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精忠无悔
  4. 第22章兵谏余波
设置

第22章兵谏余波(1 / 1)


孙铭九大队长是服侍老张将军和小张将军的两辈卫士,忠心耿耿,但他最见不得自己的手下战死在自己面前,此行前他得到张将军命令时,突击占领华清池后尽量避免伤亡,以最快的速度把敌酋安全的护送到东北军司令部,而不是送到长安城内的‘兵谏’指挥部。孙铭九大队长接到这个绝密的手令,当时他只是一愣,并没有多想,只是严守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绝不质疑长官的决定,更何况是他的主子少帅的命令。只是不久,此后却发生了一件让他倍感难解之事。

东北军武装集团总司令张少帅和西北十七路军总司令杨将军双方的‘兵谏’突袭行动前方联络官武枫,在经过张少帅和杨将军二人同意后,经张扬联合司令部下达命令,宣布他为此次‘兵谏’突袭华清池行动队的三人指挥小组成员。

凌晨,已经分配了战斗任务的各个队伍刚一出发,武枫派人就向孙铭九大队长进行了刚接到的张杨联合司令部的紧急通报。

就在刚刚,张扬‘兵谏’最高指挥部送来了两条绝密手令,一个是东北军武装集团总司令张少帅亲笔写下的手令,要求十一日夜间至次日凌晨所有参加这一次‘兵谏’的张扬部队,要绝对的统一服从西北十七路军总司令杨将军的命令,不得以任何借口有违。

另外的一条手令则是西北十七路军总司令杨将军的亲笔手令,他要求所有在夜间至次日凌晨参加突袭华清池行动‘兵谏’的部队,要不畏牺牲的坚决的进攻,任何在通过去往华清池的道路上,敢于阻挡‘兵谏’队伍进攻的人员和武装组织,都必须立即受到毫不留情的打击,对这些敢于组织和反抗的军事武装,应立即的进行战场上毁灭性的最严厉处置!

接到了这两份由张扬联合司令部,派到突袭华清池行动大队的联络参谋武枫紧急传来的手令初始,按照突袭华清池行动总指挥孙铭九大队长的理解,他的顶头上司张少帅这是要把来西北策划打内战的这位敌酋,也是他的结拜兄长软禁‘保护’到东北军武装集团他张少帅的司令部里面,以期达到他和杨将军共谋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这一场 ‘兵谏’目的。

而紧接其后的十七路军总司令杨将军的手令,则使得孙铭九大队长认为,杨将军和他主子张少帅的心思有区别,十七路军总司令杨将军的意图也很明显,他是想借着这一次‘兵谏’行动,在混战中处置敌酋!只有彻底的除掉了这个只顾私人利益权欲熏心挑起内战,罔顾国家安危,破坏抗日大局的的毒瘤,举国上下才能顺利地开展全民抗日活动。

十七路军总司令杨将军的意图很明显,这样做的目的还有一个效果,就是还能同时又瓦解了敌酋对东北军武装集团和西北军十七路军的打压,把这两年蒋家军事集团势力赶出西北和陕甘之地。

虽然是孙铭九大队长对王枫传达的两道张杨联合司令部传来的命令感到疑惑,觉得这两份手令有些相互的矛盾,使他在心里产生了不解,但是毕竟杨将军的手令里面并未点名讲清楚,突击行动队在攻下华清池敌酋的驻地时,必须要立即处置敌酋,而只是说要将敢于阻止和抗拒此次‘兵谏’行动的反对者就地强行处置。

然而从内心深处来说,尽管这一位孙铭九大队长是东北军的干将,是张少帅的嫡系亲信,此时此刻他的想法却是和十七路军总司令虎帅杨将军的心思是一样的,他也认为应当借着以‘兵谏’攻进华清池以后,将那位敌酋毫不迟疑的立即捕杀,这才是最好的选择,否则一旦是让那位狡诈无比,没有一丝诚信的敌酋度过了这一场危机之后,其后果必然是残酷的报复。

正因为是这样,所以当孙铭九大队长同时接到了武枫传来的这两份内容有矛盾的手令时,他的心里不住的咒骂武枫:‘你这个混蛋,就不能把少帅的手令藏起来?等我杀掉了敌酋,你再递给我?’

