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我们的爱,从公社到京城
  4. 第132章 又是项目组
设置

第132章 又是项目组(1 / 1)


高教授一个电话让人取来了一叠子彩色复印纸。

每张纸还特意裹了膜。

“你什么表情?”

高汉庭笑着指着这叠“照片”:“我不知道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这件事,但是我要更正你一下,这是去年从美国的科学杂志上复印下来的,真正的高清图片我这里是不可能有的。”

72年的照片,直到去年才发布,大概美国佬以为这张图片是无害的吧?

楚云生笑了。

吃完饭后,师母和韩玉瑶去收拾碗筷厨房,高汉庭和楚云生来到书房坐下。

高汉庭在研究一份资料,而楚云生则看起了这叠子“照片”。

其实他就是在找那只能解决全国人民温饱问题的“大耳朵”。

在翻到第二十五张图片时,一只巨大的“人耳”出现在他的眼前。

人们到现在还没意识到这只巨耳会给华国带来什么。

如果美国人知道最后的结果的话,他们打死都不会放出这张图片来。

在看着这只巨耳的时候,楚云生忽然想到了一个人。

彭佳木教授。

应该就是在前年,这位著名的生物化学专家为了探寻这只巨耳,永远的失踪在了这只巨耳里。

随着关于这位彭教授的各种事迹被他想起,罗布泊钾肥矿的星许记忆也重新出现在他的脑海。

刚才师母说,察尔汗钾肥矿最乐观的储量推断是一百多亿吨,只是开采起来很困难。

而罗布泊在后世的推断是“数百亿吨”,以后世的科技水平依旧无法断定罗布泊里到底有多少钾肥!

结论就两个字,很多!

正好师母和韩玉瑶聊着天进来,楚云生抬头问她。

“师母,你们寻找钾肥应该是追寻上古时期海水沉淀的盆地地形吧?”

“哟,小楚你还懂这个?说的没错,察尔汗就是青海最大的海水沉淀区之一。”

楚云生拿出了那张“大耳朵”图片递给师母。

“师母,这张图应该是完全干涸的湖泊吧?”

饶秋萍看到图片的第一眼就认出了这是哪里。

她露出了一丝悲伤,想起了自己的队长彭教授。

“这是罗布泊,出名的无人区,小楚,你怎么会对这里感兴趣?”

楚云生想了想:“我总觉得这只耳朵的轮廓能说明一个问题,罗布泊从古代起就不是一个游移湖。”

“哦?”饶秋萍也仔细的观察起这张图片来,那层层内陷的轮廓看上去,好像小楚说的是对的。

“其实我前年去过这里,可惜地质气候条件太过恶劣,队长也在半途失踪,只能退了回来。”

饶秋萍有些兴趣的点评了楚云生一句。

“你的判断与我们当时的队长彭教授很相近!”

“那么这里应该有大量的海水沉淀吧?”

饶秋萍知道楚云生想说什么。

“你是猜这里有大量的钾肥储量?”

楚云生心里嘿嘿了一声,他可不是猜的。

可饶秋萍缺摇了摇头。

“难,其实早就有人推断过这里可能有钾肥,但这里的环境太过恶劣,根本无人让工厂建立起来,仅仅是淡水一项就能让人绝望!”

“诶?”

高教授忽然抬起了头。

“云生,你上次送来的那些断头文章里,好像就有一篇是《聚酰胺材料反渗透材料研究》,你有空就去完善一下。“

他迟疑了一下又说。

“你那些断头文章几乎天天都在招人骂,你好歹先解决一项。”

楚云生没想到自己不过是给师母提个醒,点个地图,最后却把自己给装了进去。

聚酰胺材料反渗透技术,就是给海水脱盐产生淡水的技术。

非常适合罗布泊那种盐湖地形。

这个技术的前身是杜邦公司在1970年发明的芳香族聚酰胺中空纤维反渗透器技术。

楚云生的断头文章是九十年代的技术,已经超过了杜邦公司一代。

他要是真的能搞出来,杜邦公司怕是会气死,师母他们开发罗布泊的进度也能得到极大的助力。

“老师,相关的论文和资料您能帮我搞一些来么?”

高教授欣慰的点点头。

“你这几个断头文章立项的可能性早就经过论证,我明天就帮你申请!”

“相信我,你申请的东西会很快的!”

楚云生笑了笑没有当真,能有多快?总不能比自己的老师申请项目还快吧?

可事实却打了楚云生的脸。

在高老师家吃过饭的的第三天,聚酰胺材料反渗透材料研究项目组就宣告成立。

划归轻工部管理,资金是地质部和轻工部联合下发的。

项目组的成员暂时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项目牵头人楚云生,另一个是项目组对外联络人韩玉瑶。

之所以会这么快被批下来,就是因为楚云生那些断头文章都就被几个大佬挂在了心里。

而《聚酰胺材料反渗透材料研究》项目,早就被地质部的大佬放上了年度计划,还是最优先的其中一个。

比起那些需要审查的项目申请,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可能性论证的《聚酰胺材料反渗透材料研究》项目更值得上头投资。

可行性高、投资小,为什么不上马?

至于项目组的其他人,大概会在九月初到齐。

楚云生现在在做的就是完善资料的整理和项目的规划,当然到位的资源也只有很少一部分。

但就是这很少的一部分却让楚云生喜出望外。

除了一万两千块的研究额度外,地质部还给他安排了一个靠近燕大的临时研究场所。

某地质勘察队的旧址,靠近西城区北边的一处平房。

平房原来是旧社会的巡房,位于一大堆民间四合院中间。

高高的围墙里,是建国初期的一个地震观测点,现在变成了一室一厅的居室。

住人的居室只有十多个平房,但用来开会的“厅”却有二十多个平方。

平房外面的院子很小,距离围墙只有一米多间隙。

两口子看着临时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欢喜之意溢于言表。

还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虽然与他们想象中的小院独门、青瓦轩窗生活想去甚远,但也拦不住韩玉瑶想把这里好好布置一番的心情。、

楚云生则从这件事领悟到了一个道理。

这个年月最好的资源倾向的不是富人,而是那些对国家有大用的人。

其实师母也提过,地质部是职工住房很紧张的部门之一,这次却愿意拿出这么一间房子来,可见其对楚云生项目的重视程度。

两人刚刚安顿好。

在平房院子外,有两个戴着红袖箍的人正准备敲门。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