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觉得不该提,那又何必再提呢?蒙千言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有疑惑,她淡淡地回道:“其实说说过去的事情也蛮好啊,我正愁着不够了解子衍呢,阿姐又偏心着子衍,总也不告诉子衍以前是什么样子的。”
许家巧掩嘴一笑,“呵呵,还想让子亭告诉你,子亭那可是是一心里只有弟弟的好姐姐,小时候啊,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她可都第一个想着子衍。说来子亭也是委屈,那时候,每每子亭给了子衍什么好东西,子衍第一个都跑到那里去拿给我。”
“是么?那子衍一定是把大嫂当成妹妹了吧。”
“呵呵,应该是吧,谁知道呢?那时候年纪小,我们也不会想那么多。以至于这长大了,家里的老人还一直想把我说给子衍呢。”
“那后来呢?为什么没有说成?”蒙千言笑眯眯地问过去,心里其实已经对许家巧有了四五分的敌意。
她也说不清楚这问题是许家巧的,还是自己的。
这个问题问出来,许家巧的脸色滞了一滞,“唉,弟妹,你看,我们又说这些过去的事了。得了,咱们不说这个。你知道吧,过两天就是花灯节了。”
“嗯,我听家里的丫鬟都说了,七夕一到就是花灯节,连续三天呢,到时候家里可有的热闹了。”
“是呀,这花灯节只有咱们明州才有的,我可两年没有回来了,所以对家里一切都陌生了。就想着,等花灯节的时候,要不咱们一块出去玩,你看呢?”
对方下了邀约,自己怎有拒绝的道理。
于是蒙千言微微点头,“行,既然大嫂想去,我就陪着大嫂去。还有家里阿姐和一众姐妹们,都一块出去转转。”
“那好,那咱们可就这么说定了,初七那天晚上,咱们一块去。”
商量好了,许家巧又拿出一个锦盒来,递给了蒙千言,“喏,千言,你看,这是我送给你的。”
“送给我?”蒙千言略一诧异,还是接了过来。
“我是你的大嫂,按理说,你进门的时候,我就应该送给你来着,可是我当时不在,所以就现在给你了,你戴戴看,还喜欢不喜欢?”
蒙千言打开了锦盒,只见里面是一只晶莹剔透的玉盘坠子,玉盘上刻着精致的“平安”二字。
“呵呵,这呀,是我一个机缘巧合下,有朋友送给我的,现在我把她送给你。”
“这,会不会太贵重了?”蒙千言有意推脱。
许家巧已经站了起来,“怎么?不要大嫂送的东西,是不喜欢大嫂了?”
“我哪儿会呢?”
“那你就戴上。”许家巧拿过玉盘坠子,就挂在了蒙千言的脖子上,“瞧瞧,这淡绿色的,还衬你的肤色呢。”
“那我就谢谢大嫂了。”
“不谢,咱们都是一家人了。行了,这日头也不早了,听说你每天都要去查账的,你先忙吧,我也回去歇着了。什么时候不忙了,你就过去我那坐坐。”
蒙千言送走了许家巧,又回到寝房来,看着胸前的这个玉盘,又想想许家巧的言行,心里燃起一种奇怪的感觉。
这许家巧到底只是心直口快的随和人儿?还是别有心思?
她在铜镜前转了一周,这玉盘还真是很好看,和她身上烟罗色的云锦襦裙又是很配,于是她也没有摘下来,就随身带着了。
账房的确是她每天都要去的,因为洛子清夫妻的俩回家,寿安院也又热闹了起来,所以她准备好了这几天都在寿安院里用饭。
傍晚的时候,云霞片片,后厨的厨子正一盘一盘把菜肴端到桌子上。
蒙千言看着洛子衍还没有回来,于是出门去迎,谁知道,这一迎还真迎到了,洛子衍朝她走来,心情大好。
“怎么这么高兴?”
“呵呵,生意好啊。”
洛子衍应了她一声,忽而,目光落在了她胸前的玉盘下,玉盘淡淡的光泽映在他的眼底,他的脸色微微沉了一瞬。
“这,是哪儿来的?”他微不可查地蹙了下眉头,问蒙千言道。
蒙千言诧异,如实道:“是大嫂送给我的,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她就已经在靖轩楼里等我了。”
“这个,我看不太适合你。”
不适合?蒙千言有些莫名其妙,她自认自己的审美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这玉盘还是挺适合她的呀。
就在这个时候,许家巧迎面走了过来,一身淡紫罗裙,高贵瑰丽,她行至蒙千言和洛子衍的面前。
“怎么了?子衍,你觉得这玉盘不适合千言吗?”
洛子衍的眼神有些闪烁,“也不是,只是千言喜欢胡闹,我怕她,她不小心会打碎了这块玉盘。”
“怎么会呢?我倒是看着,弟妹也挺稳重的。”许家巧把这玉盘正了正,眼底浮现出欣赏的笑容。
“这玉盘还是很适合弟妹的呢,我看,就这么戴着吧,子衍,你说呢?”
“戴着也行,我也不是非得叫她摘下来。”洛子衍并不想因为这种小事纠缠,牵了蒙千言的手往寿安院里走。
可许家巧也跟了上去,“呵呵,弟妹,你看,怎么样?子衍还是挺听我的话的吧?你以后就安安心心的过日子,他要是敢胡闹,我就给你收拾他。”
蒙千言转过头,对许家巧扬起笑脸,“那大嫂,咱们可说好了,不能说话不算话呀。”
“放心,大嫂我言出必行。”
进了寿安院,其他人都已经坐定了,洛子清看见了许家巧,把她扶到了自己的身边,“来,坐我身边。”
“那弟妹,就坐我身边吧。”顺势,许家巧又拉过了蒙千言来坐下,于是,洛子衍也坐在了蒙千言的身边。
吴氏脸色挂着满足的笑容,一一看过来,对薛氏和朱氏道:“唉,你们两个可看看啊,咱们真是老了,家里四个少爷已经有三个娶了妻妾。”
“可不是么。”薛氏乐得合不拢嘴,又叹着气,“就剩下我们二房的阿明了。”
朱氏插嘴,“阿明生得晚,是最小的,二嫂又着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