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视频镜头正在转场切换。
同在北平的艳阳天下,紫禁城内外的景象,却是截然不同。
溥仪退位后,黎民百姓最先感受到的变化,就是年号的变更,不再是宣统三年,而是变成:华国元年。
华国元年,10月10日清晨。
石大人胡同的一幢外交大楼内。
袁大人一觉醒来,晨光透过纱帘,倾洒进房间内。
他心中难掩激动之情,迎来人生的辉煌时刻。
今天,他将在众目睽睽之下,宣布就职誓言,正式走马上任,而且任期是五年之久。
早在7个月以前,袁大人就接到了赴任的邀请,让他即日赶往金陵。
金陵之地,作为北平以外的,另一个首都,是起义军的势力范围。
起义军的这些人,不但不信任袁大人,对他充满了憎恨,而袁大人诡计多端,对他们也是怀有疑心。
于是,袁大人不愿意去金陵,担心受他们的牵制,便谎称北方形势动荡,需要他来主政,稳固当前的局面。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危言耸听,袁大人便自编自导,在北平策划了一场兵变。
北平的大街小巷,顷刻之间,陷入了战火之中,顿时一片混乱,人心惶惶。
虽然,战争很快就平息了,但是导致一些人员伤亡,也造成不小的财产损失。
不过,对于袁世凯而言,实现野心的道路上,有些折损都是正常的,更是无关紧要的。
他的目的已经达到,那就是留在北平任职。
选了吉日吉时,他提早换上崭新的军装,在一群护卫的簇拥下,踏出小楼的院门。
迎接他的是一队整齐划一的仪仗队,瞬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响彻了数条街道。
老百姓纷纷聚集在路边,互相交流着复杂情绪,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在仪仗队伍的带领下,袁大人来到广场上。他的声音宛如钟声一般,对着话筒庄严地宣誓。
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充满了力量,让百姓的内心为之一振。
仿佛这样一位威严的人物,能给国家带来一线希望。
……
与此同时。
大秦王朝。
始皇帝三十四年,秋风瑟瑟。
大将军蒙恬站在城墙上,瞭望匈奴的动静,
他目光紧锁,肩上的披风在风中飘扬。
远处的草原上,烽烟渐渐升腾,一场战争在大秦的北境边疆,即将爆发。
而此时,秦始皇身穿黑色冕服,正坐在大轿内。
随着车轮轧轧声,缓缓地前行,他带着李斯和赵高,前往辽东督察军队。
快到辽东的城门时,秦始皇叮嘱:
“等下见到蒙恬将军,无论你们听到什么,都不准大惊小怪。”
秦始皇神情有些不安,这一路上,他苦思如何把财政紧张,说给蒙恬听。
军饷虽已备齐,可修筑长城的费用,还需要再拖延一段时间。
李斯笑着回答:“陛下放心,臣求学时,也曾游历四方,必然不会大惊小怪。”
一旁的赵高,连忙附和一声。
恰好这时,他们看到溥仪吃奶这一幕。
赵高啧啧两声,试图缓和紧张的气氛,尖着嗓音说:
“这小皇帝前呼后拥的日子,只怕也不多了,可惜啊,他已经退位了,听他差遣的人,也就是宫里的太监和宫女!”
他的话里带着讽刺,大有替太监打抱不平之势,最见不到有权势的人,瞧不起太监。
李斯斜睨他一眼,没好气地说:“陛下面前,休要妄议!”
李斯深知赵高,不是心直口快的人,今天不知怎么了,竟说话不过脑子。
然而,秦始皇根本没理会他俩,而是在看袁大人宣誓的前后场景。
秦始皇皱了皱眉,自顾自地说道:
“袁大人说这封建王朝彻底结束,也没说将会怎样的改革?这样历史性的时刻,做得很是隆重,可他竟然穿军装?盛装出席,才能彰显隆重!”
“见路旁的百姓,就更是不解了,穿得破衣烂衫,面黄肌瘦,京师之地的百姓,竟这般贫穷不堪?”
轿子驶入城门后,秦始皇的目光,转向整装待发的士兵,眉心顿时皱紧。
这一刻,他决定将财政拮据的状况,完全压下来,不准备告诉蒙恬。
毕竟,让将军踏实地领兵打仗,才是重中之重。
秦始皇无奈地长叹一声,朝代更迭到什么时候,都是一个样子,只要还有战乱,国家就很难昌盛!
……
与此同时。
大宋王朝。
开宝二年10月,阴雨潮湿的天气,让皇宫内的一切,都显得昏沉沉。
在这样的日子里,宋太祖赵匡胤醒来时,只觉得头昏脑胀,还隐隐作痛。
他暗哑着嗓音,对身边的宫人吩咐:“给朕准备一碗醒酒汤!”
宫人闻言,立即恭敬回答:“诺!”
他转头的一刹那,正好看到紫禁城内外的对比,宿醉的不适感,顿时消散了一大半。
赵匡胤边揉按太阳穴,边对一个宫女嘀咕着:
“世人皆说:黄袍加身,权力巅峰!这个袁大人可倒好,穿得不伦不类,威严锐减啊!不过,他是如何扩音的?这是个好东西,气势陡然攀升。”
“国无二日,君无二主,这道理他竟然不知?这政权早晚要翻车,他袁大人能耍心眼到几时?朕更看好那起义军!你说呢?”
宫女完全听不懂皇帝的话,一脸的茫然看向赵匡胤,嘴唇翕动几下,没吐出半个字。
赵匡胤摆摆手,冷笑一声:
“朕真是醉得不轻啊!跟你说这些干嘛?你更感兴趣的,是那个小皇帝的乳娘,对吧,她比太妃、太后,说的话都管用!”
此刻,雨水敲击着寝殿的屋瓦,像是在与皇帝对话。
赵匡胤的眼神有些迷离,仿佛回到那一场惊天动地的战斗中。
他明白,权力是一柄双刃剑,能助人登上顶峰,也能使人陷入深渊。
赵匡胤觉得袁大人,奸诈狡猾的手段,称不上他的野心和雄心,迟早会栽个大跟头,甚至是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