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我求求你们了,让朕当个昏君吧
  4. 第221章 世家反应
设置

第221章 世家反应(1 / 1)


水浒好汉们抵达幽州后,按照朝廷那边的意思,朱棣是尽可能的给予他们厚待。

这让他们很是受用,心中更加坚定了要为朝廷效力的决心与信念。

他们很感激。

朝廷能够不在乎他们之前所犯下的事情,也不在乎他们都是草莽出身。

甚至某些待遇,还优越于寻常士卒。

这还有什么,令他们不够满意的呢?

而朱棣也很好奇,为何朝廷要做出这样的决定。

所以,在之后几日,他都在暗中观察这所谓的一百零八将。

渐渐地,对他们众人也有了一定了解。

意外发现,这一百零八人,当然包括宋江在内,都有着极为出众的地方。

他们或许不是什么武功盖世之辈,但一定有某个地方,有着过人之处。

比如时迁,武功一般般,但是贼会偷东西。

或许将来可以让他去偷取情报。

还有一些水战特别精通的将领。

更有些人极善隐藏。

但如果要说,在武力方面,谁更厉害一点儿。

那一定还是卢俊义、林冲、武松、鲁智深、杨志、关胜、呼延灼等几人。

大概掌握了他们的情报后,朱棣向姚广孝与郭嘉等人开口道:“朝廷招募这伙贼寇,还真是招对了。

他们当中,有不少人精通武艺,当然,如果要与许褚等几位将军相比,还是差些火候。

不过有了他们助力,足以弥补我军招兵之后,中层将领不足的缺陷了。”

一百零八将里的那些人,让他们独当一面的话,确实还差点儿意思。

但是如果让他们担任中层将领甚至更低,那还真是绰绰有余。

有了他们的加入,不止是幽云,就连整个秦国,都不会缺少中层将领了。

闻声,郭嘉笑着说道:“王爷,不管他们从前是做什么,如今,他们也都是我大秦的将领了。

我们现在给予他们厚待,就是希望,他们在上阵杀敌之时,能显露一些真本领。

倘若只是徒有虚表,那么这些人,也便不配自为一军。”

姚广孝皱眉道:“那一百零七人,皆听从宋江的号令,这可不妥,要不然,将他们分而管之?”

朱棣摇头道:“朝廷那边有旨令,要让宋江与他们自领一军,若是大战结束,倒是可以向朝廷建议,将这一百零八人分散开来。”

其实,真等大战结束,无需他建议,朝廷也会这么做。

因为朝廷不会允许军队当中,出现什么小团体。

像是四王这种存在,已经不是小团体了。

所以自然也就不在朝廷的考虑范围之内。

可若等他们死了,那么他们麾下的部将,肯定也会被分化管理。

“不知王爷已经招募了多少兵马?目前幽云地界,总计有多少兵马?”郭嘉问道。

朱棣直言道:“算上宋江带来的这十万甲士,以及刚刚招募的十五万兵卒,目前我军,已经有六十万的兵力。”

六十五万...

这个数字乍一眼看是很多。

但是要考虑到,晋国目前投入的军队数量,就已经是朱棣所部的两倍了。

这还不保证,若是晋国战事进行的不顺利,是否还会有继续增兵的可能性。

可不管怎么说,他这边的压力,是小了许多。

而压力山大的,还是函谷关那边。

目前,随着霍去病率领援军赶到那边之后。

约有六十余万秦军将士,正在严阵以待。

可他们所面临的,乃是一百五十万敌军啊!

函谷关与幽云所能出动过的军队,几乎就已经是全国之师。

而兵部尚书曹操也算了一下,即使如今全国各地都在招兵。

但保守估计,能招募出来五十万大军,已经算很好了。

关键,这还是缺少甲胄、辎重的情况下。

秦国这几年,虽然一直在强调练兵,甚至还出征倭国。

但其迅速发展的,只是水战实力。

像是陆战,依旧缺少箭矢、战马、甲胄等。

五十万乍一看很多,当分散到函谷关与幽云那边的时候,还能有多少?

