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在大破突厥以后终于可以享受一段时间的平静
吊儿郎当走在长安城街道上享受着所有人的称赞和夹道欢迎。
“你看那是蓝田县爵,听说他大破突厥二十万”
“真乃大丈夫也!”
“哇你看他好帅呀!此生我非他不嫁”
黄巢享受着人们赞美就在这时候一位书生拦住黄巢。
这书生浑身都是补丁一看就是寒门子弟出来的。
只见那书生突然下跪道:“学生不才马周,有幸同先生一起对抗突厥,学生在后方管理投石车,学生有幸存活下来但同袍却没那么幸运,县爵可否……”
这话越来越小声,小声到听不见。
马周抱着试一试的希望在这里堵黄巢,若不是实在没办法,也不会这样。
黄巢看着马周突然想起来这马周在未来可是一位人才,算得上是太宗末年的顶梁柱之一,是继房玄龄之后的大唐宰相
这时候的马周不是在给别人当门客吗?怎么突然跑过来参军?(马周现在是在武德年间住在中郎将常何家)
黄巢:“快快起来,你我都是一起上过战场的同袍,何需行礼。”
黄巢又想起在战场上死去的百姓哽咽着喉咙:“就是可惜那些死去的兄弟,不能享受这些殊荣,不过你放心我定会为同泽遗孤讨一条活路。”
马周双眼通红看着黄巢:“我代同袍们!感谢县爵”
黄巢连忙拉起又要下跪的马周
“快起来!都说不用行礼了,你我皆是同袍也不用叫什么县爵。黄巢字伯安以后叫我伯安便行!”
马周也不矫情:“是!伯安兄”
马周这个人啊!因为从小是孤儿,在还没有来到长安城之前过着流民的生活,好不容易到了长安却只能给大门大户做门客勉强混生活。
在这个时代上哪有人会在乎底层的生命?就算唐太宗李世民也无法做到,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穷的连饭都吃不起。
马周是亲眼见过饥荒时候易子而食的惨剧,你吃我的孙子,我吃你的儿子,
黄巢再想到那3000兵马的时候,比较好的心情顿时也沉了下来。
心中感慨:“是啊!明明没有钱财,没有朝廷封赏,却义无反顾的加入对抗突厥人的队伍之中,三千活下来的也只剩下七八百”
“马周,你知不知道这些人的家里在哪?”
马周:“学生知道一些,还有一些可以通过官府得知”
“带我去看看吧!”
“好!”
在前往的路上黄巢想起凌烟阁,这凌烟阁是在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
唐太宗李世民因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年迈)在长安城太极宫东北隅建凌烟阁。
由唐太宗亲题赞词,褚遂良题额,阎立本画像,共绘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像于阁上。
唐太宗时常前往怀旧。
看来如今不仅仅要让凌烟阁提前问世,还要让李世民为战死的士兵立碑,铸造英魂塔,这样民族的信仰才会更加凝聚
跟着马周到了一户人家门口,外面是一群篱笆,里面只有三间茅草棚。
简单的几根柱子,用一堆茅草盖了上去,和后室农村里面养牛的大棚差不多,就是多了几面墙,这茅草棚的大小也就一个卫生间大。
三间茅草房里面却挤满人,屋里面就一个吊起来煮饭的地方,一张桌子和一张床,几个装东西的大缸。
便没有了任何东西,五个孩子有一个稍微比较大的,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黄巢
因为黄巢穿的是青衣儒袍的丝绸,一看就是富贵人家
孩子虽然惧怕但还是开口道:“你们……你们是谁?你们过来……过来干嘛!”
“柏安兄这些便是林书生的遗孤,他妻子在产小五的时候去了,只剩下一位年过半百的阿翁和五个孩子”
“我知道了!”
马周低下了头“林兄和我同在醉仙居听到伯安你的诗句,说了一句气节为大,人死为小,便义无反顾的跟着参军。”
黄巢不再言语和马周安慰着孩子留下些钱财便走了,没有再去看其他的同袍家里 。
因为黄巢懂有的是在地里种田的老农,有的是只剩下一人的江湖孤儿,还有的就是像林书生这种穷的寒门。
这个时代便就是这样贱民!贱民!上面的人叫的多,下面的人也已经把自己不当人看。
在这一刻黄巢终于明白自己现在是活生生的身处在大唐,不是在游戏里,不是在梦里。
自己会死 身边的人也可能会死终于黄巢梦醒,认清楚了自己的位置。
在心中默默决定自己一定要往上爬,如果还在原处那么等待自己的只有更上一层的剥削。
在这之前黄巢不管做什么都没有归属感,觉得自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在这个时代里面没有人能懂自己。
他人的生死与自己何干?我只需要自己醉生梦死变好!
但回忆着林书生,马周,李世民,房玄龄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在环境的刺激下黄巢终于真正的归属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