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科举之扶摇直上九万里
  4. 第312章 玻璃大卖
设置

第312章 玻璃大卖(1 / 1)


李延清这边计划着带自家媳妇儿子和太子殿下去海边。

那边朝廷呢?就是在忙着玻璃的事。

玻璃窑建好之后,烧出来的第一批玻璃,就是按照御书房的窗户尺寸烧的。

在祁连澈的催促下,工部的官员研究了会儿,用最快的速度把御书房的糊窗纸换成了透亮的玻璃。

于是,御书房成了大祁有史以来,第一间拥有玻璃窗的房间。

玻璃窗刚刚装好的那段时日里,祁连澈天天传召不同的臣子到御书房来议事。

商讨国家大事是首要的,其次便是炫耀他的玻璃窗,再次是为了给玻璃窗打开销路。

大臣们一批又一批的进出御书房,对御书房熟悉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御书房的变化。

而对御书房不熟悉的人,在明白了自家皇上的暗示之后,也发现了御书房的变化。

这下好了,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他们的皇上的御书房换了一种可以让房间无比透亮的窗户。

而且新换上的这种窗户,再也不用担心有人用手指舔了一下口水,就可以在窗户上戳洞了。

这还只是祁连澈,变相宣传玻璃的第一个策略。

玻璃窑烧出的第二批玻璃,祁连澈吩咐工部的人,在御花园按照李延清给的图纸建了一间暖房。

暖房落成之日,由咱们的皇后娘娘主办了一场宴会,地点就在暖房里。

各家的夫人小姐,在那一日齐聚一堂,都分外惊奇的感受着这一间神奇的暖房。难得的,那些小姐夫人们没有发生一些龃龉。

有了皇上和皇后娘娘的推波助澜,这一下,玻璃在京城绝对火了。

火到哪种程度呢?

京城里有头有脸的人家,各家各院都在讨论着稀罕的玻璃。哪家老爷不想要一间透亮的书房呢?哪家的夫人小姐不想要一间漂亮的暖房呢?

就连工部负责上玻璃窑的人,每日都能收到成百上千的帖子。

无一不是在询问关于玻璃的事,亦或是询问订购玻璃之事。

那玻璃窑的负责人,看着自己书桌上那一大堆一大堆,往日里不拿正眼看他的大人物,派人送来的帖子。心里只觉得解气又痛快!

无论他们多么想要玻璃,可皇上有旨,他未下令之前,不许贩卖玻璃。

那些各府负责采购玻璃的人,这才遗憾而归。

毕竟玻璃再好,也没有人敢违抗皇上的命令!

祁连澈命令玻璃窑加紧烧制玻璃,他要在屯够足够量的货后,统一开售。

并对外宣称,这玻璃得来不易,在烧制过程中极易失败,因此,这玻璃十分珍贵。

既然珍贵,那他换一种出售方式也是理所应当的!(由此可以看出祁连澈是个奸商。)

所以,他决定每月一销,不接受预定,只接受现场抢购。

每个月固定玻璃数量,谁若是想要,只能参与到抢购的队伍当中,最后价高者得。

但是,想要抢购玻璃,必须要获得玻璃抢购券。

这玻璃抢购券也不贵,也就一百两银子一张。由户部统一发售,不讲价,不议价。

其实说白了,这玻璃抢购券,也就是一张门票。

那些想买玻璃的人家,怎么办呢?

还能怎么办?买呗!

反正他们连玻璃都买得起,又怎么可能差那一百两银子。

他们要是敢不买,家里的夫人闺女怕是要闹上天!

经此一事,玻璃还未正式出售,户部就已经赚的盆满钵满了。

毕竟,这玻璃抢购券可是无本的买卖!

哦,他们得出一张盖过章的纸,这张纸和印章还是有成本的!

真的,虽然成本对比销售价来说,只有那么一点点点点点点点。

哈哈哈哈哈!

