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入了夏,日子越往后,天气越热。
气温高,村民们的热情也高。
周家的作坊盖得大,因此招的人数也不少,男人们去做帮工,女人去洗菜做饭。
不说别的,盖房工人吃的饭菜,可都是从村里买的,这家卖茄子豇豆,那家卖黄瓜莴笋,鸡蛋和米面谁家有谁家卖。
天天上菜园子里摘新鲜的菜卖,天天都能见到钱,大伙能不高兴,能不热情吗?
村里人的菜大多都用来做跳水泡菜了,能余出来卖的菜不多,不过就算自己的菜不够,不是还有娘家亲戚家吗,总之乡下地方,缺不了菜。
六月中旬,周家迎来了另一件大喜事,谭玉娇十月怀胎,瓜熟蒂落,生了个大胖闺女。
小姑娘继承了她爹娘的好样貌,出月子没几天便长出了小美人的味道,尤其是小姑娘的那双眼睛,瞧着竟有几分像她大姑姑清荷。
以至于清荷每次看到小姑娘,心就软成一汪水,娇嫩柔软的皮肤,粉嘟嘟的小嘴巴,水汪汪的大眼睛清亮迷人,即便还没长出睫毛,也能窥见日后的美丽。
原来小男孩和小姑娘给人的感觉真的不一样,弟弟元宵虽然也可爱,可那小子实在是太调皮了,家里没有哪样东西能逃过他的魔爪,就算是批评教育他一顿,也管不了多久。
总得来说,那就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小姑娘就不一样了,娇娇软软的,对着她说话都不敢太大声,生怕吓到她。
心里头总想着怎么照顾她,想把她保护得好好的,不让她受到一丝伤害。
抱着满身奶香的小姑娘,清荷不仅想到她自己以后的孩子,但愿老天爷能满足她的愿望,也送给她一个乖巧的女儿。
说到孩子,清荷的思绪飘远,想到远在边关的陆承泽。
陆大哥去年年底走的,到现在已经走了半年多了,也不知这半年他有没有受伤,有没有…………
打住!
清荷摇了摇头,努力甩出脑中的杂念,她告诉自己不要再胡思乱想,陆大哥在努力,她也在努力,日后还有无数个美好的日子在等着他们。
她只要记着,此时短暂的分离都是为了以后的相守便好。
周家新一代的第一个孩子,她的到来,受到了全家的欢迎,清荷和万氏默默把准备好的礼加重了几分。
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呢,得送多点,给小姑娘攒着当私房钱。
谭玉娇生孩子,清霞两口子自然也要回来,发动的时候,刘氏便请人带了信去县里。
清霞一收到信,带着准备好的礼,第二天一早出发赶了回来。
回到家中洗漱干净,换上干净衣裳才去看谭玉娇和刚出生的小侄女。
侄女肖姑,当姑姑的就没有不疼侄子侄女的,清霞见到小侄女的第一眼就再也舍不得挪开眼睛,抱着小姑娘不肯撒手。
谭玉娇看得欣慰,她让何婆子给她垫上枕头,把她扶起来,她好跟清霞说说话。
“清霞,你许久没回来了,这次回来能待多久?”谭玉娇和清霞处得好,见到清霞回来,谭玉娇是打心眼里高兴。
从前清霞在家的时候,姑嫂俩天天在一起作伴,感情好得跟姐妹似的,后来清霞嫁到了县里,谭玉娇好长时间没缓过来。
清霞把小侄女轻轻放在嫂子身边,握着小丫头的小手:“三天吧,时间太久也不好,县里的铺子要人盯着,姐把铺子交给我,我得对铺子负责。”
“是这个理,清荷看重你,你就该把事情做好让她放心。你学了本事,管着县里的铺子,自己能挣钱,我们心里也放心,女人家自己有本事才有底气。”谭玉娇语重心长地嘱咐着清霞,她是真心把清霞当亲妹子看待。
清霞耐心地听着嫂子说话,时不时地应上一声,等嫂子说完了,她才跟嫂子聊些县里的事情。
谭玉娇刚生完孩子,还很疲倦,清霞不想打扰嫂子休息,说了一会便出去了,正好孩子也睡了,母女俩正好一块睡。
清霞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刘氏惦记了许久要跟女儿说说话,等清霞从谭玉娇屋子里出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被老娘拉走了。
刘氏拉着清霞穿过堂屋,把人拉进自己屋子,细心照顾着女儿,眉头舒展,面色红润,瞧这样子,日子过得挺不错。
摸了摸女儿的圆脸,刘氏凑近道:“怎么样?在铺子里累吗?”
“不累,娘,我喜欢自己有事情做,姐没在县里开店的那会,我天天待在家别提多难熬了,做完家里那点活,人闲得数豆子打发时间。现在虽然忙,可我过得很开心,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清霞知道母亲担心她,叽叽咕咕地说了不少铺子里的事。
刘氏顺手揉揉女儿的头:“既然喜欢,那就好好做,可不能因为是东家是你姐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有啥不懂的,多问问你姐,她满子聪明。你姐把铺子交给你,说明她信任你,你可别人你姐失望,知道了吗?”
清霞郑重点头:“娘,我知道,方才嫂子也叮嘱过我。”
儿媳妇温柔大方,有本事不说,还给家填了个小孙女,刘氏一想起来就开心。
说起来,女儿成亲的日子也不短了,怎么肚子还没个动静,刘氏边琢磨边瞄清霞的肚子。
母亲的目光那么直白,清霞很快察觉到了,她红着脸扭扭刘氏的胳膊:“娘,你瞧什么呢,看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刘氏瞪她一眼:“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是你亲娘。清霞,你跟孟奎成亲也有些日子了,肚子还没动静,别不是身上有什么不好吧,可有找大夫看过?”
“哎呀,娘,我身体好得很,这才成亲多久,哪有那么快的,你别担心了,我心里有数。”清霞听姐姐说过,女子太早生产对身体不好。
她一向听姐姐的话,便和孟奎商量好,等过两年再要孩子,趁这两年多挣些钱,等攒足了钱,再要孩子,孩子也能少受些苦。
女儿难得回来一次,刘氏不想多念叨惹女儿心烦,听她说心里有数,便歇了再继续问的念头,左右女儿还小,只要身体没问题,孩子早晚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