出气的想法,明知道史湘云很有可能以后要许给王宝玉了,半夜三更还要她给他们做针线活,这种人家……好好好。
王宝玉最近已经丢下了书本,准备一心一意锻炼身体和胆魄。
去城外狩猎,参加北静王府的酒宴交友,往羽林军的军营去熟悉兵事,去忠顺王府与忠顺王以及朝中同僚探讨国事朝政,往兵部熟悉运作和钱粮的调度。
王宝玉感叹一旦定下了目标,这每月的六个时辰显得实在是太少了。
不过有些东西可以在贾府里和外书房解决。
列如交友这一条,可以先去北静王府认认人,然后将志同道合的人邀请来贾府赴宴,贾府其他的没有,就是宅子够大。
一部分不太紧要的朝局国事也可以和忠顺王府通过信件交流,包括熟悉兵部户部对于后勤粮草的具体调度,可以借阅前几个月过时的邸报军报学习,这种虽然也算是机密文件要归档,但因为时效性的缘故,实际上看管并不怎么要紧,只要不查阅现在西北方面用兵有关的过时军报,在忠顺王的帮助下还是可以轻松办到的,甚至很多自己现在职权接触不到的,皇帝都会通过忠顺王借给王宝玉查阅学习。
打仗就是打后勤,如果为将者不首先学习后勤粮草方面的知识,即使带着军队出去,也只会在半路导致军士饿死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