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儿臣觉得这些倭人视我大明如无物,屡次犯我大明威严,我朝应出兵教训一下他们。”
朱厚照可不想陪着这些老头子们玩阴谋。之前倭国输给他的石见山一带还没派人过去接收呢。加上朱厚照本来对这些倭人就没什么好感,早就想收拾他们一下了。
刘健起身劝阻着朱厚照。
“太子殿下,倭国乃是太祖定下来的不征之国,现在还没有什么好的借口对倭国直接出兵,这样会引起大明周围属国的不满的。而且大明现在也是多事之秋,实在是不宜多处开战。”
刘健说的话,朱厚照哪里能不明白,但是朱厚照有他自己的考量,攻打倭国只需要水师就够了。水师从组建以来,一直都是和海上的倭寇以及一些海盗小打小闹,没有正式的和其他国家的水师大规模作战过。
朱厚照想趁着这次的机会,和倭国的水师碰一碰。而且大明现在需要防备的除了宁王那边就是北边的鞑靼了。
宁王那边暂时不会有什么异动,水师也不需要从海上运粮过去。至于鞑靼,就算他们今年要来犯边,也总不至于将水师调到岸上来吧。所以总的来说,水师还是可以动一动的。
“照儿,兵者,家国重器不可轻动。”
弘治也觉得这个时候对倭国用兵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随即否定了朱厚照出兵的想法。
“那父皇,总不能让这些倭人还在我大明的土地上肆意妄为吧。”
朱厚照有些气急败坏,被人打了不还手可不是朱厚照的习惯。
“当然不能,传旨,明日早朝让倭国使臣在殿外侯宣。”
弘治当然也不能看着倭人在京城这么嚣张,当下决定明日早朝向倭国问罪。
......
第二天早朝。
弘治没有按照正常的流程来操办,直接将倭国使团宣了进来。这次足利义晴没有来,来的是山本平次。这种情况下,正使不来,那些朝中的卫道士当然看不过去。当下开始谴责起倭国使团。
随即出现了下面的场景。
“放肆,我朝陛下召见,你们使团正使竟然不来,莫非是视我大明兵甲不利乎?”
面对这些朝臣的咄咄逼人,山本平次异常卑微的答着话。
“下国不敢,我国正使只是身体有些不适。还请大明大皇帝恕罪。”
“既然倭国正使没来,你作为副使来也一样,前日我朝诏狱遇到袭击,所有证据都指向你们倭人,你们是否认罪?”
弘治可不想管足利义晴到底是不是真的生病,反正都是要问罪的,谁来都一样。
面对弘治的责问,山本平次一脸的无辜。
“还请大明大皇帝明察,我等本可能做出这种惹恼上国的事情。”
“证据确凿,岂容你在这里红口白牙的胡说。”
弘治大手一挥,殿外的侍卫将前日袭击诏狱的刺客尸体抬上了大殿。
“你好好看看,这是不是你们倭人。”
这具倭人的尸体被牟斌用冰保存了起来,就为了今天好向倭国使团问罪的。山本平次象征性的看了一眼尸体。
“此人确实是我国人,但是却不是我们人手。”
“不是你们的人手,难不成是朕的人手吗?”
山本平次自嘲的笑了一下,
“当然不可能是陛下的人手,这肯定是我国内部的不安分势力所派出的人马,就为了将大内义臣解救出来。”
朱厚照都被山本平次的无耻气笑了,之前一直都是弘治在和山本平次对话,现在该他站出来了,总不能一直让弘治这个当皇帝的在前面冲锋陷阵吧。
“你既然说是你们倭国内部的势力派出的,大内义臣在诏狱之中已经关押了一年多的时间,为何这一年的时间内不见他们前来劫狱。”
山本平次皱了下那几乎没有的眉毛,
“他们肯定是为了嫁祸于我们身上,好让天朝问罪于我等,还请太子殿下不要中了这些小人的离间之计。”
“那好,既然是你们国内内部势力干的,你说说是谁?”
山本平次在脑海中搜索了一圈,
“定然是织田家, 他们家一直不服从我等管束,都怪我等实力不够,让这些小人在大明境内放肆。”
朱厚照继续逼问。
“既然你们实力不够,孤准备直接出兵你们倭国,帮助国主将这些不安分的势力清除。你看如何?”
山本平次听到朱厚照说要出兵,本来云淡风轻的他顿时有些慌乱。来之前他想过大明有可能问责于他们,甚至发下来的问罪圣旨他都想好了。
没想到朱厚照不按照套路出牌,这样的打法让他有些不知所措。不过很快山本平次就想好了对策。
“太子殿下说笑了,那些土鸡瓦狗哪里能劳烦大明天军出手,听闻大明火铳,火炮等火器天下无双,要是能够提供给我们一些,那些宵小将不堪一击。”
山本平次给朱厚照画着大饼,不但不认罪还妄想着从朱厚照的手头里抠出来点好玩意。正当山本平次羡慕自己怎么这么机智的时候,朱厚照一口唾沫就吐过来了。
“呸,你真是长得丑,想的美。还想从孤这里弄点火铳什么的过去,你怎么不想想孤再把会打造火铳的工匠给你送过去呢。”
朱厚照这话中满满的嘲讽,山本平次听出来,但是他装做没有学好大明官话,一副听不懂的样子。
“多谢殿下,多谢殿下。工匠我们就不奢求了,只要给我们一些火铳就行。”
面对这种无耻的人,朱厚照还能有什么办法呢,只能一个大嘴巴子送上去结束这一场闹剧。
挨了一个大嘴巴子的山本平次还装作很无辜的样子看着朱厚照。
“臣刚才说错什么了吗?惹的太子殿下动怒。如果臣有什么得罪太子殿下的地方,不劳太子殿下动手。”
山本平次说着就左右开弓,往自己的脸上扇了起来。不多时,山本平次的脸颊就被自己扇肿了。
坐在龙椅上的弘治实在是看不下去这场闹剧,为这件事定下了基调。
“此事到此为止,倭国使团即日启程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