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受灾情影响,来往行商客船渐少,城里无甚新鲜事,百姓们早就闲的发慌。
卫府此次行事高调,每日都要领人在花溪街转一圈,像是恨不能通告全通州,他们也要开小食铺哩。
好些人在等着瞧热闹,上回卫府吃了大亏,肯定不会轻易罢休,这两家的纷争,只怕是才刚刚开始。
别看知府大人审案公正,说到底此案是跟卫府没啥大关系,谈不上包庇与否,因而世家们心里也犯迷糊,并不敢轻举妄动。
且再等等看吧,他们让了这么些年,也不差这会儿工夫,只要有宋游记挡在前面,依卫府行事风格,迟早还得再出乱子。
宋家对这些人的心思,并非一无所知,但他们乐得装不知,家里有宋绵竹这个小机灵鬼在,看得不要太通透。
眼下就餐饮这块,那是谁进来谁倒霉,哪怕是灾情过去,有夏薇草的手艺跟宋绵竹的菜谱,他们还真没啥好担心。
唯一让人有些烦恼的,大概便是怕卫府几经失败,心理素质过差,恼羞成怒后会狗急跳墙。
不过有贺闻在,谁又真关心这个哩,反正小姑娘是不关心。
卫府忙着装修的时候,她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随着合伙种田的消息被传出,很快便有人找上门来。
起初只是那日在城外的管事丫鬟,他们拿了红薯回去,让老爷夫人尝过,立马便得到其准肯,要来跟宋绵竹签订契子。
后来也不知是谁多嘴,竟把这事说漏出去,闹得整个上层圈子皆听闻。
那好东西谁不想要啊,哪怕是没有亲口尝过的,只看旁人哄抢的架势,也要凑上来分一杯羹啊。
宋家门槛差点被人踏破了。
这些天早上,杨叔只要一开门,怀里便被塞满礼物,世家派来的小厮丫头,挤破头想要拜见小东家。
头一回见到时,他整个人都傻眼了,也不知生了什么事,那是二话没说啪得把门关上,生怕是来找茬的。
后来隔着墙问清楚了,那就更傻眼了,贺家庄园他熟啊,里面种的那些东西,他们那儿谁家还能没有点儿。
东西好是好,也不至于如此吧,毕竟又不是个个都靠卖粮为生。
再说不过几亩地,产量再高,至多也就卖个几十两银子。
这些钱对那些世家而言,无非就是几顿饭钱罢了,何必凑这热闹。
不光他想不明白,宋家大多人亦是疑惑不已,最后还是宋绵竹道破其中关键。
“东西新奇只是其一,关键是跟谁一起种,咱家暂且不提,这里头可事关灾民。
他们去城外施粥是为什么?除了发善心外,多少有点为名的意思吧。
这既得了好处,又得了名声,自己还不用付出啥,任谁都会上赶着来。
别看他们像是在争,可给咱送完礼后,又有几个是真心在询问合伙事宜?
只要把这面子工作做足,在老百姓眼里,便是愿意收容灾民的良善人家。”
事情果真如小姑娘猜测般,此事在城内迅速传开,坊间除了夸赞宋家仁善外,也没有落下那些世家。
大夸小夸都是夸,灾难当前,在这种时候,只要是愿意伸出手的,多少会得到些美名。
宋绵竹早猜到如此,因而收礼时,收得毫不手软,好东西堆了满屋子,笑得像只小狐狸。
而那些送了礼,却没能得到种粮的人家,亦是没有半分不满,他们要得便是这结果。
这回收上来的种粮,除了贺家庄园要用的外,一共能播种大约两百亩。
宋绵竹定的契子上写明,一家出二十亩地,选了先找上门的十户人家合伙。
城外如今有两三百名灾民,分摊到各家也就二三十人,对他们而言,养这点人仨月并不算啥负担。
至于后面陆续再来的灾民,就恕宋绵竹爱莫能助了,她到底只是一个普通人罢了。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后,颜承文才找上门来,准确说是受了舒威的托付,前来打听新作物。
可种粮已经分了个干净,哪怕是知府大人有意,宋绵竹也只能摊开小手,表示是真没有了。
颜承文听清事情始末,连夸赞小姑娘这事儿做得好,做得极妙,若世家子弟都有她这份心,哪儿还用怕什么灾情。
听他这么说,宋绵竹便没有当回事儿,她也是才知道,颜府居然跟知府是老相识,难怪游姐姐底气那么足。
小姑娘这会儿自然不知,游雪晴的底气,可不是来自外祖家。
谁想第二天,衙门竟贴出告示,将宋游记与灾民合伙种田的事大肆宣扬。
其中,宋家被夸成了朵儿花,俨然要成当世表率,救民之功臣,看得宋绵竹都忍不住要脸红。
而出田出粮的世家,却是只捎带脚提了一笔,让旁人不敢细品其含义。
告示里重点提出,“合伙种田””乃“救灾”之良计,若成,恐能为天子分忧,为天下百姓解愁,当得衙门重视,望一干人等不可耽误。
百姓们看得纳闷啊,这意思,怎么看怎么像是为宋家撑腰。
人不过出个种粮,其余事儿不管,最后分大头,他们肯定不会毁约呀。
有了这份告示,灾民们什么感受暂且不提,一甘世家别管之前什么心思,这之后肯定是再不敢暗中作妖。
“救灾良计”,“为天子分忧”,那么大顶帽子盖下来,谁看了都要怵三分。
这知府大人,到底是卫府的亲戚,还是宋家的亲戚啊?怎么感觉不对味儿……
外人尚且摸不着头脑,宋家众人更是郁闷不已。
宋绵竹悄咪咪在家中发表猜测:“我现在怀疑,那个猪队友是知……”
话没说完便被阮娴捂住嘴,这孩子是真没法儿要了,啥话都敢往外冒。
这要是说顺嘴了,以后出去可咋整,不行,得赶紧把能降服她的人招来才是!
当夜,阮娴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她还不知道,其实小姑娘的信,才刚送出去没多久。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地方,亦有人正做着同样的事情。
永宁县,乃是北上赴京途径之所,按说城外应早早被灾民占据。
上个月底确是如此,无论是城内还是乡野,几乎都是风声鹤唳,生怕闹出什么纷乱。
也不光是这儿,相邻几个县城属地,就没一个好过的地方。
幸有某人离开之前,曾在简陋茅屋中,与姜县令定下一计划,为得便是今日。
六月初收成日,乔河村宋有才家,成了万众瞩目之地。
不光是村长带人来帮忙,更是有衙役在外把守。
起初大伙儿不明白是为何,自打县城戒严后,村里也差不多封起来,防着那些流民闯入。
这衙役不去守城门,跑来守啥子太山?莫非里头有什么宝不成?
以前只知宋家认识大老爷,没想关系好到这程度,竟专门派衙役来看护。
他们心里憋着好奇,一憋便是十来日,等到村长将人聚集起来,得知其真相后。
一个个全都傻了眼。
“啥子?跟有才叔家合伙种田?”
“嘶,亩产四千斤!村长,你莫不是大白天就喝高咯!”
“要真有那么多,咱当然愿意啊!我家头一个报名!别说分五成,便是分七分都行嘛!”
“安静,安静!等我把话说完嘛!”宋茂学虎着张脸,可黑红的双颊,额上渗出的汗滴,无一不说明他的激动。
太山此次抢收,那产量,他可是亲眼所见,当真如绵丫头所言惊人,甚至因阳光充足,疏洪及时,还略有超出。
姜县令已然插手,要将种粮借于灾民,也就是村里沾了绵丫头光,才能有这机会,旁人想都想不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