这一大笔银子的入账,可把咱们的户部尚书胡康给高兴坏了。

他任职户部尚书这么多年,头一回觉得这银子来的这么容易!

这段时间,他都不用做什么,就守在户部,等着人送钱来就可以了。

他啊,顶多就是费了点口水。

哦,点银票的时候费的!

四月中旬,玻璃第一次开售。

好家伙,那场面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好不热闹。

这一下子,把全京城所有的富贵人家都聚集在一起了。

这要是有反社会的不法分子,就这一天,就可以把他们一锅端了。

其实那些富商是可以派管家来的,可他们就是想一睹,这被人传的神乎其神的玻璃。

这要抢购的人那么多,还不知道自家能不能抢到呢。

所以呀,为了一睹为快,这才亲自来了。

本次一共出售三千块玻璃,每一块玻璃都是两米长乘一米宽的玻璃。

单块玻璃的定价,祁连澈仔细思虑了一番,决定定价二十两银子一块。

三千块玻璃全部卖出的话,一次性则可以收到六万两银子。

除去人工和其他成本,这玻璃的纯利润还是高的吓人。

由于这卖玻璃的钱,九成全部归入国库,所以,这玻璃就没有纳入税收项目中。

这每个月都有几万两的固定收入,户部尚书胡康都快乐的找不着北了。

玻璃一经开售,见过玻璃的真面目后的富商们,心中发狠誓,要拿下这第一批玻璃。

没听刚刚主事人说的吗,这可是除了皇宫里头,现世的第一批玻璃。

他们真的抢到了这批玻璃,那他们岂不是最先与皇上的品味对等的了!

就这,还不抢?莫过于多花些银钱罢了,他们最不缺的可就只剩钱了!

后面买玻璃肯定会便宜些,可哪有第一来的香啊?

能成为第一批拥有玻璃暖房的人,说出去多有面儿啊!

抢,必须抢!

于是,这第一批正式开售的玻璃在富商们的抬价下,硬生生卖出了三十万两的价格。

每一块玻璃的单价都涨了五倍。要不还得说是商人有钱呢!

这一场竞争,当官的反倒没有抢到。全被富商给拿下了。

当官的原还想争一争,可是等价格上去了之后,谁还敢争?谁还能争?

一来他们没有那么多钱,二来就算他们有那么多钱,谁敢冒这个头?这不是明摆着告诉大家,他们家有点猫腻嘛!要不然他一个当官的,哪来的那么多钱?

这………玻璃是有了,只怕到时候小命还在不在,可就不好说了。

祁连澈知道玻璃开售,一直在御书房等消息传来。

“皇上,皇上,好消息呀,好消息!”

“还不快说。”祁连澈没好气的催促道。

“今日玻璃出售的情况特别好,卖出去的价格远超皇上的定价。各家富商的哄抢,那价格翻了五倍呢。就今日这一天,就收入了三十万两银子。”

“好,哈哈哈哈哈,赏,尤其是玻璃窑的师傅们,重赏。还有李爱卿,他是头等功臣,重重赏!”

祁连澈爽朗的笑声传出了御书房,消散在弥漫着花香的空气中。

京城这场玻璃争夺之战,远在庆阳府的李延清一无所知。

他这会儿正带着媳妇儿,儿子们和太子殿下,逛新修建的贝壳工艺厂。

两个小家伙看着栩栩如生的贝壳工艺品,惊奇的瞪着双眼。

这个也可爱,那个也漂亮,那两双小眼睛看得眼花缭乱的,都看不过来了。

“哇,哇,哇………”

哎,又开始了,兄弟俩的那小嘴巴就没合拢过。

从踏入工厂开始,兄弟俩就开始“哇,哇,哇,哇……”见到什么新奇的东西,都要哇一声。

那什么,李延清跟在他们兄弟俩身后,莫名想到了那句诗————听去“哇”声一片。

此情此景,这句诗的意境放在这儿,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

太子殿下放下手里的贝壳雕塑,偏头看着李延清,“老师,这开办贝壳工艺厂的主意又是您想的吧?”

