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可以松开我的手了吧!
初阳的手一直被李亨死死地抓住,力气也没李亨的大,怎么也挣脱不开。见路程都走了一半,初阳终于忍不住,开口说道。
“嘿嘿,我不是怕你跑了吗?”
初阳揉了揉有些发红的手腕,没好气地瞪了李亨一眼。这家伙总是那么大大咧咧的。
“我又不是犯人,你怕什么。”
“那还不是我爸催的急,我这不是为了交差嘛!”
对于李亨的话,初阳自然不信。
虽然没有见过李亨的父亲,可之前听李亨和李学识的对话,李亨的父亲应该不简单。就算真的找自己有事,又怎么会那么着急呢,多半是李亨这家伙性子急,自然动作粗鲁了些。
见初阳一脸的不信,李亨挠了挠头,笑着解释。
“我爸今天见了一个客人,然后就让我来请你去家里吃饭。”
李亨上午出去溜达了,回来的时候,远远看到有一个客人从自家房子里出来。因为距离有些远,看不清长什么样,从那人走路的样子来看,隐约可以分辨出年纪不小。
李亨刚到家,还没等他坐下喝口水,父亲便催促自己去请初阳来家里吃饭。
李亨还记得,父亲说话的语气,跟他在工作时谈正事的语气一模一样。
“什么客人?你父亲有没有说为什么请我吃饭。”
李亨摇摇头。
“你别问那么多了,到了我家不就知道了。”
李亨平时大大咧咧习惯了,哪里会想到问这些问题,见初阳一直问个不停,拉着他的手就往家里赶去,也不管初阳跟不跟得上。
两人在一座两层楼房门口停了下来,李亨上前敲门,初阳则认真打量着房子。
房子有两层,一层三个房间,二楼的每个房间都镶嵌玻璃窗户,搭配着满墙的白色瓷砖。虽然风格很简单,但却彰显出主人家的不简单。
在这个大家都住平房的年代,能盖的起两层楼房已经是不简单的了。普通人家哪里用的起瓷砖,全都是用泥巴糊墙,睡觉的墙面则是贴上报纸,避免泥块掉落到床上。
开门的是一位面目和善的中年女子,笑着跟初阳打招呼。
“你就是初阳吧!快进来吧!”
看年纪,应该是李亨的母亲,初阳微微弯腰,叫了声阿姨。
“多跟初阳学着点。看人家多懂得礼数。”
进了院子,初阳更觉得自己这位同学家里不简单。右边是厨房,看面积比初阳家两间屋子加起来还要大一些,墙上也贴了砖红色瓷砖。
右边是一片泥地,上面种满了初阳说不出名字的鲜花,唯一认识的就是刚刚盛开的菊花。
换上李亨母亲递来的棉拖鞋,跟在李亨身后走了进去。
刚进门,便看到一面凸出来的白墙,墙上挂着一幅伟人的画像。大致扫了一眼房间,布局很简单,大多数都是普通木制家具。
屋子右边墙上有一扇大的玻璃窗户,足够的阳光照射在玻璃茶几和放着垫子的木沙发上。沙发上坐着一个男子,正认真地看着手中的报纸。
“爸,我回来了,这是初阳。”
李亨带着初阳走了过来,其母亲则是出了门,看样子应该是去做一些晚饭的准备。
闻声,男子转过头来,说道:“初阳来了,过来坐吧!”
男子的声音不大,却中气十足,给人一种很威严的感觉,初阳走过来,有些不敢直视男子的眼神,恭敬地喊道:“叔叔好。”
“哈哈,不用那么拘谨,当成自己家一样,坐吧!李亨,去倒杯水来。”
初阳得到允许,这才坐了下来,屁股将将挨到沙发的最前面。感受到李亨父亲投来审视般的眼神,心中有些虚。
眼前的男子和初阳之前见的大有不同。初阳虽然没见过什么大场面,可即使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还有勇气面对商人郑柏川和村长李通。眼前的男子明明一副很和蔼的样子,却让初阳倍感压力,甚至呼吸都有些急促。
“爸,你把我同学都吓到了。初阳,喝口水,不用怕他,他就是一个古板的人。”
李亨的话让初阳顿感压力少了许多,接过水杯,喝了一小口,感觉好多了。
“没大没小,被你母亲惯坏了。”
李亨根本不理会父亲的责怪,转过头来向初阳介绍着。
“这是我爸,大名叫李醇,是咱们落叶镇的副镇长。”
听到李亨的父亲是副镇长,初阳这才明白。
怪不得李啸天那么嚣张的人都不敢对李亨怎么样,也难怪李亨说很多人想来拜访都没机会。
初阳心中更加疑惑了,李醇在他心中算是很大的一个官了,为什么会对他一个家境贫苦的高中生感兴趣。
为了弄明白心中的疑惑,初阳硬着头皮问道:“叔...镇长你好。我...”
“在家喊叔叔即可,不用那么正式。”
“叔叔你好。我心中有一个疑问,就是您为什么要请我到家里吃饭。”
李醇没有回答初阳的问题,而是反问道:“我想听听你是怎么理解的。”
呃............
我要是知道,还用问你。
当然初阳只是这样想想,人家那么大一个官,自己能和对方吃饭是多大的荣幸。
初阳仔细想了一番,说道:“嗯...您作为一个副镇长,平时工作一定很忙,能在百忙之中抽空请我到家中来,一定是有重要的事。”
初阳的话太过于保守,并没有说出有用的信息,李醇知道少年这是有压力,于是便告诉初阳,心中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说错了也没事。
初阳闻言,也不再拘谨,便把自己的分析说了出来。
首先排除了工作的事,自己只是学生,又没有什么当官的亲戚,自然不可能。
其次排除帮忙,不管谁帮谁都不太现实。
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经济往来,很大概率是和刘胖子有关。
李醇作为一方政府人员,自然牵扯到发展一块,而初阳身边能够联想到经济发展的,就刘胖子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