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怒离婚,开局选择回农村
  4. 第72章 出发浙省
设置

第72章 出发浙省(1 / 1)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

时间过得真快,第二天一早,李秀曦就回镇上去了。

杨默这家这两天,一会儿跑去看看酒厂那边超市以及新红薯加工厂工地的进展,一会去西溪客栈看看装修的情况,一会去大棚里查看红薯苗的长势,一会又跟憨厚学生去到田里看看油菜的情况。。。。。。

人只有在忙碌的时候,才会保持着旺盛的干劲,一旦闲下来,就觉得时间过得好漫长。

余玲那边传来消息,旅游的事情准备妥当;杨华也安排好了酒厂这次出去旅行的人。

这两拨人合并一起,大巴先从半坡村出发,到县城接上西溪传媒的人,然后到市里坐飞机,直飞杭州。

这一队人总共有18人,酒厂和红薯加工厂10人,西溪传媒8人,金书语和杨英带队,路线是杭州哈里粑粑、西湖、普陀山以及东极岛,主要让他们参观之后再玩个痛快。

另外一队是由半坡村干部和村民组成的,村干部5人,村民5人;杨默另外也邀请了古坪镇的陈镇长,他于是就派出了一个负责农村工作的干事一起同行。

这一队坐火车,到了金华之后,转租大巴,到金华丽水一带新农村去参观学习,路线是横店、永康、磐安、松阳、云和等,他们就由老书记杨增江带队,他见多识广,在政府上班的时候没少出去过参观学习,让他来带着村民,最合适不过。

而杨默和余玲,先跟第一队飞机到了杭州,陪同他们参观完之后,再分道扬镳,南下与另外一队会合。

为何两人单独行动?其实两人私下里想着自驾一番,借此机会感受下浙中如画山水。

杨默记得,余玲很喜欢爬山!

那日被李伟当街劫走,虽然过程她全然不知,但是后来估计张小雅跟她说了些什么,也挺后怕,心情时好时坏,借此也陪她散散心。

准备完毕,出发!

花开两支,单表一朵!

杨默和西溪酒厂、红薯加工厂的10余人一早坐着大巴,来到了县城,接上西溪传媒的人,一路往市里开。

这帮工厂的人,一个个没见世面一样,传媒的几个小姑娘一上车,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车上,没有睡觉的,大家伙兴奋的聊来聊去。

杨英看见金书语上来,一个劲的粘上去,用他跑业务练就的三寸不烂之舌,逗得金书语不时笑出声音来。

杨婷婷和黄依依更是在车上唱起歌来,让工厂那帮四五十年纪的汉子羡慕不已,年轻真好。

马宝好像对高娟有点意思,拿出随身携带的特产零食殷勤奉上。

杨默看见大家如此开心,甚感安慰,他与余玲静静地坐在最后排,什么也没说,悄悄牵着手,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

一个半小时光景,来到了机场。

这队人至少七成以上第一次坐飞机,就连杨默也只坐过一次,还是在文化局上班的时候李副局长开恩一次他才有机会特批坐飞机的。

在机场取票换登机牌过安检,这群人一个个新奇打量这,摸摸那,拿出手机到处拍照,进了候机厅,看见飞机起落,又是一阵欢呼,搞得杨默只好离他们远一点!

虽然咱们没见过世面,也不能如此喜形于色,要低调一点!

旁边的乘客,纷纷投来鄙夷的目光,嘴巴蠕动,似乎在说:乡巴佬!

。。。。。

一路被他们折腾够呛!

中午,到了杭州萧山机场,旅行社来人接机。

杨默临时改变主意,也不和他们一路了,让余玲交待金书语一下,然后两人直接在机场租了一辆车,向浙中进发,第一站先去东白山。

东白山位于浙省中部,最高峰太白峰系会稽山脉主峰,海拔1194.6米,自古以来为浙中名山之首,是浙省地理上的"屋脊"。

可以开车沿着山路直达山顶,两人到时已是日渐西沉,刚好可以在山顶宿营。

这一晚,两人自然是轻车熟路,在山顶来了一次深入交流。余玲初尝男女欢悦,自然是无限迎合,无奈帐篷狭小,山顶寒冷,众多姿势无法施展,只能望女兴叹,草草了事。

迎来寒春日出,两人驾车往南,这几日,一路天台山,苍括山,神仙居爬了个遍,余玲早已把不愉快忘了一干二净,如同回归自然的喜鹊,雀跃不已。

联系到杨增江一行已到了云和县,杨默两人赶过去,决定在那里一个要参观考察目的地----云和梯田会合。

一路无话。

两人在县城住了一晚,计划第二天一早就驱车进入景区;而杨增江他们是从另外一个县城过来,下午才到。

云和梯田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梯田群,号称"华夏最美梯田",拥有梯田、云海、山村、竹海、溪流、瀑布、雾凇等自然景观,是个绝佳摄影采风基地。

或宽或窄的梯田,一长条一小块,不规则地依山势上下伸展。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田地最为宝贵,聪明勤劳的农人先祖,用锄头镰刀和汗水,伐去山上的灌木与荆棘,挖去乱石拣尽杂砾,在高低起落的坡上,经年累月日复一日,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一小片一小片的田地。

春来水满田畴,如串串银链挂山间。

此刻是旅游淡季,游人不多,两人沿着景区内那条盘山公路蜿蜒而上,直达半山腰,一路上民宿比比皆是,到了它对外宣传海报拍摄的地点,把车停在路边,沿着路一路观赏。

这里,有了三三两自驾的游客,还有旅行社带队来参观。

不过,转弯路边一处观景台里几人吸引了杨默的注意,原来是一个白发苍苍老先生,带着几个学生,支起了画板,正在写生。

走进一看,老先生时而指点这个,时而为那个添上几笔,学生聚精会神,远处山峦叠嶂,与眼前满水的梯田,在他们的笔下,栩栩如生。

这时,一个学生转过头问那老先生道:“老师,您看这里颜色处理得怎么样?”

老先生伸出手,手掌和手指很粗糙,指向学生的画板,缓缓说道:“冷暖搭配稍有些不协调,整体背景冷处理,但是梯田中那个凉亭需要更暖一些,这样才能凸显重点,视觉上更加舒服!”

“谢谢您,朱教授!”学生经他一点拨,恍然大悟般,拿起画笔,继续绘画。

杨默对画画一窍不通,只觉得人家画的和实景差不多就认为是牛逼。

可身旁的余玲却聚精会神的看,若有所思,当听到学生喊那老先生朱教授的时候,又仔细打量一下,上前试探性的问一句:

“请问您是不是华夏美院的朱丹青朱教授?”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