“真聪明,这都让你猜到了。”李延清哄小孩子的语气,笑着说道。

“老师,您真厉害。这贝壳想必伴随着沿海村落的百姓生活了很多年,可他们这么多年都没有想到这点子,结果你一来就想到了。”太子的眼里满是钦佩之意。

李延清抬手揉了揉太子殿下的头,温和的教导他,“作为地方官员,改善百姓们的生活,提高百姓们的生活质量,是首要职责。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完成我们的职责呢?这就需要我们去创造,有条件就在原有的基础上,让其更上一层楼;没有条件,我们就创造条件。

就比如这贝壳工艺品,这就是海边原住民的原有的条件,我只是在这基础上,将其加工了一下,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还有重要的一点,那便是我们不仅要创造,还要会发现。发现这一词说来简单,可要将发现的东西,变成有价值的,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这需要人生阅历的堆积和思维的散发,平日里多观察,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就是这一件小事,也许就能带来不一样的影响。

单单发现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去思考它的可能性。就像我这次发现了漂亮的贝壳,如果我不围绕这个贝壳去思考,可能也就没有现在的这一座工厂了。”

“我明白了,老师。”

“既然明白了,那老师给你布置一个课业,回去之后写一篇文章交给我,心得也好,策论也罢。你能有所收获就好。”

“知道了,老师。”

“乖,你作为储君,在未来你的肩上担负着万万百姓,他们都是你的责任。享受了百姓们的供奉,就要为他们所思所虑。

老师希望,在你的心里,百姓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今日老师送你一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才是根本。”

“学生谨遵老师教诲,学生回去之后定把这两句话写下来,挂在书房里,日日警醒自己。”太子对着李延清,规规矩矩的做了一个学生礼。

“老师相信你是一个好太子,日后也能做一个好君主。”李延清把他扶起来,拍了拍他的肩,欣慰的说道。

额,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也就李延清说的如此坦荡吧!

说到底,还是对皇家没有多少敬畏之心。

在他看来,权力更迭不过是自然现象,太子长大了,迟早要做皇帝的。

那他提前说一说,又有什么关系?

额,确实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有点大不敬而已。

参观完工厂,李延清就带着他们去晓风湾了。

他已经和平平安安说好了的,要介绍新朋友给他们认识。

况且,明日他还要带他们去赶海呢。

这几天,他们过得可愉快了。

愉快到,平平安安都不想离开晓风湾了。赶海多快乐呀,他们还没赶够呢。

可他们两个小鬼灵精,有什么办法呢?还是得随着自家爹娘离开呀。

但凡他们年纪大一点,他们不想离开,李延清都能派人守着他们,让他们在这玩。说到底,他们的年纪还是小啊,做父母的怎么能放心呢。

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庆阳府府城,来的时候,他们走的另外一条道,根本就没有经过府城。

李延清陪着他们玩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要吩咐给三个府的知府。

那就是,在三个府的府城修建文化交流中心。

荆禾郡的文化交流中心办的那么成功,没有理由不在其他府推行。

于是,他在马车上,奋笔疾书。

把关于文化交流中心的所有详细要求都一一写下来。

到时候,就让知府根据他这份要求去修建。

这修建的银子嘛,还是老规矩,老办法,向富商们众筹。

官府有了银子,商家有了名声,互惠互利,妙哉妙哉!

到了府城,李延清当即与庆阳府的知府商量了这事。

并给他下了死命令,要求他办好这件差事。

这当了老大,就是安逸。

就干个统筹策划的活,剩下的自有人去干。

虽说这事儿有点费脑子吧,可也比他当初那般既费脑子又费体力,来的安逸。

哎,这不,刚刚费完脑子解决了,勋阳府绵羊苗和草药种的事,又要忙活着庆阳府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的事儿了。

他呀,天生就是个劳碌命,根本闲不下来!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