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秀莲抹了一把泪说道:“娘,现在我的日子过得不错,您和爹也放心吧。”
“莲呀,别怪爹娘,你大哥不在家,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你大嫂做主,我和你爹有心无力呀。”邹老太叹气说。
邹氏不想让老爹老娘为自己担心。
“爹,娘,大哥和大嫂对你们好就行,我自己的日子自己过,几个孩子都长大了,珠儿也懂事,爹娘就别为我操心了。”
正说着呢,院子里响起了一阵清脆的说话声:“大姑,你叫我来干啥,我在家绣帕子呢,过几天要拿到集市上卖的。”
蒙氏从灶房出来,把那女子拉进了灶房。
邹氏的视线从窗户那收回来。
这个女孩子,她是认识的,是蒙氏的娘家侄女。
蒙氏的娘家也是邹家庄的。
那姑娘身子苗条,样子长得也清秀,应该有十四五岁了。
“吃饭了!妹子,吃饭了。”蒙氏在院子里喊。
邹氏大哥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十三,一个十岁,坐在桌子边。
沈明珠他们三个站在灶屋里。
蒙柳叶在一边帮着蒙氏忙活着。
“好了,都坐下吃吧。”蒙氏笑着招呼。
“大姑,就这三个菜吗?”蒙柳叶低声问道。
蒙氏偷偷用胳膊肘顶了她一下,朝她努努嘴。
邹氏走了过来,看了一眼饭桌。
不大的饭桌上放着五个菜,一个炖干蘑菇,一个炒干萝卜片,还有一小盘炒鸡蛋,鸡蛋很少,盘子里都没有装满。
邹氏的脸色淡淡,那干蘑菇和干萝卜片,干巴巴的一点油水也没有。
还有桌上摆着的黑面馒头,硬邦邦的。
娘家人平日里也不吃这个吧。
大哥在镇上做工,每个月不少的工钱。
二哥在镇子上做工,每次回来都给爹娘钱。
他们的日子不应该过成这个样子呀。
再看那柳叶,一脸的不可思议。
邹氏笑了笑说:“我们真的吃过了,你们吃吧。”
五明领着妹妹和姚祁喆听了这话,已经出了灶屋。
蒙氏有些尴尬说:“那再吃点,家里没有油了,我给你大哥说了,今天让他买油回来的,没承想你们就来了,真是不凑巧。那鸡蛋本来是留个爹娘补身子的,天冷了鸡不爱下蛋了。”
邹氏真想拉起孩子们就走,但又怕爹娘心里难受。
她压了压火气说道:“大嫂,我们来的时候,在镇上吃了牛肉拉面,不饿,你们吃吧,我在陪爹娘说两句话,就该回了。”
“莲……”邹老头脸色白了又白。
沈明珠他们三个一看,跟着邹氏回了老太太的屋子。
“大姑,您怎么能这样呢,大郎姑姑远道而来,你就做这三个菜,还一点油水也没有,人家拿来的那五花肉还有那一捆子布料……”
邹氏就当没有听到一样,快步走了出去。
老太太又开始抹泪了,邹氏心里难受的不行,三个孩子可怜巴巴地看着。
过了一会儿,蒙柳叶笑吟吟地走了进来。
“姑,您这么老远地来了,多和大娘说说话吧,我大姑让把这点心拿来,给孩子们吃。”柳叶落落大方地说。
把点心放下,她拉起沈明珠的手问她几岁。
沈明珠乖乖作答,看着眼前长相秀气的姐姐,心里多了几分好感。
“好孩子,你也吃一块!”邹老太递了一块给柳叶。
“大娘,您吃吧!我刚吃过饭,过来遛个弯。”说着又退回给了邹老太。
蒙氏端着一壶热水过来了。
“妹子,你们不吃饭,喝口热水。”蒙氏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异样。
她看到了炕上放着的糕点盒子,脸上的笑马上隐了去。
“这点心,我打算留着的,快过年了,你大哥在镇上做工,好多关系要打点的……”
“大嫂,这个是我买给爹娘吃的,不是给你送礼的。”邹氏终于忍不住了,开口说道。
“爹娘平时吃的好,穿得好,多吃两口点心能当做什么,我们家没有你家那么排场,平时还有点心吃。”蒙氏看了一眼老太太,不满地说。
“大姑,这点心是我拿来给孩子们吃的,你这做舅母的就是这么待客的吗,你回了我家,我娘是怎么对你的。”柳叶气的眼都红了。
她觉着大姑做的太过分了,把他们蒙家的脸都丢了,大姑家过的不差,平时也不抠门,今天这是怎么了。
“你这孩子说什么呢?胳膊肘往外拐呢,你到底向着谁呢。”蒙氏气的要去拧柳叶的胳膊。
“我谁都不向着,我向着理说,哼!我再也不到你家来了。”
她又转向了邹老太和邹氏说:“大娘,大郎姑姑,我还有事,先走了。”
柳叶起身就要走。
邹氏跟了出去,快走两步追上了她。
“孩子,你别生气,我们真的是吃过饭才来的,可别伤了你和你大姑的和气呀。”邹氏说。
借着柳叶姑娘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她心里舒坦了很多。
她才不怕伤了她们姑侄之间的感情呢,她有自己的想法。
柳叶这个孩子,心直口快,性子爽利,她很喜欢。
“姑,我回去跟我爹说,我大姑太不知礼了。”柳叶气愤地说完,就走了。
蒙氏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嘴里嘟囔:“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呀,但凡家里的银钱充裕一点,我何必这么抠门呢。”
“老大媳妇,家里的钱都在你那里,老二回来给我们的钱,也都在你手了,你还说没有钱,没钱你去成衣铺子买新衣服穿,没钱你去县里的脂粉铺子买流行的脂粉。”
老太太气的胸脯子上下起伏。
邹氏又赶紧回屋劝爹娘。
蒙氏一咬牙眼圈一红:“你们都欺负我,亲闺女来了,就开始糟践我了,我怎么这么命苦,嫁了个这样的人家,家里穷的要死,还要接济外人,我还有两个儿子呢,日子可怎么过呀。”
蒙氏呜呜咽咽地哭了。
邹氏心里直发堵,这就是她不愿意踏进家门的原因。
每次回来,爹娘必然受气,闹的家里鸡犬不宁。
安慰了老头老太一番,他们上了牛车就回去了。
她不见两个老人,心里惦念,见了又心堵。
家里的瓦房渐渐消失在她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