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代相比,现代社会依托于科技手段,加之数千年与蝗灾斗争的丰富经验,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能够有效的对蝗灾消灭。
加上与古代完全依托于农业不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模式下,除非灾情极为迅猛(比如前两年非洲发生的一次七十年一遇的蝗灾),都能通过一定的方法消弭隐患或者降低危害程度。
只是千年以降,唯有明朝时的徐光启所著的《除蝗疏》,根据史料以及实地研究,徐光启找到了相关的规律,并提出的治理蝗灾行之有效的方法。
比如,徐光启翻阅史料所记载的一百余次蝗灾,发现蝗灾的多发期是夏秋之间,即农历的4至9月。
因为这一段时间,正是各种庄稼长势茂盛、结实之时,相当于为蝗虫准备了充裕的“粮食”,而蝗虫的生长周期,也从幼虫发育为成虫。
所以,这一段时间的治蝗工作尤为重要。
除此之外他还发现,中国蝗灾的多方地区是: “幽涿以南,长淮以北,青兖以西,梁宋以东”,即黄河下游地区。
因为这些地区,时而干涸,时而溢水,为蝗虫孳生提供了温床。
从地域的角度,这些地区为蝗虫防治重点。
至于防治的办法则有:
割掉低洼积水处的水草,以清除蝗虫产卵场所;
春夏间虫卵形成时,一旦发现有成行的松土(这是虫卵发育成幼虫造成的),则官府组织人力进行处理;
虫卵变成幼虫后,要挖沟扑打;成虫后,官府收购蝗虫,鼓励民众扑打;
要多种蝗虫不食用的芋、桑、豌豆、绿豆、大麻、芝麻等农作物;
将草木灰、石灰等筛成细末后,撒在庄稼上,蝗虫就不会再吃这些庄稼。
这些办法即便是现代仍旧还在使用,说明是经历过实际的考验的。
而且最让她高兴的是,这些东西却都能在这个时代找到,唯一的缺点便是产量不足,毕竟农业大国还是以食用为主,种植的大都是五谷。
只是这东西还真是过于繁琐,详细,大略将大方向说了之后,觉得或许还不保险,信手又将一份结合这个时代特征的《除蝗疏》洋洋洒洒的写了出来。
只是内中自然夹杂了些私货,譬如灾情严重的时候,让身份高贵者吃蝗虫,并附上了种种食用之法。
同时可以花钱收购,里面还附上了蝗虫巨大的价值,那就是蛋白补充剂。
在古代社会,因为物资的匮乏,别说肉类极度缺乏,便是鸡蛋都很少有人家每顿都能吃。
因此不少人都患有营养不良和夜盲症,而经过加工之后研磨成粉的,物美价廉的蝗虫粉,则可以很完美的代替肉类补充蛋白质。
而一旁的三皇子却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看这份《除蝗疏》,良久之后才艰难的说道:“真的要吃蝗虫吗?”
看他眉头紧皱,脸色发青,一副作呕的样子,不由得在心中暗笑:“看起来是个极具威严的皇子,可是如今还是露了怯,只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有些事是免不了的。”
心中虽然笑开了花,不过脸上却很郑重,道:
“求神拜佛一来会损伤陛下的声威,二来毫无作用,不若尽快将之扑灭,或许还能有些收成,晚了的话,或许就真的没救了。
列举的方案虽然有效,但是真正的实施起来,会有很多客观因素影响。如此一来,不若由陛下来作榜样,还能收揽人心。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有的时候也未必是坏事,毕竟比起神秘莫测的上天,还是亲眼见到陛下,高官显贵吃蝗虫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