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起来,李摇光吃完早饭没有立刻去东屋。
昨天晚饭前李广文考校了弟妹们的功课,只有大丫通过了考核。二郎和三郎被罚抄写五十个大字儿,这会儿估计正在写字。
昨天李摇光并没有参加考试,因为进度不同,她昨天只跟着大哥学习了握笔的方法,学会研墨后,大哥又教了她在纸上写横和竖。
老李家虽然条件一般,但李定农对孙辈的教育十分重视,李摇光也分到了一本李广文抄写的《三字经》,一根小毛笔和一沓草纸。在整个李家村,除了村长家的女儿认识几个字外,老李家这样教女娃读书写字的人家,可是独一份。
李摇光将纸铺在昨晚刚刚打好的炕桌上,开始练字。
起初有些生疏,因为手太嫩太小,力气不够,字写得软绵绵的。不过当她写到第十页时,慢慢地找回了从前的感觉,越写越流畅,隐隐有了几分之前的风骨。
等到手有些发红,李摇光才松开笔,揉了揉自己的手腕,又捧起书本,尝试用这边的口音背诵上面的内容。
根据大郎的描述,现在的大盛朝类似于前世的唐朝,国家实力强大,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经济逐渐繁荣,物资也十分丰富。
李家村是碧水镇里比较贫穷的村落,虽然几乎家家都养了猪和鸡,但一般只有过节过年的时候才舍得吃上一点儿肉。
李摇光心里明白,现在的她只是一个四岁的小女孩,要想带领一家人过上衣食无忧,顿顿吃肉的日子,她要先了解大盛朝的社会规则。因此读书识字和开口交流都至关重要,李摇光一直练习到李芳儿过来喊她。
“二丫,吃午饭了!”
听见李芳儿的吆喝,李摇光冲着窗外应了声好。李芳儿听到李摇光说话,有些诧异,但随后笑了笑,回到东屋。
李摇光走进厨房,果然见二郎和三郎正苦着脸喝粥。
很快他们喝完了一碗米粥,就回到东屋的炕上继续写字。李芳儿正在收拾碗筷,李摇光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说:“小姑,我帮你洗碗。”
尽管口音还没有完全改过来,但每个字都很清晰。李芳儿抬起头,眼睛亮了亮。
这是二丫第一次说这么长的话,李芳儿鼓励地看着她。姑侄两个一边洗碗,一边闲聊。虽然语调有些奇怪,但李摇光故意说得磕磕绊绊,没有引起李芳儿的怀疑。
收拾妥当后,李摇光跟着李芳儿进入了她的小房间。这个房间只有主屋一半大,但整洁得一尘不染。被褥堆得整整齐齐,摆放在炕梢,地上摆放着一张书桌和一个小书架。
李摇光被书架吸引住了,走近看上面只有八本书。李芳儿有些害羞地说:“这些都是以前你爷教我读书的时候,我自己抄写的。”
李摇光好奇地打开了其中一本,她看到李芳儿的字迹清秀,每一段下面还加了详细的注释,看得出她对这些书很用心。
其中还有《前盛历事》,她的眼睛闪闪发光,和李芳儿聊了一会儿,等回到自己的房间时,手里已经捧着这本书了。
李摇光爬上了炕,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前盛历事》,因为是繁体文言文的关系,她读得有些晦涩。
“看来在汉朝之前的历史和现代学的是一样的,但秦朝覆灭后,历史出现了大转弯。”
李摇光继续往下读:“秦朝后期政治混乱,民怨沸腾,陈胜吴广后,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而楚汉争霸落得两败俱伤,接下来的数十年,汉、楚、赵、韩、魏、燕的原贵族纷纷自立为王,与各地起义军形成了天下割据之势,战国时代正式开启。直到陈太祖陈元虎的出现,天下才完成了大一统。”
她粗略地看过前朝的历史,现在她的兴趣集中在大盛朝开国后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虽然大盛以农为本,重视军事,但在陈高祖继位后,国家广开海贸,促进贸易改革,商人也可以做官。让她惊喜的是,大盛朝女子竟然也可以读书参加科举入仕,只不过他们处在闭塞的北方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方圆百里有女子读书的人家屈指可数。
李摇光上辈子就是工作过劳而死,她打定了主意这辈子要轻松度日,寒窗苦读,闻鸡起舞就交给大郎吧,毕竟他是家里的大哥,要担起家里的重任。
李摇光心里没有一丝愧疚,好像忘记了自己两辈子的年纪加起来,都快赶上大郎年龄的四倍了。
不过既然大盛朝允许商人入仕,李摇光的吃肉大计就有了着落。
前世李摇光最大的爱好就是下厨,每次工作累了,她都会自己研究一些美食,吃完后疲惫也一扫而空。她决定先积累资本,攒够钱了就投资买地。
现在大盛朝已经有了盛世之象,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只会越来越值钱。
第一桶金的方法她已经想好了。下午从李芳儿口中得知,黄豆的吃法都是直接煮熟当主食,市面上还没有豆制品的出现。
李摇光脑子里闪过了豆腐、豆干、豆皮、豆腐脑和豆浆,甚至还有豆芽的影子。
她需要合适的契机和足够的信服力,如果没有家里的话语权,单凭她一个四岁孩子,大人是不会同意让她“霍霍”黄豆的。
李摇光想到了最受器重的大郎,心中有了主意,就拿起书本继续读书了。
等李宏存和赵氏下地回来,就看囡囡趴在桌子上睡得正香,口水都滴在了纸上。李宏存抱起囡囡,捡起落在一边的笔放回桌上,就看见纸上写着几个大字:论吃肉的一百种方法。
李宏存不由得笑着摇摇头,和赵氏小声说道:“咱囡囡可真用功,就是这字儿写得缺胳膊少腿,没有一个认识的。”
刚刚醒来的李摇光想着:当然看不懂,那是简体字啊——又迷糊着闭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