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多了两张房产证明,于茵的心暂时满足了!
二姐夫拿着他的那张房产证明,兴冲冲的回家了,着急着给媳妇儿看呢。这是他们夫妻置办的第一个房产,完完全全是她们夫妻一起拼搏回来的房产!
买房子这件事,于茵他们只和爷爷奶奶说了一嘴,就没有再对外声张了,低调才是王道。
马上要过年了,也没有时间去收拾这两个房子了,只能等到年后找人来收拾了,只是把门锁换了。
78年就这么过去了,这个年还是在于茵他们家过的,爷爷奶奶还有他们一家六口。过的既温馨又热闹,每个人脸上都是幸福的笑容。
感觉过完年没几天就开学了,于茵一家又奔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
开学之前,于茵收到小弟于康的信,他今年要参加高考,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考个大专应该没问题。
信里,于康表示自己想考沪市的大学,他想离二姐近一些,也想念平平安安几个了。想让二姐和二姐夫帮他参谋参谋,沪市的哪些学校适合他,还寄了成绩单过来。
于茵也好几年没看过于康了,自从于父转业回老家之后,就再也没见过,只是偶尔的信件来往。
于茵不知道于康为什么强烈的想要考到沪市这边来,想和她们离得近一些,是一个原因,但应该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不管为了什么,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于茵不会阻拦。
卢书睿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整理了一下这两年的高考重点和大纲,这是他比较擅长的。根据于康的成绩,卢书睿也列出了几个他能够得上的学校,让他参考。
于茵写了一封长信,在信里阐述了来沪市的利与弊,让于康自己做选择。也是十七岁的大小伙子了,自己未来要走的路,自己做选择。
信和资料寄出去了,剩下的只看于康自己的选择了。
二月份的时候,于茵曾接到阿香的信。
阿香在信里说,因为知青大罢工,还有一些政府事情的权力变动,之前云省特产往外输送的路中断了好几条。
现在,他们傣族寨子还有周边的几个少数民族的寨子的特产已经没有销路了。
于茵知道阿香这是在和自己唠家常,没有其他的意思,可是于茵却有了一些想法。
国家现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虽然是刚开了个头儿,但是于茵知道,改革开放是个趋势,势在必行。
她想到自己刚买到手的那个二层小楼儿,想到阿香说的那些特产,自己是不是也可以趁着改革开放的风,做点儿什么呢?
语于茵没想过利用自己的先知做些惊天大事,也没想着将来成为首富什么的,只是来到了这个时代,这个据说遍地是黄金的时代,自己总不能空手而回吧。
于茵也曾像很多穿越里写的那样,去买邮票,买什么山河一片红。她没集过邮,不知道什么邮票值钱,只是里总是提到全国山河一片红。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她没有这个财运,还是什么其他原因,于茵并没有找到这个邮票。
问了好几个邮局,最后放弃了。
于茵的想法还只是想法,现在最主要的是学习。
而知青回城的事情,好像一夜之间就感觉到了。
弄堂里各家的争吵声,街面上拖家带口,面黄肌瘦的人群,偶尔夜半时分,传来的哭泣声……
这一切都告诉人们,知青回城了,回到他们阔别已久的家,但是,这个家还有他们得立足之地吗?还有他们的一张床铺吗?
于茵知道大部分的父母还是高兴子女能回到家中,可是现实也是残酷的。
房子就那么大,其他子女结婚生子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远道归来的子女又住在哪里呢?这是让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也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远的不说,隔壁的黄婶家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本来就不大的几间房,两个小儿子结婚,又生了孩子,还有上学的小女儿,本来就住的不宽敞。
这回大儿子回来,还带回来在乡下结婚的媳妇儿和生的三个孩子,还有一直没结婚的大女儿。
突然多出来的这几口人住在哪?是黄婶子头疼的所在,孩子倒还好,挤挤就能睡。
但是,大人呢?
这几天,于茵看见黄婶儿家院子里进进出出的都在抬着一些建筑材料,这是要在院子里搭临时住房吗?
“婶子,这是要盖房吗?”
“小于啊,这不是大儿子一家回来了,大女儿也回来了,家里实在住不下。找人弄了一些旧的砖头瓦块,大儿子有修房的手艺,先在院子里搭上两间房过渡一下。”
黄婶虽然是笑着说的,但是于茵能看出她脸上的愁苦。
知青返城紧张的不仅是住房,还有工作的问题,户口的问题,孩子上学的问题……
于茵还是很佩服黄婶的儿子的,按政策,结婚的男知青回城是不允许带配偶和子女的,女知青回城能带子女不能带配偶。
这也就是当时很多电视剧里演的,很多知青为了回城,选择离婚,抛弃子女。
于茵不知道黄婶子的儿子是怎么做到的,不仅带回了子女还把媳妇也带回来了。但是,好像除了他本人,其他人都落不了户,就没有商品粮,上学也是问题。
于茵看见过那三个孩子,老大好像五六岁的样子,两个小的是双胞胎,两三岁。
于茵也理解黄婶子为什么愁了,这么多张嘴,吃饭就是个问题。
而黄婶子的大女儿,看起来有三十出头,但实际上才二十五六岁。在云省的这些年,没少吃苦。
唯一庆幸的是,从她脸上看不到麻木与绝望,眼睛里还有光的。这是个特别的姑娘,不然也不会坚持这么多年不结婚,就为了回城。
这一段时间,整个弄堂里说的都是知青回城的事情。
有在当地结婚了回不来的,有离婚以后自己回来了的,还有夫妻两个是不同城市,回城以后分居两地的,还有拖家带口回来的……
走到哪,都是这个话题。
家里因为各种事情吵架的增多了,显得隔壁爱吵架的邻居都不明显了,因为家家都在吵,他们反而不突出了。
知青办是最火的地方,回城的知青急需要一份工作。可是,城里又哪有这么多工作岗位提供,只能拖着。尤其是那些没关系的,除了等待,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