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4. 第708章 礼法之辩
设置

第708章 礼法之辩(1 / 1)


殷正刚刚用了周秦楚三国以下克上的事迹来反驳周国姬成礼提出的“礼乐治世”,姬成礼便毫不客气的说道:“武王之时,商强周弱,商王设炮烙等酷刑,诸侯,公卿,士大夫,百姓,莫不畏之。

然,武王振臂一呼,天下诸侯从者云集,商国虽强,不能敌也。

此之谓:酷法失道,天下共弃。

前车之鉴,怎能视若无睹?”

殷正闻言之后皱眉说道:“商国虽败,但国力任强,亦为天下之霸主也。

周国虽胜,推行礼法,却越发虚弱。

秦,楚两国也因变法而兴,法儒之辩,孰强孰弱,何须多言?”

殷正的顿时让姬成礼涨红了脸,他想要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去抨击商国法家,却没想到最后竟然被人反借助历史而打了脸。

就在这个时候,姬磊却是主动站了出来。

他恭敬的向着在场的众人一礼,随后方才继续说道:“今日之辩,在于治国之道,不在查史。

商国因法而兴,也因法而衰,后又因法而兴,商国因礼而盛,又因礼崩乐坏而衰,将来未必不能因礼乐而再次兴盛。

观史可以为鉴,却不能一味的以过去的得失来衡量现在与将来。”

他言语到了此处的时候,殷正的目光便已经落到了他的身上。

“敢问先生有何高见?”

姬磊闻言之后说道:“在下以为,儒法各有其道,然国家之兴衰,却更在君王。

君王有道,则国家兴盛。君王无道,则国家衰败。

故而以在下之见,治国当先明君,而后以明君治世,贤臣佐之,则安国兴邦。”

姬磊的话音方落,众人尽皆哗然,然而端坐上首的周太后却是突然间双眸一亮。

她目光炯炯的盯着姬磊,目光中多了些许的期待。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姬成礼却是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

“胡言乱语,一国之君,关系着整个王朝社稷,若是不能够传承有序,人人都想要争夺王位,岂不是要引得天下大乱?”

姬磊正准备开口说话的时候,商国的殷正竟然主动替他作答道:“我大商之君,从来不是什么嫡长继位。当今商王,也并非是嫡长。

然而大王继位之后,改革吏治,征讨蛮夷,威服诸侯。我大商国力蒸蒸日上,这不正是先王选贤任能的结果吗?”

孔儒闻言之后却是突然间站了起来,他向着在场众人拱了拱手之后说道:“据老夫所知,商国大王子子武勇冠三军,现在商国之大将军,为商国东征西讨,开疆拓土无数。若是由他继位,商国未必不能兴盛。

而商王子夜若是贤能,也会鼎力辅佐子武为王,又何须废长立贤?”

孔儒的话让殷正眉头紧皱,就在他思索该如何应对孔儒之时,孔儒又继续说道:“治国之道,首在教化,若是教化得当,世上安有不贤之世子乎?若是世子贤明,自然政通人和,又何须另选他人?”

殷正闻言之后,当即开口反驳道:“君王子嗣众多,安敢保证嫡长便一定是最贤能者?”

孔儒却是毫不迟疑的说道:“世子不必最贤,只需要不昏聩即可。若是次子贤能,也可辅佐新君治理国家。”

殷正继续问道:“若是世子庸碌,次子又如何能够愿意真心辅佐?”

孔儒作答道:“若是连自己的兄长也不肯尽心侍奉,又如何算得上贤能呢?”

殷正咬牙,一时语塞。

孔儒笑着说道:“请循其本。老夫之言,治国之道,教化为先。教化者,以德为本,德备则天下安。”

孔儒终于提出了自己的治国理念,那便是通过教化来授予君王,官吏,百姓以德行,只要人人的德行都足够了,那么整个天下自然也就安定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孔儒今年已近八十岁高龄,在这个普遍寿命三四十岁的世界,已算得上是高寿。

这几年他虽然依旧坚持锻炼,每餐依旧能够食用一升米饭,但是他却能够明显感受到自己身体的每况日下。

他已经到了自己人生之暮年,却还没能够将自己的思想传遍诸国。

而今,咸阳学宫论道,他终于按捺不住,提出了自己的“天下大同”。

在秦国待了这么多年,也教导了不少的弟子门徒,他又怎么会不知道天下大同的难度?

至少在他活着的时候,恐怕是没有机会看到天下大同的实现了。

但是,他还是想要把自己心目之中的盛世描绘出来,以供后世弟子继续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

孔儒的话很有冲击力,许多人都已经开始在心底幻想这样的世界。

农家看到的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这与他们农家追求思想是何等的相似?

法家看到的是“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这不正是法家所追求的和谐社会吗?

不同的是,农家想要的是通过君民并耕等方式来达成自己的目标,而法家想的是通过明令律法来达成。

诸子百家的治国理念多有不同,但是他们的目标却大多都是冲着“天下大同”去的。

儒家想要人人修德,所以天下大同。

农家想的是人人都能够填饱肚子,自然也就没有了争斗,所以天下大同。

法家认为人人都畏惧律法,不敢犯罪,所以国家安定,天下大同。

墨家想的是“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了”,也就是孔儒提出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自然也就天下大同了。

杂家想的是不论用什么办法,国家安定了,天下大同了就行。

纵横家与兵家实际上应该是最接近“天下一统”思想的存在。(这个后续再提)

道家便是大家都清静无为,不争不抢,自然也就天下太平了。

医家没想那么多,他们只想着治病救人。

至于其他的一些流派,大多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天下大同”的可能之中的时候,却是突然间有一道不和谐的声音响起。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