负责补给大军的民夫,又将用多少?

正常来说,算上抽调的粮草等,三个民夫,能养活一个步卒。

而养活一个骑兵,民夫数量至少要翻一倍。

虽然那些民夫大部分不用随军出征,安心在家种地即可。

但是,整个秦国,又能有多少民夫呢?

这一战,大秦已经把家底都掏空了。

如今,朝廷各部官吏,每天都要去户部走一走。

只要见到和珅或者是一些在户部管事的官员,都会上前询问要钱。

而和珅给他们统一回答就是——没钱。

要命没有,要钱也没有。

是真没钱吗?

不尽然。

这是这场大战还未开始,全国上下所需的银钱数目,就已经像是一个无底洞一样了。

若是不细水长流的省着花,户库里即使有再多的钱,也经不起那般挥霍啊!

于是乎,和珅便向户部内的所有官吏,都下达了一条死命令。

但凡其余各部各司官吏,来要钱的时候,只要不是与兵饷与辎重等问题有关,一律不借。

哪怕对方有朝廷的承诺在,也不行。

自从嬴渊说出全国招兵的计划后,他便一直没回家,就住在了户部。

就怕走出衙门,家还没回,就被几个四品三品的大员给半道劫持了。

他现在就期望着,那些世家能够多听听朝廷的话,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样的话,还能缓解一下户部的困难。

如今,那些世家们,也的确都在商议支援朝廷这件事。

比如说陇西李家。

此刻,李林甫的弟弟李寅,正在举行家族会议。

该说不说,自从嬴渊真正掌握权力开始,各大世家之间,像是这种大型的会议,便就没有断过。

李寅将自己兄长的意思说出:“诸位长辈以及族中兄弟,我兄长的意思是说,此役,不仅关乎朝廷之存亡,也关乎到大秦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百姓。

倘若真的让晋楚两国的人,将我大秦给灭了,那么,下一个他们要针对的,便是我们各大世家。

因为敌国不会放纵一个存在于前朝的世家,还能安然无恙的待在这世上。我兄长说的很有道理,所以,在这里,我建议,既然朝廷都已经拿出了咱们家底。

那么咱们李家,干脆就赌上数百年来家族积攒的气数,也拿出家底,支援朝廷抗敌。”

如果说,是他们本土有人造反,然后改朝换代了,他们这些世家,还是有可能存活下去的。

因为新的朝廷,第一时间,想的肯定是稳定时局,而稳定时局的方法,就是与世家亲近。

但是人家晋楚两国不同。

他们摆明了,就是来秦国捞好处的。

即使灭了大秦,没有捞到足够多的好处之前,岂能罢手?

他们又不会管大秦本土世家的存活。

大不了抢了就走,让这片土地的百姓自生自灭。

只要能够弥补他们的利益就可。

“李寅啊,我们这些老家伙都老了,你与林甫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们这些老家伙没有异议。

家国存亡之际,就先别考虑自家利益了,国家国家,有国才能有家啊!”

一位李家长辈语重心长的缓缓开口道。

闻声,李寅顿时作揖道:“叔父,侄儿明白该怎么做了,多谢叔父支持。”

“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

...

除了李家之外,其余几大世家,也陆续决定表态支持朝廷抗敌的政策。

甚至,他们还上奏朝廷,希望可以投入人力物力,参与到制作甲胄与兵刃的工作中来。

如此一来,便又间接的为大秦解决掉一个麻烦。

而江南十二族那边,听到这场大战,朝廷有重用自家子弟的意思。

也都拿出了家底。

尽管,他们原本财富就比不上五大世家。

但是,也愿为了国朝尽一份绵薄之力。

站在民族大义的角度上来说,他们这些世家,确实是尽了心意,无可厚非。

站在利益的角度上来说,他们这是在谋国,在押注,所图也很大。

当然,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毕竟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只是有时候,对于平凡人来说,那回报太不起眼。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