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三国:李氏大魏
  4. 第473章 八位军团长
设置

第473章 八位军团长(1 / 1)


对于新的军团制度,群臣基本上都没什么意见。

田丰谏言道:“大王,既然重新设军团,也将各军团的主帅确认下来为妙,这样也便于后续的统御。”

“此番军团,及各军,都以更为简洁的数字作为区分。至于八位军团长,依次便由李道宗、李克用、岳飞、薛礼、乐进、戚继光、李光弼、李愬担任。”

四个宗亲,四个外姓,至少在外人看来,还是公平的。

宗亲掌握兵权,是一种保障,但是军权也不能全部托付给宗亲,否则日后新皇上位,发现全国军权,都在自己这些宗亲叔叔手中,那就有些尴尬了。

对于新皇来说,宗亲手里的权力是非常难拿回来的。

从某种角度上,要学会用外姓来制衡宗亲,但又不能彻底打压宗亲,要把握好这个度。

有时候,宗亲不一定忠臣,忠臣也不一定是宗亲。

李烨自然不怕这些人玩手段,但是他之后呢?

朝堂上的势力,一般可以分为四种,宗亲、外戚、宦官、士族。

九品中正制前,士族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有些人简直是畏士族如虎。

先不说汉代士族在逐步往门阀过渡,还没形成,现在没了九品中正制,门阀很难形成。

要说门阀,唐代七宗五姓算是巅峰了吧,所以唐代皇帝难道都是被士族欺负的弱势群体?

士族不过是朝堂上的一股力量,宗亲、外戚、宦官,都一样,把握不住,他们就开始垄断权力,君主就成了吉祥物。

本来李烨是打算让李孝恭担任冀州刺史的,但是现在还没迁都,也不急,而且李孝恭有统帅水师的经验,在南征伐吴中,可以起到不小的作用。

水战和陆战是不同的,不是所有将领都能带水师,李烨虽然经常统军作战,但从来没有带过水师。

这方面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

“李道宗,你率领第一军团,驻扎在淮泗一带,韩世忠、程普、臧霸、孙观、黄叙为副将。”

“臣遵旨。”

第一军团,由原本的蛟龙军团进行改组,蛟龙军团原本就是那种水陆两栖作战的军队,虽然没有多少骑兵,但是骑兵在南方用处不大。

“戚继光,你率领第六军团,驻扎于襄樊,伺机而动,甘宁、蒋钦、周泰、文聘、廖化为副将。”

“臣遵旨。”

第六军团,由原本的王鲨军团改组,属于是魏国目前的水师主力军团。

“李孝恭。”

“臣在。”

“你赴南阳,假节,总督指挥第一、六军团,负责对于梁、吴的战事。”

“臣遵旨。”

“李克用,率领第二军团,驻扎于云州,协防雍、并,塞外异族,还需警惕,许定、高览、吕翔、吕旷、郭援为副将。”

“臣遵旨。”

“岳飞,率领第三军团,驻扎于幽州,盯着金国,待我一统天下就收拾他们,厉兵秣马,积极备战,李嗣业、雄阔海、田豫、鲜于辅、阎柔为副将。”

“臣遵旨。”

“薛礼,率领第四军团,驻防雍凉及汉中,并做好对蜀作战的准备,伍云召、张郃、夏侯兰、郭淮、孙礼、曹真、牵招、文稷为副将。”

“臣遵旨。”

“乐进,率领第五军团,驻防司隶,随时待命,徐晃、文丑、卞喜、张燕、潘凤为副将。”

“臣遵旨。”

“李光弼,率领第七军团,驻防邺城,担任中央军,王彦章、赵云、张飞、颜良、黄忠、庞德、夏侯惇为副将。”

”臣遵旨。“

“李愬,率领第八军团,驻守辽东,韩当、张辽、樊稠、段煨、柳毅为副将。”

“臣遵旨。”

“飞虎骑在南征中损失不少,李存孝,你督办重建,补充至八千。”

“臣遵旨!”

“许褚,玄甲骑补充至三千。”

“臣遵旨。”

“秦震,高顺,黑甲卫和陷阵营,各补充至五千。”

“臣遵旨。”

“赵融,邺城宿卫一万,由你负责精简,多余的合格士卒,补给各军。”

“臣遵旨。”

其余像陌刀营、鸦儿军、大戟士,都从属于各军团,不再中央额外分配兵力。

朝会后续的各项事务,继续了得近一个时辰。

随着小东子一句拉长的“退朝~”,总算是结束了今天的朝会。

文武百官,三三两两的离开甘泉宫,相互议论着。

各路官员限时在三个月内,完成全部交接。

大战结束,魏国抓住机会,开始了全国范围的整改。

司马府

司马防回来后,也和司马懿、司马孚,说明了今天朝堂上的官职任命以及新的军制改革。

听了司马防说了八个军团长名字后,司马懿眉头皱了皱。

“仲达,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魏王有意在削弱宗亲的军权。”司马懿对于政治,向来敏锐:

“不过,他也没有让士族掌军权的意思,那四个非李氏军团长,皆出身低微,属于在朝在野没有根基的类型,唯一的依靠,便是魏王。

让我意外的是,李孝恭虽然有节制两个军团的权力,但是他本身并不是军团长,而第八军团的李愬,之前在宗亲里面的名头也一般,不过是李光弼的副将。”

“魏王的想法,谁知道呢。”

司马防年纪大了,也不想争来争去的,而且李烨给他挂了一个侍御史的职位,没多少实权,给个名头养着罢了,彰显对于这类汉室老臣的关照。

司马防倒是无所谓,按月领些俸禄罢了。

河内司马氏确实是名门望族,但是自从董卓之乱后,也开始衰败了。

虽然说千年世家多么牛,但是世家又不是不会灭,秦汉之际,发生过多少名门望族的兴衰。

昔日名动天下、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因为袁绍和袁术的先后失败,现在也不行了。

同样是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当时一心追随汉帝,结果被西凉军狠狠教育了,现在混得还不如袁氏。

颍川荀氏,在李烨和曹操这边,两面投资,李烨赢了,荀氏发展势头算然没有当初的迅猛,但也没有衰弱,依旧有上升趋势。

颍川钟氏,虽然钟繇早早的就追随李烨,但是因为族地在梁国境内,也有不少族人在梁国任职,遭到了些许打压,不过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

颍川陈氏,陈群为首的一波人,当时对曹操那是马首是瞻,结果魏国大胜,让他们伤筋动骨。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