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农家有女福泽绵绵
  4. 第675章自是该当个聪明官
设置

第675章自是该当个聪明官(1 / 1)


当然,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宋家现下是毫不知情。

一出了通州,马车便直奔永兴县方向而去。

来时三辆马车,去时还是三辆,只是车上多了俩人。

有四个会武功的人在,路上自是不怕遇上麻烦。

许是冥冥中真有运道之见,虽路上多见灾民,却不曾发生过冲突。

因而途中没有多耽搁,基本是天一亮赶路,入夜才找地歇息。

古人少远行,这还是他们头一回离家,心中还真是甚为想念。

大城市瞧着再好再繁华,却也没有老家让人觉得舒心。

尤其是宋绵竹,成天在车厢里叫唤,一行人中属她最是兴奋。

从爷奶到珍珠,家里人全被她念叨了个遍。

还说啥,自己回去要当家里蹲,太山有吃有喝有玩,谁也别想让她出门。

大伙儿听了都笑,唯有沈河一脸向往。

这人性子懒散,仿佛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也就美食能让其打起精神。

宋绵竹以前觉得他是个流浪剑客,现在再看,恩,总觉得跟老道士像是沾亲。

只不过,老道士是馋得没谱,沈河多少还有点谱,起码没有跟孩子抢过吃食。

再远的路途,总有抵达的时候。

一行人越是接近永宁县,越是能发现此处的不同。

等到马车路过城门时,宋绵竹把脑袋伸出窗外,不由感慨道:

“咱一路走来,见了不少城,还真就咱这儿,瞧不见多少灾民。”

阮娴也把头凑过去,果然见城外十分清静,笑道:

“这说明你做得努力没有白费,姜大人是个好官。”

“好官是好官,那也得有本事才行。”

宋绵竹像是忽然来了兴致,把帘子放下,朝着三个嫂嫂问道:

“若是让你们来选,是要一个没本事的好官,还是一个有本事的贪官?”

阮娴想都没想,答道:

“自然是要好官呀,咱这儿的县令,以前不就是个贪官吗,乡亲们可受苦哩。”

宋绵竹嘿然一笑,反问道:

“可若此人胸无点墨,乃是酒囊饭袋一个,便是有心为百姓办事,也没那能力,甚至于好心办坏事。如此之官,要来何用?”

闻听此言,阮娴一下犹疑了,“他能做个好官,总不是坏事吧……”

夏薇草把小宝儿抱到腿上,一个抬头一个低头,俩母女皆是一脸茫茫然。

唔,啥贪官好官,恕她们听不懂呀。

“照你的意思,难不成该选贪官?”苏姜问得很随意。

她见小宝儿在用手掰脚丫子,大有往嘴里送的架势,便将其小手捉住,轻轻在掌心挠了几下,逗得孩子咯咯笑。

“若是贪官有本事,能把辖内治理好,让百姓生活富庶,又该当如何?”

宋绵竹不置可否,屁股往旁边挪挪,握住小宝儿另一只手。

恩,白嫩嫩、胖乎乎,果然很好捏。

“可他是贪官呀,肯定会搜刮民脂民膏,钱还是到不了老百姓手中。”夏薇草已经听懵圈了。

宋绵竹摇摇头,“有本事的贪官,可不会做杀鸡取卵的事,他会放着线儿,好让人一直为其牟利。

若是他能让你一年赚十两银子,却拿走你五两。你会更愿意选,只能让你赚一两银子的好官吗?”

“嘶……”

这个说法有点离经叛道,更别提车厢内的女人们,本就不是什么饱读经书之人。

还真就被小姑娘绕晕了。

阮娴傻乎乎道:“那……咱该选有本事的贪官?可我心里咋觉得那么没底。”

宋绵竹噗嗤一声笑了,挥着小宝儿的手,打趣儿道:

“嫂嫂,方才不过是玩笑之言,你想太多啦,贪官好官,哪是咱能决定的。”

小宝儿很烦恼,虽然她这个年纪,可能并不知道啥是烦恼。

但两只手手都被捉住,连最爱的脚丫子都抠不了啦,属实难为宝宝!

外面忽然传出声音,宋青川坐在车辕处,把里面动静听得大差不差,贼兮兮道:

“小妹,那你想让二哥,当个没本事的好官,还是有本事的贪官呀?”

“哎呀,你瞎说啥哩,咱二哥以后肯定是好官。”夏薇草有心拍他个小巴掌,却无奈腾不出手。

“三嫂嫂,你是在说二哥没本事呀,真不是我挑事儿,我三哥咋能这么坑你呢。”宋绵竹表情无辜,心说想给自己挖坑,怎么也得给你埋咯。

夏薇草一听便急了,连忙跟苏姜解释,自己绝没那个意思,又朝外嗔道:“会不会说话呀你。”

宋青川讪笑几声,许是觉得逃不过一顿拍,追问道:

“哎呀,我问得是小妹的意思,媳妇你先别插嘴。”

宋绵竹被大伙儿盯住,不慌不忙,调皮眨眨眼,神秘道:

“二哥既有本事又有良知,自是该当个聪明官。”

阮娴已经不行了,坐在位上神游。

怎么又多出来一个选项,她才跟小姑子读了不到一年书,真没那个脑子啊。

“聪明官……”宋青川反复琢磨着,传入车厢内的笑声,愈发明朗。

水至清则无鱼,做官亦是如此。

揣着明白装糊涂,也是门学问啊。

宋绵竹再次掀起帘子,看着窗外不断滑过的花草树木,思绪已然飞到很远的地方。

赈灾事大,自己那简单的策略,不过是指明一方向,姜云景才是用心良多。

此番事后,姜云景或会扶摇直上,而她,则只想要寻一机会。

县城离乔河村不算远,几匹马皆是良种,可比老家的牛车快多了,不消半个时辰便到了地方。

村子口外面,此时正忙得热火朝天,凡是田埂处,皆有人家埋首其中。

九月正是秋收季,最撩人心弦的,不是那黄澄澄的麦穗,而是埋在地里的土疙瘩。

当初分种粮时,有拿土豆的,有拿红薯的,只有玉米因产量相对较少,而无人问津。

村民们怀着期盼的心情,将自家地里作物起出,都不用拿回去称,便已激动的满脸通红。

一辈子在地里刨食的老农,哪能没这点眼力,只粗略瞧瞧,便知分量绝对不少,怕是真能亩产三四千斤。

他们正高兴着哩,忽而听到不远处传来响声,抬头一看,竟是三辆马车。

上回见车队,还是姜县令来运粮,这回来的又是什么人物啊?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