而武枫的心里也是很不高兴,他其实是十分的赞同虎帅杨将军的手令,自己本人也是想在这一次‘兵谏’突袭华清池的混战中直接处置敌酋,所以才在得到狙击敌援的武枫张化东小组枪杀蒋公侄孙,少将待从蒋孝先和宪兵团中将团长杨国珍这两个在一二.九那天镇压学生的恶魔时,不仅沒有斥责,反而高兴。

让武枫为难的是,就在十一日晚间,赤色特科部门通过内线,传来了讯息,要求武枫和冯思南这几位潜伏在张杨卫队的赤色特科成员,在突袭华清池的战斗行动中,要想尽一切办法生擒活捉敌酋,让他受到全国人民的审判。

武枫接到了赤色特科组织指示后,总是心有不甘,也绝不敢违背组织纪律,只好寄希望让张少帅的亲信孙铭九大队长来做决断。

在一路的突击中,孙铭九大队长看着许多在五年前就从东北跟着他入关的卫队部下,没有倒在与日寇作战的抗日战场,反而死在了这些敌酋手下的嫡系宪兵枪弹之下,他的心中十分悲哀愤怒。

此时孙铭九抬头望见到不远的半坡上这一位挑起十年内战,反对抗战的罪魁祸首敌酋,在心情悲怆愤怒恨意难忍的此刻,孙铭九似乎是忘记了他的主子张少帅手令,孙铭九大队长抬手对着敌酋放了一枪,就在他抬起手抠动手枪搬机时,从后面紧赶慢赶追上来的张扬‘兵谏’指挥部参谋联络官武枫,急速的伸出双手抓住了孙铭九开枪的手腕向上一举,枪弹声从空中飞过,明显的看到站在那个半坡上的敌酋身形在慌张躲闪。

武枫双手紧紧的抓住孙铭九持枪的手腕不放,小声的劝阻:“孙大队长,此时华清池里的战斗已经全部结束,现在这个情况再开枪不妥。咱们先上去把他生擒活捉,从山坡上搞下来以后交给我,立即把他押进城里的‘兵谏’指挥部。”

孙铭九这一刻的头脑也开始清醒了,听到武枫说的话,他觉得不大对劲,怎么抓住了人,要由你来押送?于是他一口的拒绝道:“这不行,这个老小子,我必须亲自把他押送到我们少帅的司令部。华清池这里的战场就请你来指挥打扫,我护送着他先走,至于抓住的其他人,你自己看着办,不过要依着我的意思,能杀就杀,多留一人,就多留一个后患。

‘双十二’凌晨五点,由张、杨两位将军亲自发动了这一场震惊中外的‘兵谏,杨部的西北军主体十七路军控制长安城做后方保障,张部的东北军组织突击抓捕行动队到临潼的华清池捉拿敌酋,在这一场‘兵谏’事变的混战中,也是久经战场的敌酋人慌乱的从居室跳窗而出,他在落地时摔伤了腰背,掩藏在半坡上一块壁石的侧面,被少帅的卫队大队长孙铭九率部搜查发现,活捉后‘礼遇’护送到张少帅的司令部。

而杨将军掌控的西北军十七路军在当夜也同时在长安城内外发动大搜捕,关闭了西北长官公署,抓捕扣留了在长安城内的蒋公嫡系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蒋氏一系的军政要员,也有个别人遇难和伤亡。

