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新汉情,恨不逢时
  4. 第170章 天使符命
设置

第170章 天使符命(1 / 1)


那一年是居摄三年(公元8年)。

像是雨后春笋,各处神迹怪象频出。

先是广饶侯、皇家宗室刘京报告说齐郡临淄县昌兴亭长,辛当一夜之间连做数梦,梦见有仙使通知他,要拥护摄政皇帝即位真皇帝,为了证明这不只是一个梦,那仙使表示会在昌兴亭中凭空变出一口井以佐证。

第二日,他领着人去瞧,在仙使所说之处果然一夜之间多出了一口百尺深的井,以现下之能力,当地最牛逼的钻井队伍也无法连夜干出这等活。

紧接着,巴郡凭空出现一只石牛,瞧着似乎浑然天成,不似人工所雕凿。石牛角上挂着一个包袱,内有铜符、帛图,图上书写着:天告帝符,献者封侯,莽承天命,用神令。

还有右扶风之地(是“扶助京师,以行风化”的简称,是现今扶风县),出现一块石头,上书:莽为真天子。

等等,继几年前的遍地祥瑞之后,忽然间各处不断上报符命异象,皆指向王莽。什么石牛、怪石等也被当成了天命之宝送到京城,一时之间众议沸腾。

其实王莽只是安排了几处的异象用来制造舆论,打算让迷信的底层先生出并接受自己才是真命天子的潜意识,方便自己最后应命登基。

武帝时的经学大师董仲舒开创了一套“天人感应”的神学论,为荒谬不经的天意符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刚受过符命之益的王莽便是打算用迷信的符命来为自己继续造势,这时代的底层民众对于迷信那可是极沉迷的。

出乎意料,在那几个符命之后,居然有许多人自发地替他装神弄鬼造势。

而且各处官员都很积极地将不断出现的异象之物护送来长安,更沿路宣扬。

一时之间,全国各地的茶余酒后,都在讨论王莽的天命。

甚至有长安城中的官员在一次聚众醉酒之后,更是醉狂豪言:“以安汉公之德行,为何还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兴兵谋反?还是因为他权力太小,什么摄政皇帝呀,干脆去了摄政,做个名正言顺的皇帝,我看谁还敢随便扶起个不三不四的所谓汉室血脉来造反?!”

这话放在哪个朝代都是大逆,但此时,在这到处都在推崇王莽的长安城中,没人会拿这种说王莽好的逆言来作什么文章。当时一起饮酒的官员们只是吓得将他拉回私宅,直呼下次喝酒切记微醺,切莫酒后失口。

他可不是真醉酒失言,装醉一探,众官员的掩护反应让他知道那些官员们也是认他的“醉言”。

到处都在吹王莽当为天子的风,起初王莽还象征性地警告百官切莫跟着不知情的民众一同非议,当以国事为重,不要跟风一时谣言。

可从低层、中层、官场,一直到长安城中的高官们,议论这事的人越来越多,身为大贤之人的他总不能把所有人都抓起来处置吧?

好像是管不了了,他干脆也便不管了,只管埋头做着自己的事。

这些风声,连深宫中几乎足不出殿的王政君也听到了,听得她心惊意悔。

她害怕了,害怕刘家江山真在自己手中易了主,还易到自己娘家。若真如此,百年之后,自己如何面对刘氏列祖列宗?

她后悔了,后悔让王莽当这所谓的摄政皇帝。

可大势之下,她已无能为力;只能继续装作不知,盼着众人只是说说就行,可别像之前推他当摄政皇帝一般真敢推他当皇帝。

盼王莽能抵得住舆论,能在合适的时候将皇位还给刘婴,让自己不致遗有骂名。

可事情会如她所愿吗?

自然不会,暗流四涌,风波愈演愈烈,岂能没有大浪翻腾?

那日,负责值守汉高祖刘邦祠庙的仆射,夜深难寐,依着往常的性子自斟自饮,借着酒劲昏昏沉沉正要入睡间,却忽闻庙外有人高呼来人。

这种地方莫说是晚上,平日里连白天都甚少有人来的,这深更半夜怎会有人?

那位仆射大吃一惊,拖着昏沉的身子冲门外高喊何人。

庙门之外,一声高冷威严之音响起:“天使送符诏而来,还不速速出来迎接!”

最近轰轰烈烈各地显符,竟显到汉高祖的庙里来了?

八分酒意去了三分,仆射忙将庙门打开,朝外望去,果望见庙外的月下立着一服饰怪异之人。

其手持一方黄澄澄的铜匣子,站于庙外的一处明暗交错之下,面容朦胧难清,发须迎风飘逸。

“吾乃昊天使者,领天命而显凡间以送符命,速交于你们人皇,依符命而行,切莫逆天!”

那仙风道骨的神秘天使见庙门打开,只自顾自地一句交代之后,将铜匣子置于地上,尔后飘然而走。

就在那位仆射的眼皮子之下,腾身而去,飘忽之间,消失于夜色之中。

这?这真是仙人!

