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开恩科旨意的这段时间里,李延清在家辅导团团学习,顺带教圆圆识字练字。
在李延清的建议下,林氏也让李延致教她识字练字。
其实林氏当初来到李家后,李母也曾教导过她一段时间,她也是认得些字的,只是没等她认识多少,李母便怀孕了,也就没有精力再教导她识字。
而林氏当时已经长大了,与李父要避嫌,所以不便由李父来教导她。
这会儿要重新识字练字总是要吃些苦头的,毕竟年纪越往上长,记忆力在渐渐变弱,精力也不如小时候旺盛。
唯一的长处便是注意力要比小时候集中,而且集中的时间更长。
在李延清教会圆圆《三字经》和《增广贤文》后,时间已悄然翻越到了年后,朝廷也终于下达了开恩科的圣旨。
恩科开设在今年的六月,李延清他们这一科运气好,会试不是在寒风凛凛的二月举行,这是别人想都不敢想的好事。
往年会试时总有那么几个考生是被盖着白布抬出考场的。
被抬出来的考生一是因为天气恶劣,二是因为考生身体素质差,没能坚持到考试结束。
不过事情都存在两面性,李延清他们不用遭受恶劣天气的洗礼,少了天气对考生们的影响,也就说明这一次考试,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会大大降低,相对的对自身学识的考验会直线上升。
这是一场真正的文化实力的比拼,赢了便欢喜雀跃,输了只能带着遗憾下一次再来。
得知了恩科的具体以消息后,李延清便带着哥哥嫂嫂和团团圆圆收拾着行李,还打点了家里的家产。
一开始,李延致和林氏对于一家人去京城生活还有些犹豫,当听到李延清说:哥哥嫂嫂,你们难道都不想看一看我中了之后打马游街的场景吗?一辈子可就只有这一次机会,而且等会试结束,你们是不是也得给我张罗一下我的婚事。
李延致和林氏果断下定决心,举家搬至京城,等他们老了再回李家村养老便是。
家里的药田、田地需要找人代为管理,特别是药田,对李家来说意义非凡。
这是李家爷爷奶奶给他们子孙后辈留下的重要财产,也是李家的子孙怀念爷爷奶奶的一个标志性地点。
好在,李延致在李延清去参加乡试之前,听了李延清的话,开始培养管理药田的人,只要管理药田的人培养好了,懂得怎么照顾药田里的药材,那药田的处置就很好办了。
田地的话很好处理,村子里基本上都是侍弄田的老手。
李延清和哥哥嫂嫂商量过了,他们打算把自家的田交给族里来种,他们家没有人在李家村的时候,那他家田里所有的产出都用来供族里的孩子们上学读书。
只要李家村能多出几个读书人,那李家村的未来,肯定要比现在要光明敞亮的多。
而且李家村的读书人多了,总会有人想要参加科举,只要入了官场,那都将会成为他的帮手,不至于让他在官场上孤立无援。
他们是一个族里出来的,不管是在官场上,还是在其他人眼里,他们都是站在同一条线上的,他们生来就是同盟。
把家里的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李家一家五口和决明苏木二人,包袱款款的上京去了。
经过半个月的颠簸,李家一行人终于到了京城。
他们出发的时候,白马郡都已经开始化雪了,这会儿到了京城才发现,京城的气温低的吓人,而且还在不断的飞雪飘扬。
李家人在路上商量好了,到了京城,就先在客栈里安顿一晚,第二天一早兄弟便出门去寻牙行,问一问有没有小院子出售。
团团和圆圆从来没有离开过家,出这么远的门,一开始还在马车上兴致勃勃的观赏着外面的风景。可当马车行驶了七八日后,便整日奄奄的,一日总要问上那么两三四回:什么时候才到呀?还要坐多久的马车啊?
团团还好些,毕竟都虚岁十二岁了,可圆圆才三岁多,把她整日拘在马车上,不哭不闹,已经算很乖了。
看着圆圆奄奄的没有精神的样子,可把李延清他们三个大人心疼坏了。
本想到了京城之后好好犒劳一下团团圆圆,结果刚到京城,团团圆圆就被京城的繁华迷了眼,顿时又精神了起来。
果真是小孩子,精力旺盛,那情绪也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就跟六月的天似的。
连日来的赶路,让一家人疲惫不堪,吃过饭后,便各自回了房间睡眠。
团团圆圆嘴里说着不睡不睡,真等躺到床上,没几分钟便打起了小呼噜。
李延致和林氏也无力再笑话兄妹俩,闭着眼睛,头一歪便睡着了。
一家人直接睡到了日上三竿,完全没有想得起今日还要去询问买院子的事情。
在醒来吃过中午饭之后,这才慢悠悠的向客栈的掌柜打听靠谱的牙行。
那掌柜也是一个热心肠,听了李延致的询问,得波得波得波的说了一大堆,不只说了哪家牙行靠谱,还说了去各家牙行的路该怎么走。
谢过掌柜之后,李延清和李延致带着决明和苏木前往牙行干正事去了。
正当李延清他们在找寻牙行的路上迷路时,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