长安事变爆发的当天,张、杨二位将军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抗日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这一场由反对内战,坚决抗日的‘兵谏’引发的长安事变,绝不是张学良将军、杨虎城两位将军一时义愤冲动的偶然行动,其实根源来自于当时那个年代里各种矛盾激化的必然。有学者曾经指出这一场‘事变’的原因:第一,从起因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引起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第二,赤色组织领导下的红军对东北军的打击,使少帅感到继续“剿共”毫无出路;第三,上面的那位敌酋一向利用“剿共”的借口来消灭地方武装杂牌军,这样令人不耻的阴谋手段使得少帅逐渐的觉醒;第四,东北军的官兵们要求打回东北老家去的强烈愿望,影响了少帅立场的转变;第五,共产党光明政策的积极影响,促使张学良将军放弃“剿共”转向支持抗日。

‘兵谏’行动暂时是胜利了,但是后续的事情却是几经反复,十二月十三日凌晨八点,敌酋的夫人宋氏致电少帅,告知他外国友人端纳拟飞长安,端纳同时自己也发电报告诉了少帅,他即将乘飞机去长安。

十二月十六日,此时的国民政府劝诫张学良将军缴械投降无效后,国内各界函电交驰,要求对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讨伐,遂由军政委员会决议派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刘峙为讨逆军东路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为西路集团军总司令,分别集结兵力,由东西双方同时向长安方面进行军事压迫。国民政府空军随即展开轰炸长安的近邻城市,并逐渐转向长安。张学良将军在军事压力的无奈之下,于是允许被事变中拘扣的蒋鼎文先行返回洛阳,要求他回去后请国军方面暂停军事行动,避免冲突升级。

十二月十七日,原本在赤色组织内部执意杀掉敌酋的呼声很高,在当时苏联负责人,也是共产国际负责人斯大林的指示下:为了顾及抗日大局,也改变了初始主张,坚决要求释放敌酋。同时国外的消息报、真理报也公开支持释放敌酋。经过内部争辩后,赤色组织最后决定依照苏联负责人的建议和指示,和平解决这一次‘长安事变’。与此同时赤色组织高层,遂派负责人到长安参与‘长安事变’的和平协商。

十二月二十二日,外国友人端纳人端纳随后从中全力周旋,敌酋的夫人宋氏以及她的兄长等人到了长安。在飞机上,宋氏把手枪递给端纳,说:“如果叛军对我有任何不礼貌行动,你可用此枪立即将我枪杀”。当天,张、杨二位将军去机场迎接了宋氏,宋氏下机后对少帅说道:“汉卿,这是我的东西,就不要再检查了吧?”少帅大度的马上说道:“夫人,岂敢!岂敢!”张、杨与宋氏兄妹数次举行了会谈。后由少帅本人陪同着宋氏和端纳往见敌酋。宋氏的手里面拿着一个梅干菜盒见到了这位失魂落魄的敌酋。

关于此事的细节,敌酋在《西安半月记》中记载,他见到了宋氏后,眼中泪水直流,说道:“你怎么来了?如入虎穴矣!”宋氏劝敌酋道:“宁抗日,勿死敌手!”(宁可抗日,胜利失败你都是英雄,总比因为拒绝抗日而死在叛军的手里要强)。从此,敌酋的态度在这时才开始有了转变。

十二月二十四日,敌酋接受了各方妥协后达成的六项协议。十二月二十五日下午,敌酋乘飞机离开长安,少帅坚持自己要亲自坐飞机送敌酋回南京,当日他们乘飞机抵达洛阳。在离开西安前,少帅亲自留下了一道手令,把在西北陕地的所有东北军武装部队全部的交给杨虎城将军指挥。

十二月二十六日,少帅亲自陪同敌酋乘坐飞机抵达南京,至此长安事变和平解决。同时,这一位敌酋毫无诚信出尔反尔,在少帅一下飞机后,便在他的命令下被扣押。

在少帅被敌酋扣押后,将军的卫队长孙铭九等人主张武力解救,而东北军高级将领王以哲为首的一些人则主张和平谈判解决,双方发生激烈冲突,东北军里面主张与敌酋抗衡的青年军官气愤之下枪杀了东北军将领王以哲,酿成了“二二事件”,不久之后东北军武装集团形成了四分五裂的状态,被敌酋的嫡系军队完全收编。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