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粮食运进城,最为坐立难安的,当属各大粮铺的东家。
每逢灾荒,必出祸乱,乃是上百年来的经验。
偏偏永宁县是个例外,在姜县令的治理下,疏洪及时,良田未有损失。
辖内境况比之旁处,那是要好许多的,毕竟不是闹旱灾,夏收这一波还是很喜人。
但架不住临县受灾严重,因而粮价还是只有往上涨的份。
本来粮铺东家心里并不慌,农户毕竟只是少数,城里百姓们才是大头。
眼下那些泥腿子,个个把粮看成命,谁能舍得往外卖?还不是得来自个儿这里买粮。
他们是打定主意要捞上一票,只要城门破不了,外面什么惨况跟自己可无关。
只是没想到啊,姜县令来了这么一手,有他平日的功绩在前,难免会让人多想些。
若是衙门开仓放粮,只看这几日运进来的数量,怕是能撑过好几月。
那他们费尽心思屯的陈粮,岂不是要砸手里啊。
旁的地方暂且不提,起码永宁县这块儿,田地并没受啥大影响。
待到秋收时,新粮一出,泥腿子们手里宽裕些,自然得往外出售,到时候谁还来买他们的陈粮。
而且有这好几月时日,朝廷总得拿出些法子吧。
还是那句话,水灾不比旱灾,大旱乃是老天爷不开眼,洪水只要朝廷肯上心,总能想到治理的法子。
这么一想,他们有点慌了,心里求菩萨告祖宗,只希望姜县令是虚张声势,想要晃他们一晃。
毕竟那麻袋里装的究竟是啥,自己又没真看见,还不好说哩。
可好几日过去,每日都有粮车运进衙门,再加上他们托关系朝衙役打听,得知运进城的还真是粮食。
顿时不少人坐不住哩,在经过多方商议后,很快下了一个决定,未免以后陷入被动,定要抢在姜县令前出手。
某天,县城里响起喜悦声,百姓们四处奔走相告。
“粮铺降价啦!粮铺降价啦!大伙儿快去买啊!”
一小伙子在集市宣传好消息,立马便被大批百姓团团围住。
“啥子,有这种好事儿?降到多少钱咯?”
“大米一升十五文,粟米十二文!”
“哎呦,那还不是比老早贵了一倍……”
“大爷,您也知道是老早啊,这些日子里,那粮价是一天一个样儿,前些天都涨到八十文啦!眼下这可便宜太多!”
“那倒也是,我家早要断粮咯,得赶紧去买点!“
“嘿,你们说奇不奇怪,那些黑了心的,咋忽然变性子咯?”
“这还用问嘛,当然是怕了咱县令大人!那差爷运粮进城,你不是没瞧见吧?今儿他们不卖,明儿衙门放粮,怕是没人买咯。”
“原是如此……那我等衙门的粮食,姜县令向来爱民,肯定不忍卖太贵,我才不便宜那些黑心的!”
小伙子脸色微露尴尬,见不少人是一个想法,连忙劝道:
“别啊,大娘,这粮食该买还得买,县令大人要管那么多地方,谁知道何时会放仓,可别为了置气饿了孩子。”
大伙儿想想,确是这个理,别说粮价降了,便是没降,也有很多人家早该买粮啦。
小伙子忽然压低些声音道:
“再说,外面什么情况,大伙儿也瞧见了,那么些个灾民,若在旁处怕是无人管,可咱家县令那脾气,定然不会无视。这粮价既然已经降了,还是屯些的好,只当不给衙门添麻烦。”
“小伙子说得好啊,姜大人是个好官,咱不说帮一把,也不能拖后腿嘛。”
“唉,谁不是爹生娘养,那些灾民沦落至此,已经够可怜了,若是朝廷有能力救助,自是好的。”
灾情当前,在能自保的情况下,朴实的老百姓也不吝啬施些善心。
他们随意聊着闲,神情还有点恍惚。
以前闹灾时,城内何时有过如此清闲的时刻,不是在为吃喝烦心,便是怕被流民哄抢。
如今外面安静无骚乱,竟连粮价亦恢复了正常,实在是件很神奇的事。
也不知姜大人前日去跟灾民们说了什么,竟真的将其安抚下来。
不光是无人闯城,便是连城门处都恢复正常秩序,进出城的人再没遇到过拦路的灾民。
那些人竟真的甘心窝在一隅处,偶有路过之人匆匆打量,发现他们好似目中有希望。
“能在姜大人治下,是咱的福气,我可听说隔壁那地儿,百姓们都要活不下去了……”
不知是谁感慨句,引起一片叹气声。
当活着成为奢侈时,便很少了很多无谓的纷争。
有人匆匆从旁跑过,“让让,让让,别挡道!你们还不知道吧,姜大人下令放啥子,灾民代表,啊对,代表灾民进城买粮!十几个人哩,不跑快点儿,怕是得排到天黑!”
大伙儿听得一愣,这可真是新鲜事,以往城内戒严,绝不会让灾民进城,姜大人居然反其道而行之,这真是……
唔,还真是啥吧,大老爷的心思他们猜不透,赶紧买粮去才是正事!
顿时哗啦啦跑走一大批人。
而这种现象无独有偶,此时,县城内到处是抱团的百姓,嘀嘀咕咕后又纷纷朝粮铺跑去。
当百姓们离去后,总有那么个传话的小伙子,好似功成身退般遁走消失。
粮铺降价第一日,东家暗自得意,百姓们热情高涨,而姜县令并没有出现。
粮铺降价第二日,城外难民区支起火堆,凡是身上有钱者,皆将其换成了粮食。
粮铺降价第五日,衙门还是毫无动静,东家面色难看,纠结着该不该提价,自己到底是不是上当了?
粮铺降价第八日,百姓们囤好粮,一时半会儿饿不着,便有闲心聊琐事。
他们也好奇着哩,当日衙门运进城中的,究竟是不是粮食?
若是,为何一直不放粮,若不是……
唔,那他们喜闻乐见,大老爷果真聪明过人,用此良计蒙骗黑心商贩降价,好事呀!
就在粮铺东家砸碎好几个花瓶,咬着牙要让米价升回去时,备受关注的衙门终于是有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