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
  4. 第53章 大战前夕
设置

第53章 大战前夕(1 / 1)


可谓是说了同样的话,却藏起了三分的意思。

这说明,沮授的情商要明显高于田丰。

袁绍沉思良久。

说实话,袁绍被田丰这么一说,心里也泛起了膈应。

无奈现在是自己有事求人,却不能像对待别人一样,勃然做怒,只得与人低头:

“就按照军师之意,再派人去与他商量,允许他议价卖粮。”

说完自己又寻思了一会儿,再加上一句:

“另外,派人去选绝色五名,作为礼物一起送去。”

沮授闻言心里直是叹气,心说我的主公啊,田丰说过的话你就没有点逼数吗?

这样一来,咱们的脸可是就完全丢尽。

无奈,他还不敢抗拒袁绍,只得照办。

刘星再次见到冀州来商议买粮的使者时,已经是五月份。

经过了去年大半年,加上今年这段时间的努力,兖州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发展非常喜人,集团商业部建的工厂、作坊、商业板块,都稳定了地方的经济发展。

刘星想到了袁绍会再次派使者前来,但是没想到袁绍竟然会派人送来绝色美女五名。

难道就没人告诉你那三个字真实的意思?

郭嘉想想也好笑。

之前刘星写了那三个字时,大家也都在想刘星的意思,可是没人能猜出来。

当刘星说了那三个字的意思后,大家都觉得刘星也太损了,不过倒也无伤大雅。

可是这袁绍竟然真送来几名绝色佳人,却是有点装傻充愣的感觉。

反正伸手不打送礼人,再说了,我这不是又派人来与你议价了吗,无非就是代价的问题。

刘星倒是不能再作态了,只得派荀彧与其商谈购粮事宜,宗旨是如果用钱来买,那就要一个天价。

如果不接受,就要他们出资源置换,皮草,中药材,各种矿石,等等。

至于那几个女孩子,刘星根本就没兴趣看。

都是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儿,再绝色又能怎样?

难道要做摧花狂魔?

刘星可下不去那手,这是他上一世受过的教育,绝对不能容忍的道德底线。

不过这却也不能随便就送给别人,当即就下令派专人管理,送进学校读书去。

没想到刘星当天回去家里,与蔡琰谈起这几个女孩儿的笑话时,蔡琰却提出:

“夫君,现在咱们府上如此大的地方,要用的人很多,可是府上的一些杂役大多都是男性,就那么几个老妈子做事。

我就想着不行的话,就把那几个女孩儿留在府里得了,也好有人与我做做伴儿。”

刘星这才想起,自己的府上确实没有年轻的女性,这让整天待在家里的蔡琰很是难受。

便点头道:

“你叫人去要便是,州牧夫人开了口,索要的又不是涉及重要的事物,应该比我还要好使。”

荀彧与冀州的使者议了五天的价。

这是刘星的主意,能多拖上几天,冀州就多增加一点民怨,也对将来收拾冀州提供多一点的保障。

另一重意思就是,派人让冀州那边的人,加紧在市场里搅风搅雨,这边卖给冀州三十万石,那边在冀州收掉三十万石。

反正让袁绍花大价钱做无用功就是。

果然,当使者回去向袁绍汇报,刘星这边不要钱(用钱买,那就是天价),但是可以用资源交换。

袁绍跟谋士们商量后,决定同意按照刘星这边的提议执行。

其实不执行也不行了,冀州的粮商们已经不再卖粮,大家都以自家用粮都不够的理由,拒绝执行袁绍政府要求大家开仓卖粮的号召。

而袁绍政府的储备粮也已经到了警戒线,如果不能从外部购到粮食,他还继续放粮的话,将来维系手下军队的粮食,连半年的储备都没有。

而今年的气候也确实不好,蝗虫、干旱等天灾一直不断,到了秋收的时候,还不知道是什么结果呢,搞不好今年冀州的老百姓,又是难过的一年。

所以,尽管刘星这边的以资源兑换粮食的比例有点欺负人,他也只能咬牙忍了。

好在这边袁绍还是有人可欺负的,他竟然也派出文丑带领一拨人马,向乌恒下手。

一路打一路劫掠,然后把劫掠回来的皮草当成资源,与刘星方兑换粮食。

一时间,整个北方的乌恒人,都不明就里地向外再迁徙了千多里。

到了七月份,从刘星处兑换的粮食到了以后,冀州的粮食短缺问题,算是暂时堵上了一个缺口。

但是眼看着秋收就要到了,可是今年冀州从进入七月起,就连续大雨倾盆,已经下了二十多天雨。

眼看着地里的作物不是烂了根,就是要被淹死,老百姓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这时候,老百姓中间就又有人开始传言:

实在不行,趁着大家手里还有点儿余粮,不如拖家带口去奔了兖州。

最起码到了兖州,有官府兜底,今年官府不但发粮食,还管发放生活必需品。

到了明年春天,官府还发种子,并且还有专门人协调和指导农耕。

最主要的是,当出了天灾的时候,就像今年这样,官府还会出面赈灾,老百姓过得都是神仙般的日子。

这回倒不全是刘星这边的情报部门做的工作,老百姓的心里都是有记忆的。

过去大家但凡有一口吃的能活命,都不愿意离开祖祖辈辈就生长于斯的家乡。

可是现在摆在面前的是,大家可能实在是熬不过今年冬天,不走不行啊!

于是就有人率先顶风冒雨,离家向兖州进发。

刚开始小波的人口迁移,有的是翻山越岭,走的小道,也没有官府注意。

可是后来就有大波的人要逃命,甚至有的是整个家族,整个村落的人一起走。

这些人找不到小路,也不适合走小路,就汇在官道,慢慢聚成大大的逃荒人流。

这时,防守关隘的官员就懵了,这样大的人口流动,他们哪敢放啊?

放了他们自己的脑袋岂不是也跟着一起被放掉。

就有官员出来劝阻,可惜老百姓哪里肯听。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