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4. 第522章 白毅会巴王
设置

第522章 白毅会巴王(1 / 1)


巴蜀之地,巴国的军队常年囤积于两国边境,对蜀国虎视眈眈。

蜀国两次与巴国相争,皆以惨败告终,不得不派蜀姬为使,向刚刚称王的秦国求援。

蜀道艰难,秦国的军队再是精锐,也没有办法直接杀进巴蜀之地。

为了避免巴蜀一统,对秦国未来的发展造成桎梏。

于是秦国上将白毅主动请命入川,为蜀国训练一支兵马。

白毅此行只带了一百名护卫,然而在通过蜀道天险之时,依旧有三四人不慎跌落山道。

为了避免更多的人不慎失足殒命,于是白毅令麾下士卒结绳而进。

如此方才避免了四五次的失足,但依旧有一次意外,牵连了一整支小队差点跌落悬崖。

幸好周围的人救援及时,最终方才得以幸免于难。

在没有敌人阻击的情况下,道路行进尚且如此困难,若是有敌军阻拦,恐怕没人能够通过如此天险。

幸好巴国此时正一心与蜀国交战,也不敢轻易另启战端。

所以哪怕明知道这是秦国派往蜀国的使臣,巴王也不敢派兵前去阻拦。

在白毅一行人抵达巴国之时,巴王甚至还亲自出面迎接白毅。

巴王乃是蛮夷之君,似乎并不懂得诸夏的弯弯绕绕,故而方才一见面,巴王便直接开口说道:“秦王遣将军为使出使蜀国,可是要与我巴国兴兵?”

白毅没有想到对方会这么直接,思虑一二之后摇头说道:“吾王乃是有道之君,只希望巴蜀止戈,两国百姓安定,又怎会轻易对巴国用兵!”

他话音方落,巴王的双眸便亮了起来,十分高兴的问道:“这么说,秦王是不打算干涉巴蜀之事了?”

白毅见巴王如此耿直,都有些不好诓骗巴王。

于是白毅继续说道:“若是大王现在就与蜀国握手言和,我秦国自然不会干涉。

但若是大王继续与蜀国用兵,外臣便是秦国的援兵。”

巴王闻言先是一愣,看得一眼白毅身后的队伍。

其中数百人都是蜀人打扮,应该是蜀国派往秦国的使臣。

另外不到百人才是秦人打扮,此时身上都有些狼狈,看上去也不像是什么精锐。

“就凭借着区区百人,将军便想要阻我巴国伐蜀吗?”

白毅闻言之后笑着说道:“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勇而不在广。

若要助蜀抗巴,何须百骑,白毅一人足矣。”

随着白毅的话音落下,巴王也是哈哈大笑了起来。

没有邀请白毅入城,也没有将白毅一行人拦在巴国的意思。

他十分爽朗的笑道:“孤拭目以待。”

撂下一句话之后,巴王便带着随行的侍卫回城去了。

白毅的面色变得有些凝重,望着巴王的背影已不像最开始那般自信。

如果巴王性情懦弱,畏惧秦国,那么白毅有十成把握可以击败巴国。

如果巴王不惧秦国,但是不讲信义,肆意妄为,那么白毅也有九成把握击败巴国。

然而此时的巴王却是胸有城府,自信而不自负,耿直而不盲目。

且懂得遵守诸侯之间的规矩,并且,并不畏惧来自秦国的挑战。

如此人物,也算得上是一代雄主。

白毅就算再是自信,在面对这样的巴王之时,也只剩下了七成的把握。

蜀山姬看到了白毅脸上的凝重,他的面色也同样变得凝重了起来。

“可是有什么不妥?”

白毅是蜀国的救命稻草,又是秦国的上将军。

如果他出了什么事,对于整个蜀国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白毅摇了摇头说道:“巴王雄主也!”

蜀山姬闻言吃了一惊,十分担心白毅会就此离开。

于是急忙开口说道:“巴王虽雄,却不修德行,别说是蜀国的子民,就算是巴国的百姓也多有不服他的统治…”

白毅知道他在担心些什么,随即摇头说道:“本将军并非是要放弃,只是已经没有了十成的把握可以胜过巴国。”

蜀山姬面色骤变,极为担忧的问道:“不,不知将军现有几分把握?”

她千辛万苦从秦国搬来的救兵,若是没有把握救蜀,她又有何颜面回去面对身在蜀国的父王。

白毅偏头看了他一眼,略做思量之后答道:“只剩下了七成的把握。”

原本内心忧虑的蜀山姬顿时一愣,七成的把握可不小了。

她看了一眼这个满脸忧虑的男子,实在难以把对方的形象与狂妄二字关联在一起。

原本内心的忧虑一扫而空,她随即展颜笑道:“能够有七成把握,已经是蜀国之幸。

将军尽管施为,就算是…我蜀国上下也对将军感恩戴德。”

她的话没有说尽,但是白毅却已经知晓了她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种信任让他想起了秦寿第一次重用他时的场景,他的面色也不由自主的变得自信了起来。

“胜过巴国只有七成,但要保全蜀国,本将军有十成的把握。”

话音落下之后,直接率领着麾下的士卒继续启程。

蜀山姬望着他的背影,只觉得格外的高大伟岸。

一颗萌芽在她的心底滋生,让她生出了些许别样的想法。

蜀王是一个宽厚仁爱之君,个人生活俭朴,日常饮食与蜀国的士大夫别无二致。

每年大祭,他都会亲自赤脚登山,以祈求国家风调雨顺。

若有灾荒之年,他总会亲自赈灾,抚恤百姓。

就算是丰收之年,他也不会增加赋税,只取往年百姓缴纳的赋税相等的粮食。

继位二十年的时间,从来也没有修缮过宫殿,更加没有征召过劳役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对待国内的百姓,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子女一般宽厚仁爱。

就算是有犯了错的公卿大夫,他也不忍心加以斥责。

蜀国从公卿到百姓,没有任何一个人不夸赞这位蜀王。

然而就是如此一位仁爱之君,在面对巴国的入侵之时,却是被逼得焦头烂额。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