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
李治看到安史之乱爆发的这一幕,顿时心中升起不祥的预感。
他急忙将目光瞥向父亲。
果然。
此刻的李世民脸色黢黑,
李治心里顿时一个咯噔。
“我靠.....这李隆基的锅总不能怪到我的头上吧!”
“这没道理....我和李隆基差了好几辈......等等.....好像也没差几辈!”
“坏了卧槽.....我又要凉!”
李治心中刚想到此。
李世民就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他的方向,脸上还带着和煦的笑容。
并且,老爹已经起身朝他走来。
手里拎着一根棍子,
走着走着还随空挥舞了几下。
发出‘呼呼’的声音。
下意识的。
李治浑身一抖。
感觉屁股已经开始痛起来了。
他几乎是用带着哭腔的语气朝着李世民乞求。
“爹.......武则天的锅我背了.....李隆基的锅不该我背啊!”
“真不能再打了......放过孩子吧!”
李世民‘哼哼’一声。
一个猛冲朝着李治跑去。
紧接着大明宫内又一次上演了李治鬼哭狼嚎的歌声。
......
大唐天宝。
正在和杨贵妃卿卿我我的李隆基看到金榜的内容顿时大惊失色。
脚下一滑,直接摔在了贵妃的身上。
他一时竟不知道如何表达内心的惊恐和愤怒。
只是喃喃道。
“反了,安禄山反了!”
“他居然真的反了!”
“他怎么会反!”
“朕对他这么好,他怎么忍心反朕!”
这件事对李隆基的打击实在太大。
让他一时间无法接受。
......
大清。
康熙知道,从安禄山起兵的那一刻起,结局就已经注定。
胡人蛮夷好战,这是优点,也是缺点。
但仅仅只是好战,是长久不了的。
如果他们满人依旧像胡人一样只知道打打杀杀,那一辈子也就只能是个游牧民族。
所以他们的祖先努尔哈赤保留了游牧民族的好战天性,又学习了汉族的文化。
将两者结合,他们满人自然就成为了这世界上的王者。
战无不胜,所向睥睨。
所以康熙很认同汉族文化!
当然,汉人的士大夫除外,这群玩意他康熙是真的看不上。
除了会舔之外是屌用没有。
有时候他们甚至都会为了争当舔狗而大打出手,真是让人无法理解。
相比于宋明二朝。
清朝的这群士大夫算是最没骨气的了。
......
大明。
朱元璋看到李隆基执迷不悟的样子,顿时冷哼一声。
“李隆基啊李隆基,你居然还想着感化外族蛮夷?”
“若是这些个野蛮人能够被感化,大宋他还至于被灭国?”
“宋朝几百年不遗余力的对这些北方诸国扶贫扶了这么久,换来的是什么结果?”
“换来的是欺辱,是靖康之耻,是灭国!”
“呵呵!”
“对于这些蛮子,除了打服他们,别无他法!”
“感化他们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些蒙古人在华夏大地上经历汉化近百年的时间,他们学会礼仪和尊卑了么?”
“元祖忽必烈不也是靠着汉人的鼎力相助才夺得汗位。”
“然而他们骨子里仍旧没有把华夏当作自己的家,对于百姓,他们随意烧杀淫掠。”
“对于土地,他们从来不会去管理,可怜我华夏的肥沃土地,居然被他们当作放牧的牧场!”
“即便是成了帝国的统治者,他们骨子里还是打打杀杀的那一套!仍旧以为暴力可以驯服这世界上的一切!”
朱元璋亲身经历过暴元的统治,深刻的知道这群人的内心是如何崇尚暴力。
他们就是一群只知道占有和抢夺的人。
朱元璋很难理解李隆基此时的心理。
他一个幼年经历过这么多挫折的帝王,为何还会有如此侥幸的心理?
胡人若是能被感化,他还能叫胡人吗?
......
大宋。
“啊秋!啊秋!啊秋!”
赵匡胤接连打了几个喷嚏。
下意识说道:
“唉......是不是有人在讨论我!”
“讨论我干嘛?今天的主角不是李隆基吗?”
......
金榜的文字盘点继续。
「然而,河北道、河南道各郡县的加急战报就同雪花般地飞到了李隆基的手上。」
「一份接着一份,内容也都一样,安禄山反了!」
「总不能大唐所有的官员都跟安禄山过不去吧?此时,李隆基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终于清醒了过来。」
「但是他根本想不明白,为什么.......为什么安禄山要造反?」
「他曾经给予安禄山无与伦比的信任和恩宠,可到头来为什么会换来这样的结果?」
「为什么?是啊,为什么呢?」
「没有人能够回答李隆基的问题。」
「这一刻,他感受到了自己内心巨大的失望,恐惧,以及被背叛的愤怒。」
「时至今日,过去与安禄山“君臣相悦”的一幕幕还在他脑中清晰地浮现....这一幕幕,更像是对他晚年昏庸的嘲讽。」
「李隆基决定,要亲手将安禄山送往地狱。」
「可是,怎么把他送往地狱呢?」
「率军亲征?他不敢!」
「如今的他,已经不是年轻的大唐天子了。」
「于是李隆基询问群臣,何人敢去平叛!」
「何人敢去平叛!」
「何人敢去平叛!」
「整个大唐朝廷之上只有李隆基自己的声音。」
「什么时候大唐的朝廷如此安静了,那些平日里高谈阔论的大臣们,此刻竟然一言不发,好似哑巴了一样。」
「李隆基放眼望去,满朝溜须拍马之辈,哪个又是安禄山的对手。」
「惊出了一身冷汗,李隆基跌坐回龙椅上。」
「整个人前所未有的颓废,浑身忍不住的发抖。」
「什么时候,他的大唐朝廷成了如今这般模样!」
「是啊,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他回想起来,自己好像已经有十几年没有怎么理过朝政了呀!」
「此时的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大唐天子,更像是个无助的孤寡老人。」
「就在李隆基陷入深深自责的时候,一个带着口音的长安官话响彻朝堂。」
「臣‘封常清’愿意前去讨贼!」
(没找到封常清的画像。旧唐书记载“细瘦颣目,脚短而跛”,意思是封常清很瘦、矮小、斜眼,而且还是个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