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试卷在她的面前,燃成了灰烬,姜明月忍不住道:“太可惜了,我还准备留着以后让咱们的孩子,拜读你写的文章呢!”
谢渊目光温和的看了一眼妻子的肚子:“我可以重新再默写一份。”
姜明月闻言笑着道:“我帮你磨墨。”
谢渊‘嗯’了一声。
就在二人闭门不出,过自己的小日子时,谢渊的信息呈送到了宋承、宋闽的面前。
知谢渊拒绝了他们的拉拢,二人心里都有些不舒服,不过也仅此而已了。
他们都没有将谢渊放在心上,毕竟每三年都会出一个会元,这时他是会元,殿试的时候他不一定就是状元,况且即便是状元又如何?
进入官场没有人扶持,他照样走不远,等以后他处处碰了壁,到时或许不用他们再拉拢,谢渊就主动投奔他们了。
就是因为二人的这种心态,让谢渊、姜明月过了一段极舒心的日子。
九月初二,礼部贴出了公告,按照天子日程安排,殿试定在了九月十六。
公告出来后,谢渊随之忙碌了起来,几乎每日都要往礼部跑一趟。
先是丈量身段,制作贡士服,紧接着就是教导他们面对皇帝要如何行礼,跪拜的时候要如何跪拜,进了宫都要守那些规矩,像不能直视天颜,不能大声说话,走路的时候不可太快等等。
甚至还有小吏专门提醒谢渊,殿试那日要少吃东西,少喝水,因为他们很有可能会在宫里待一天。
到时你憋不住想要如厕也不是不可以,但在圣上面前去如厕,是一件很失礼的事。一个印象不好,基本也就与前列无缘了。
就这样在练习了几次标准行礼后,时间悄然来到了九月十四,这一天,礼部再次叮嘱了一番进宫时,需注意的事项,早早的就放谢渊一行人离开了。
九月十五,礼部送来了两套衣裳,姜明月等丈夫送走了礼部的小吏,迫不及待道:“快打开看看。”
谢渊在妻子期待的目光中打开了包袱。
“两套衣服竟不一样?”姜明月看过后惊讶道,一套是青色圆领长衫,袖口处绣着金色的飞鸟图案,搭配一双黑缎朝鞋。
这另外一套则是蓝色的,与青色不同之处是有两条长长的垂带。可以说两套衣裳都很好看。
谢渊‘嗯’了一声。
“一套是贡士服,是明日参加殿试时穿的。”
“哪一套?”姜明月翻看了一番衣裳问,她还真没有分辨出来。
“是这套青色的圆领长衫。”
姜明月‘哦’了一声:“这另外一套是进士服?”
谢渊点点头;“这是传胪大典时穿的。”
真没有想到竟还有这么多讲究,不过:“进士服是不是发早了?毕竟你们还没有殿试。”
“不早,我们这些新晋贡士再不济也有同进士的功名,所以历年都是殿试前一两天发。”
今日真是涨知识了,姜明月凑到男人的面前。
“那如果高中状元了,是不是也会赏赐衣裳?”
“嗯,到时天子会特意再赏赐一套状元服。”
姜明月揪着男人的衣领,眨着灵动的大眼睛,声音软绵绵说:“听说状元服可好看了,也不知是真是假。”
谢渊轻笑了一声抱住妻子:“我只能说我会尽力而为。”
姜明月轻轻理了理他的衣领,很言不由衷道:“你也不要太有压力,探花、榜眼也是可以的。”
谢渊笑着‘嗯’了一声。
“来试试衣裳吧!”
姜明月松开丈夫,帮着他试过衣裳道:“有点大。”
“礼部那边怕出岔子,一般都会做大一些。”
“我给你改改。”
不光要改,有些地方针脚很稀疏,恐穿不了几次就开缝了,需要再缝得紧实一些。
“有劳夫人了。”
谢渊目送妻子拿着衣裳进了后院,转身进了书房,这次他并未看书,而是梳理这些年所学,调整心态。
后院中,姜明月不仅将衣裳改了改,想着丈夫明日要下跪行礼,特意给他作了两副护膝。
九月十六,天还未亮,姜明月、谢渊就起了床。她虽没什么食欲,但还是陪丈夫吃了一些。
简单用过早饭后,姜明月亲自帮谢渊换上贡士衣裳,然后将护膝拿了出来。
“这是什么?”谢渊看着妻子手中的东西问。
“护膝,绑在膝盖这里,下跪的时候,应会舒服一些。”姜明月说着蹲下,正想给丈夫绑上,谢渊伸手拉起了她。
“你现在多有不便,我自个来。”
姜明月闻言将护膝递给了他。
谢渊在妻子的指点下,绑好护膝,放下了衣裳。
“如何?可有不舒服的地方?”姜明月看着丈夫问。
谢渊走了几步。
“没有不舒服的地方,很合适。”
姜明月闻言也就放了心,她踱步来到丈夫的面前,踮起脚尖亲了亲他的薄唇。
“我相公今日可真好看,加油!”
谢渊目光柔和的抱住妻子回了一吻,这才松开她道:“时间还早,你可在睡会,我走了。”
“嗯!”
姜明月亲自将丈夫送出胡同,这才打着哈欠回转。
谢渊来到皇城外,天才灰蒙蒙亮,彼时领他们进皇城的礼部官员还未来。
他来的并不算早,因有不少比他来的还早的新晋贡士,正在低声交谈结识。
很快他的身边来了三人,都是寒门子弟,是谢渊在礼部学习礼仪时认识的。
看的出来三人的精神头都还不错。
“子敬可紧张?”其中年岁稍长的孙景问。。
谢渊摇摇头,声音轻快道:“我只盼可以早些结束,刚才出门时都没敢吃东西。”
孙景笑了;“我也是如此,只就着开水吃了半个馒头。”
“我有些紧张,子敬学识渊博,文采出众,无论如何都出不了榜十,但我恐会上不了甲榜。”这次开口之人看着比二人年轻一两岁。
谢渊宽慰了他几句后,礼部赵侍郎走了过来,众人立刻按照名次站好,不再攀谈。
谢渊居在最首位,赵侍郎看了他一眼,打开名册开始唱名点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