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传旨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和吏部尚书王文入狱。】
【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旋即污蔑于谦曾有不忠言论,策划迎立襄王之子。】
“迎立襄王之子,这不是扯吗?”朱瞻基直接问道,“朕就你们两个儿子,朱祁镇有儿子,能把皇位传给朕的弟弟?”
这么离谱的理由有人信?
“于谦这人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直,”朱由检有点惋惜地说道,“徐有贞想迁都被他斥责成了污点只能改名,石亨为他谋私被他推辞,曹吉祥等人对他弹劾,三个人都有矛盾联合其他弹劾他……”
“不过性子直才是真的他,要不然哪里还有北京保卫战的成功。”
可惜呀可惜,为什么他朝没能出现这等力挽狂澜之人。
【奏疏呈上,朱祁镇对谋反罪有所迟疑,被徐有贞一句“不杀于谦,此举无名”说动,斩杀于谦。】
“不杀于谦,此举无名?”扶苏看得一头雾水,“你们发动不发动政变,和于谦有什么关系?”
怎么,于谦变成奸臣了?
“什么无名不无名,”刘秀马上说道,“你这不是拿回自己分了的帝位,关人家于谦什么事?”
“你自己亲征瓦剌被俘丢掉皇位,现在还能怪到于谦身上?”赵匡胤看着神迹里被杀的于谦道,这是什么逻辑,不懂。
“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赵构顿了顿说道,“于谦怎么说也是为国贡献了那么多的人,就这样给杀了?”
“朱祁镇,你这眼睛会不会看,”朱元璋提高声音道,“于谦在你被俘的时候做了什么你不知道?就这样给他砍了?你这样和秦桧的莫须有有什么区别?”
……
“儿,你弟确实对你不怎么好,但是……”朱瞻基看着神迹,半晌说道,“于谦是个忠臣这不一眼就看出来了?你就这样把他给杀了?”
“这个……”朱祁镇挠了挠头,“朕也不想杀你,但是确实是你力排众议推朕弟上位,这事,确实是朕的无奈。”
“何止是斩杀,还要加上抄家,”乾隆补充道,“只可惜当了七年兵部尚书的于谦抄家什么都没抄出来,倒是你后来任用一年的兵部尚书陈汝言,贪污的数量让你都震惊。”
【于谦推荐的官员一并波及。】
【四日后,改元天顺,一直又过了十天,朱祁镇才想到没有罢黜的朱祁钰,这才下令废朱祁钰为郕王。】
【不久,朱祁镇囚禁朱祁钰,一个月后,朱祁钰薨,享年三十岁。】
“又过了十天才废除朱祁钰,这下不就是两个皇帝?”刘邦笑了笑,这场景,有意思。
“就知道活不久,”刘裕顿了顿,继续说道,“能活着就有可能出现第二次政变,是个皇帝都不会放心。”
“又不是第一次当皇帝的人,连这种问题都反应不过来?”杨坚对着神迹说道,“这下好了,为后人留下乐子。”
“发动政变的时候不是已经病重,活了一个月后驾崩?”李隆基马上说道,“这中间是发生了什么?”
“才三十岁,”李隆基有点惋惜地说道,“要是没有土木之变,就当个懒散王爷都不至于才活这么久。”
“一个月后就驾崩,这话,”朱元璋对着神迹里朱祁镇说道,“你自己信吗?”
“本来还想让你和朕过一样的生活,”朱祁镇叹了一口气,“没想到这么快就病逝了,哎……”
“你弟从你登基后什么事情就想通,病都好了,”乾隆接着说道,“这么活蹦乱跳的一个人,一个月后就驾崩了?还是蒋安用帛扼杀朱祁钰的情况靠谱。”
【以亲王之礼,葬于西山。】
【不久,朱祁镇下诏为王振证名,为王振立像,祭拜招魂,并建智化寺建“旌忠祠”,以表大节。】
?
“这皇帝的脑子,真的没有问题吗?是谁让他在瓦剌呆一年,好不容易才回到明朝?”扶苏对着神迹震惊地说道。
……
“朕是不是看错了?”刘邦揉了揉眼睛,看了一眼神迹,还是给王振立像……
“这是个正常皇帝能干出来的事?”刘彻对着神迹里的朱祁镇说道,“怎么,你忘记在瓦剌的日子了吗?”
“这土木之变的主要问题就在王振,怎么回来还给他立像?”司马炎越看越不解,接着道,“难道在瓦剌的不是他?难道在南宫里被囚禁七年的不是他?”
“就这还立起来了?”杨坚提高声音问道,“大臣了?没有一个上奏的?”
“这脑回路,到底在想什么?于谦你都不管直接杀,”李泰指着神迹说道,“就这种人,哪里值得给他立庙?你给于谦立个不好?”
“司马衷都分得清忠奸,你连好坏都分不清,”李隆基摇摇头说道,“朱祁钰怎么就没有弑兄?”
“一个宦官,还是一个导致二十万大军被灭,皇帝被抓的宦官能被立像?”赵匡胤对着画面说道,“做这事都能有个待遇,那唐朝的宦官,你不是还要把皇位让给他?”
……
王振做了什么你不清楚吗?赵构在心里问道,你不赏赐于谦就算了,给他立像?良心去哪里了?
“见识了,”忽必烈点点头,“没想到中原还有这种皇帝,有什么办法让朕叫到他,朕对他很感兴趣。”
“这人是谁?”朱元璋指着神迹里的朱祁镇怒气冲冲地问朱棣道,“能干出这种黑白不分的事?”
朱棣顿了顿,忙说道,“儿臣也不知道……”
“朱祁镇?”朱瞻基还想为朱祁镇说些什么,发现不知道说什么,半晌才说道,“朕还是觉得你弟更好点,你还是下位,把皇位让给你弟弟。”
“王振……”朱祁镇对着神迹说道,“虽然土木之变确实有他的一部分责任,但是朕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而且……”
王振在土木之变一直跟着朕,最后身陷敌军自刎而死,朕又怎么不怀念。(史料来源《英宗谕祭王振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