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他们两人没想到的是,他们的顶头上司龙州都统军,居然在这关键时刻“病倒了”,然后就以养病的名义回到了兴庆府。
由于情况紧急,西夏朝廷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接替,便直接让原本的龙州副统军野辞海升任为都统军,而原先的监军细封则兼任副统军和监军两个职务。
重担一下子就落到两个人的肩上,“细封,你说我们现在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除了守住龙州,我们还有别的退路吗?”细封没好气的说道。
对此,野辞海也仅仅是撇了撇嘴,没有说别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两个人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亲近了许多。
虽然还是时不时的做对顶嘴,可是却也变得谁都少不了谁。
既然没什么对错,两人也只能按部就班,而此时,在西夏兴庆府的李乾顺左思右想后下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御驾亲征。
毕竟像他这样掌控欲强的人,把自己的命交到别人手里,他还是有些不放心,只有紧紧握在自己手里才放心。
于是他连忙召集御围内六班,这支军队由贵族子弟中长于骑射者充当,总数五千人,分三番轮流宿卫。 御围内六班直,乃中央侍卫军中的精锐,与重甲骑兵“铁鹞军”并称于世。“铁鹞军”利于平原冲锋,自是截击援兵的不二人选,那么,“御围内六班直”就是冲锋的利器了。
这支军队算是李乾顺的一个底牌,平时主要责任是保护皇帝安全,战时则是跟随皇帝出征,充当主力。
御围内六班直快速集结,李乾顺此人不是个做事犹豫的人,既决定当即准备实施,带着集结起来的5000人便直奔宋夏边境,他的出征并没有太大的声张,毕竟兴庆府也需要他,准确来说是需要他手下的这支亲卫军。
可是李乾顺现在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要是这一战输了,兴庆府也守不住。
正是李乾顺处事果断的作风,使的西夏军前线的实力不断增长。也给他们赢得了一线生机,不然仅凭以前的军事实力,根本就不可能和宋军对抗。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姚古他们也终于抵达了战场的前线,各路大军都已经做好准备,同一时间,宋军兵分五路发兵西夏。
一时之间西夏国内人心惶惶,党项皇室再也无力隐瞒,虽然西夏陷入混乱,可是西夏的国土就这么大,他们又能跑到哪里去呢?
最终慌乱过后,只能是安静下来等着,现在所有的西夏人都在祈求宋军不要屠城,不过,根据以往经验来看,宋军几乎没有屠城的先例,这也让他们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对于除党项族以外的普通汉人百姓来说,被谁统治都是一样的,或许被宋朝统治会更好一些,毕竟宋朝商品经济不其发达,人们更加富有。
但是对那些党项人来说,这就是一场灭顶之灾,毕竟他们已经统治这里近百余年了,早已习惯了高高在上的样子。
如今,有人要把他们拉下来,其中自然有人受不了,就这样,不少党项人自发参军,准备抵抗宋军。
对此,宋军却毫不在乎,不过只是一些没有武装过的乱民罢了,能有多少战斗力?
事实也的确如此。随着宋军各路主将到达指定位置,接管所属部队后,五路大军就开向了西夏境内。
最先遇到西夏军的是第一路的李孝忠所部,他手下有三万人,从熙州出发剑指西夏重镇卓啰和南军司,仅一天的时间,他们便杀到了城下,途中基本没有遇到阻挠。
“安抚使,前面就是西夏重镇卓啰和南军司,根据皇城司探事司的情报,守城的西夏军不超过4000人,并且他们没有外援,至少现在还没有。”听着副将的话,李孝忠虽然有些疑惑,不过很快就知道了缘由。
恐怕这卓啰和南军司,已经被李乾顺当成弃子了,毕竟宋朝五路大军齐头并进,西夏有多少军队能来阻拦?
既然拦不住,不如等到宋军全部集结到一处时,再决一死战,那这途中自然是能消耗宋军就一定要消耗,至于那些留下来守城的炮灰,只能算是命不好了。
想清楚这一切,李孝忠没有半分犹豫,即刻下令组织大军攻城,他这一路有三万人,算是除主力以外,兵力最多的一路必须要打的又快又猛,方能不负他的威名。
“传令各军,准备攻城。”
“是。”
由于吴玠这个左膀被调走,李孝忠手上就只有吴麟这个右臂了,不过也完全够用,很快,吴麟便领命,带着一万,宋军便直扑卓啰和南军司,由于准备良久,所有的攻城器械都非常充裕,投石机,鹅车,云梯车、临冲全部摆齐。
一时之间,箭雨、巨石纷纷落向卓啰和南军司的城头,守城的西夏军队也在他们都统军的指挥下奋力反击,可是武器装备以及人数上的巨大差距,使得他们很难做出有效的抵抗。
“儿郎们给我挺住,为了我们党项族的荣誉。”
“杀啊!”
“杀、杀、杀!”
“弓箭手快放箭,不要让他们冲上来,用石头砸死他们。”
守城的西夏军将不停的怒吼,实在是形势太过急迫,时不时就有宋军登临城墙,不过,党项人凭借着居高临下的优势,勉强还能顶得住。
不过,打的是越来越艰难。
由于宋军无法在一个点内快速突破,李孝忠连忙调整策略,集中所有投石车向着一处城墙再次轰击,意图直接砸倒城墙然后再派骑兵冲击,最终一口气直接拿下卓啰和南军司。
随着巨石不断呼啸落下,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城墙,终于扛不住了,随着“砰”的一声,屹立于此地几十年的卓啰和南军司就此毁灭。
而那段城墙上的西夏守军,也落得一个尸骨无存的地步,其实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宋军的投石机有多强,虽然有一定的因素,但绝对不是决定性因素。
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更多的是卓啰和南军司自身的问题,由于西夏这几十年来一直不太平,不是皇室内乱,就是战争,使得他们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根本就没钱去修缮城防,再加上卓啰和南军司光是被宋军围攻就不下三次,所以宋军当然知道哪段城墙最为薄弱。
就这样,在天时地利的加持下,宋军没费多大功夫就轰塌了卓啰和南军司的一段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