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安西兵日记
  4. 第117章 蔡州
设置

第117章 蔡州(1 / 1)


进入九月,在裴度全力督促下,北路狠狠的打了一场,据说双方皆死伤过万,很是惨烈,虽然打了个平手,但淮西军明显后劲不足,主动放弃郾城外围后撤到城南,朝廷兵马逼至城下。

北路杀得血流成河,唐邓的秋税也开始征收,邓州很安稳,没有必要再派驻兵马,安西军主力调来唐州,烦了和旭子各领一半。

他一直在慈丘没离开,因为局势发展比他预想的还要快,在他有意纵容下,那条小路已经完全公开,百姓和商贾越来越大胆。

不断有淮西百姓从那里过来,开始是零星的人,很快发展到成群结队,一开始是晚上,后来大白天就拖家带口的翻过土岗,到郾城之战打完,唐州和蔡州都开始征收秋税,过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烦了来者不拒,唐州还有大量荒地可种,就算唐州不够,邓州也有,无非多用些粮食而已,无所谓。

从百姓口中得知,吴元济征税征丁已经丧心病狂,简直毫无底线,还立下各种规矩,比如不许交头接耳,不许议论战事,不许胡乱走动等,动辄就杀人,其实烦了挺佩服他的,这种压力之下他竟然还没疯掉。

安西军每日操练,烦了一点不着急,他不急,文城栅守将吴秀林却急了,拉着小伙伴陈光洽日夜商量,怎么办?

郾城眼看守不住了,淮西所有的兵力都在往北路调,咱们这边没人管。本来三千兵防守文城栅没问题,可现在寨内哪还有三千人,都跑了五六百了。

没跑的人也没了坚守的心思,慈丘什么情况都清楚,安西军又不祸害百姓,咱们跟了杨大帅,也跟唐州一样缴税分地过好日子,再跟吴元济混下去没有好下场。

士卒们一开始还遮掩着,后来干脆也不装了,光明正大的嚷嚷,“干脆投了杨大帅算了”。

事情明摆着,现在投还能混个临阵归附,再拖下去得当俘虏,甚至被人当做投名状。老哥俩自然不想给吴元济陪葬,便让丁士良去牵线,我们愿意归顺朝廷,能给什么条件?

他们信心满满,文城栅毕竟是淮西门户,杨大帅肯定会热烈回应,却被现实打了脸,丁士良跑了五六趟,连杨大帅的面都没见到。

“到底怎么说的?总得给个痛快话吧”。

丁士良苦笑道:“我连胡将军都没见到,哪来的痛快话?”。

吴陈二人完全摸不清杨某人的套路,这么重要地方的守将主动归顺,不说高官厚禄,总得有个态度吧,哪有这样爱搭不理的?

陈光洽道:“实在不行,咱就整军备战,先把北边那条路截断!”。

吴秀林脸上有些尴尬,“还是再商量商量吧……”。

整军备战,说的容易,寨里还有多少人能真的出力?那条小路更没法截断,不说别人,自己家族长都不干。

哥俩没了主意,丁士良低声道:“将军,我今天在那边看到一个人,当时只觉得眼熟,现在想想,好像是县令老爷的随从……”。

“啊!”,陈光洽一惊,脸色数变,猛的回过神来,一拍桌子道,“那老小子要卖咱们!”。

事情明摆着,吴房县如今这个情况,县令肯定知道,他也知道文城栅恐怕是守不住了,所以提前派人去联络杨大帅……

吴秀林也反应过来,“这个老王八!”。

陈光洽道:“慈丘沿小路到吴房县城只有六十里,安西军若是从小路拿了吴房县,咱们文城栅……”。

吴秀林拍着大腿道:“这如何是好……”。

陈光洽沉吟许久,低声道:“大哥,马鞍山四栅守将李佑是你结义兄弟,朗山县尉也与你相熟,干脆拉了他们一起!”。

文城栅,马鞍山四栅以及朗山县便是蔡州的西路据点,他的意思是干脆一起拉上,投降要有资本,资本越多,回报越丰厚,文城栅军心已经不稳,安西军拿到吴房县这里也就没了价值,可若是能带着马鞍山和朗山县一起投,那分量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吴秀林已经决定了要归顺,自然不怕本钱大,立刻写信让丁士良去联络,陈光洽则亲自出马去慈丘。

到九月十六,烦了一口气发出十几封告身,吴秀林是正五品,陈光洽和李佑从五品,朗山和吴房县令以及丁士良正六品,后边还有几个八九品的小官。

有了告身,意味着成为大唐朝廷承认品阶的官员,有俸禄,但具体任命得等安排。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蔡州穷困,朗山吴房二县紧邻唐州,安西军不骚扰百姓的名声早已传开,他们已经失去了死守的最大理由。

如今淮西北路吃紧,投靠唐州安西军,比被那些节度使祸害可强多了。

烦了给他们的命令是:老实等着,什么都不用做。

又给旭子去信,向他说了计划,让他做好出兵准备。现在不是出兵的时候,还要再等一等。

到目前为止,安西军没有一兵一卒进入蔡州境内,吴元济眼中只有当朝宰相亲自督军的北方大军,哪还顾得上西路。

也是在九月十六这天,阿墨随车队进入蔡州城,跟安西军能说上话,救了不知道多少蔡州人的性命,还能搞来粮食,在这里,粮食意味着一切。

蔡州,古称豫州,历来是产粮富庶之地,开元时有五万多户,如今官册只有一万户出头,到底还有多少人,估计吴元济都不清楚。

夯土城墙低矮陈旧,城门残破,城内百姓更是穷苦,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卖儿卖女的随处可见,城正中一片高堂大屋,有高墙隔开,那座内城便是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的府邸。

车队一路穿行到达一处院落,卸下粮食装好绢布,明天就可以启程回去,与之前相比,入股的又多了两家,为了路上方便,也没办法,好在利润丰厚,依然是好买卖。

店铺掌柜陪笑道:“先生,我家主人得了条肥鱼,想请先生去吃”。

阿墨笑道:“刚要去走走松散一下,晚间吧,行不行?”。

那掌柜笑道:“行!”。

晚上有宵禁,阿墨问行不行,是在试对方实力,看来杜家确实有些门道。

带了四个手下走向街上,那掌柜跟了过来,“小的陪先生走走,免的有不开眼的打扰”。

阿墨问道:“杜家在蔡州多少代了?”。

掌柜道:“主人是第十六代”。

阿墨点点头道:“这兵荒马乱的,也不容易”。

那掌柜低声道:“咱们家知道先生的本事,以后还得靠先生庇护”。

阿墨笑道:“这话见外,都是朋友,互相帮衬”。

“对对对,互相帮衬,互相帮衬……”。

绕着内城走了一圈,与那掌柜说了不少闲话,回到店铺时天已经黑了下来,坐车去往杜家,与家主一直吃酒到半夜才回。

次日清晨,车队正要出发,他拿出一封书信交给商号的手下,低声道:“尽快送去慈丘!”。

“墨掌柜,你不回去?”。

“我觉得这里不错,想再住些日子”。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