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村,晒谷场上。
石开忙完手头的事情后,便拿起鸟铳,跟着家丁们一起训练。
此前村里缺少远射兵器,石开从洛阳带回来十一张弓,一百二十三杆鸟铳,让家丁有了足够的远射武器。
那些弓箭,箭矢能够反复利用,赵宪挑出来的弓手,每天反复练习射箭。
一百二十三杆鸟铳,石开让黄坚检查挑选后,挑出六十杆可以用的,剩下有炸膛风险的,则交给铁匠铺回炉打造雁翎刀。
现在家丁队有甲三套,石开、赵宪、黄坚一人一件,家丁长短兵器,也都齐全。
唯一的缺憾,就是村里没人会制造火药,导致拿到鸟铳的家丁,不能敞开训练,只能像石开一样练习装填动作和瞄准,不能实弹打靶。
这天,石开在晒谷场上,顶着烈日训练,村口一个身影走过来。
石开认识那人,是他派去县里打探消息的周侃,不禁停下了动作。
这时周侃也看见了石开,颠颠的跑过来,“公子!”
石开见他满头大汗,喘得厉害,估计是一路跑回来,带他到水井旁舀了瓢水递给他,问道:“你怎么回来呢?”
周侃喝了口水,抹了抹嘴,心里很感动,“是李头让我回来告诉公子,县里到了一队洛阳来的官兵!”
石开心头一紧,皱起眉头,心道:“密县又不闹贼,洛阳的官兵到密县作甚?”
石开想了想,神情严肃问道:“来了多少人?知道谁带头吗?”
周侃道:“来了两三百人,是谁带头,还不清楚。他们进城后便开始糟蹋百姓,到处抢东西,把我们店里的杂货也抢完了。”
石开沉吟片刻,怀疑这支官军是为了对付自己。
因为李自成在豫西闹得很凶,闯军沿着洛水而下,很快就会逼近洛阳。
这个时候,洛阳的兵力很紧张,官府正从饥民中拉壮丁抵御李自成,兵力明显不足,不可能平白无故,派遣官军来密县这种偏僻的地方。
石开沉吟片刻,便沉声道:“我知道了,你回县里告诉李顺柱,让他给我盯紧这支官军,打听清楚他们来干什么,有消息立刻告诉我。”
周侃连忙点头,又舀了瓢水咕噜咕噜喝完,“公子,我这就过去!”
石开拍拍他肩膀,本想让他吃顿饭再走,可想到官家对村子的威胁,他能安抚一句,“辛苦你了。”
周侃受到关心,满脸的笑容,他虽然又累又饿,还是又一路小跑着往县城而去。
石开等他走远,便叫来赵宪和黄坚,沉声道:“县里来了三百官军,我怀疑是冲着我们过来。”
现在石家村的家丁队,在县里绝对首屈一指,不怵任何人,可面对官军,那就不够看了。
石开看着两人神情,心中知道答案,可还是问道:“如果他们真是冲我们而来,家丁队能不能击败他们?”
两人对视一眼,赵宪道:“悬!我们人数没有优势,正面交手肯定没机会!”
黄坚摊手道:“家丁训练时间太短,关键没见过血,我看也悬!”
石开沉默一阵,然后吩咐道:“你们接着训练,我去趟大騩山!”
赵宪道:“公子想找袁时中帮忙?”
石开颔首:“以防万一,我先同袁时中说声。他那边有好几百人,请他帮忙,我们至少人数上有优势。”
赵宪和黄坚对视一眼,赵宪道:“这几年官军战力下降得厉害,若是我们有人数优势,再避免硬拼,机会还是很大。”
“那你们训练!我这就出发!”语毕石开便回到村里,去准备一点礼品带到山上去。
赵宪看石开进村,想着村子可能面临的危机,忽然大吼一声,“各队对抗演练!”
石开将大騩山让给袁时中后,袁时中同饥民们便在山寨内安顿下来。
如今一个月过去,大騩山已经面貌一新。
山上的生存条件,比不上平原,好在这里没官府收税,没地主收租,饥民们开垦一些土地种菜,采集山上野菜野果,捕捉野味,再下山干点打家劫舍的副业,暂时还饿不死。
石开要请袁时中帮忙,而且还可能是兑付官兵,自然要带一点礼物过去。
从洛阳回来后,石开决定大明在中原的统治将要崩溃,所以原本要交给县里的田赋和三饷,石开都不打算交了。
百姓交税,官府拿了百姓的钱,就该庇护百姓太平,可现在官府显然做不到这一点,
石开决定不交税,那么今年秋收,村里的粮食便能全部留下,不用出售粮食换银子交税了。
这也就是说,等到秋收后,石开手上的粮食,便会比较充足。
因此石开让人准备了两车粮食,骑着骡子,带着一队护兵,直奔大騩山。
大騩山是石开夺来,袁时中占据这里后,怕于大忠杀回来,所以对山寨防守比较严密。
石开一行才到山脚,便被岗哨发现,而岗哨听说石开送粮食过来,立刻就飞报袁时中。
不多时,石开带着车辆抵达寨门前,袁时中匆匆出来迎接,“公子,你这是?”
“袁兄,我给你送粮食来了!”石开面带微笑,给属下一招手,石大用把车上的破布一揭,上面摆着一袋袋粮食。
袁时中觉得自己是遇见好人了,感动得眼眶泛红,拱手抱拳,“公子,如今年景不好,山下赋税很重,你们日子也不好过,我不能老让你接济。毕竟,公子也不富裕。”
石开上前握住袁时中的手,真诚道:“我以袁兄是豪杰,今日怎么如此不爽快。这粮食也不多,我看不少兄弟脸色都黄了,让弟兄们吃顿饱饭吧!”
袁时中闻语,不再推辞,他转身吩咐,“弟兄们,石公子又来给我们送粮了,大家集合,迎接石公子入寨。”
山寨内的汉子们,欢快的集合,欢迎石开到来。
袁时中请石开进入,“公子雪中送炭,这份恩情,袁某铭记于心,今后有什么用得上我的地方,公子一句话,袁某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