惊疑着,他将匣子捧起,这才发现匣子上还贴了封条。

那位仆射也不敢动那方仙匣子,郑重地将其捧着,耐着好奇的性子守了一夜,第二日直送入皇宫中。

层层通传,正是早朝的尾声之际,他捧着铜匣上了朝殿,献出匣子。

仙使亲送的符命?

大司马王舜瞧了一眼高台上的摄政皇帝王莽,几步过去接过了匣子,尔后将目光盯向跪于地上的仆射,凝眉询问:“你可瞧清了那人样貌?”

仆射将头一磕,道:“天使之相,小的瞪大了眼也未能瞧清,只见得他仙风道相,但想细瞧脸上容貌,却是明暗混沌,朦胧不清。”

“你且起来说话吧。”

王莽出声,见仆射谢恩之后直起了身子,他才亲自追问:“那你又是如何认定那便是天使?只因他自报身份?”

“他,他当时与小人交代完话,就咻的一下飘了起来,然后就消失了。我本也不信他所说的,但凭空飘走又忽然消失的本事,想来必是天使无疑了。这才不敢怠慢,更不敢动,只管小心护着仙物,一早便赶来呈上。”

见百官闻言互望,似乎并不太信?

许是自己描述的不够彻底!

如此一想,那名仆射又忙以手比划,声情并茂地将天使如何飘然离去之态又演了一遍。

而王莽与百官们,一边听着那名仆射绘声绘声地描述当晚之情景,一边将目光聚在揭了封条,正缓缓打开匣子的大司马王舜身上。

匣子中有一张图,一道策书。

王舜将图取出,交给了身旁的大司徒平晏,由平晏展开了那幅图画。

一幅带着“仙之意境”的抽象画。

画中祥云低落,云头站着三人,中间一人穿戴龙袍皇冠,手掌玉玺,是皇帝之像。其左右分立二人,一位提着草鞋,一位夹着书简。

提鞋的自然是提着黄石公草鞋的张良,这可是百官皆知的故事。

夹着书简的那便是夹着秦始皇图书的萧何萧相国,同样当朝百官尽知。

就这两个人物一站,中间人像即使画得再抽象,大家也是一眼便知那是汉高祖刘邦。

云端之下,三人之前,跪着一个男子,同样是皇袍帝冠的魁梧男子。

而云端上的帝王似乎是要将手中玺交于下方同样身着皇帝行装的男子。

画上端有龙飞舞凤的题字:天帝行玺金篑图。

题字之下,小字一行:王莽为真天子,众当遵天意行事。

平晏念着画上字的同时,王舜也将匣中策书取了出来,也念出了声。

书中所书是一串名单,直接封了十一位开国大臣:

王舜为太师安新公。

平晏为太傅就新公。

刘秀为国师嘉新公。

哀章为国将美新公。

甄邯为大司马承新公。

王寻为大司徒章新公。

王邑为大司空隆新公。

甄丰为更始将军广新公。

王兴为卫将军奉新公。

孙建为立国将军成新公。

王盛为前将军崇新公。

众皆露惊容,哑然无声,有若呆鸡。

连高台上的王莽也睁着大眼,沉默无声。

“各地符命异象四起,摄皇帝您非要说是臆测流言,要我们压下那些消息。这下好了,连高祖皇帝也坐不住了,受天意降下这禅让之信,要您受禅啊!”

甄邯是个直性子,他第一个憋不住,高声冒了一句,打破了平静,也捅破了最后的那一层纸。

“是啊,天命所归,早当代汉新立。”王舜将头重重一点,朗声附应。

缓过神的刘秀深吸了一口气,列位而出:“自古阴阳荣衰,变化不息,这天下从无一家亘古。汉室至今二百有余,刘家皇帝血脉渐衰难继,应是天意欲改朝换新。”

“顺民心,承天意,代汉而立!”

“顺民心,承天意,代汉而立!”

平晏大步一迈,高声请呼,百官惊而附和,并无多少迟疑。

“不可!万万不可!如此一来,莽便成了图谋篡位之贼,必受天下人声讨!”

王莽连连摆手,急呼不可。

“古有尧舜禹之禅让,今有汉高祖示禅。摄皇帝您是受禅,绝非谋篡。您若不受,我们自当长跪不起!”

王邑一声喊着,带头跪了下去。

其余官员见状也是毫不犹豫,扑通就跪。无论王莽如何地叫大家起来,甚至下了高台尝试一个个去扶起,所有人都是直挺挺地跪着,如何也扶不起来。

尝试片刻无功,王莽沉叹一声,重回高台:“既是民心与天意,我也只好以身许国,哪怕死后背负骂名。只是这玉玺...”

“我等自去请玉玺!”

王莽刚说到玉玺,王舜喊着,起了身,带头起身便朝殿外而走。

(1、张良三次帮黄石公拾鞋的故事是出自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史记·留侯世家》。)

(2、《史记》记载: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萧何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一进行清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萧何收藏的这些秦朝的律令图书档案,使得他们对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等了如指掌。这些不起眼的书籍,为他们后来的战略部署、粮食运转、制度建立,都提供了十分方便的参考。)

(十一公的名单,哀章实际便是那日乔装送符命之人,是个太学生。至于王兴与王盛,并非王家之人,也不是王莽手下。那不过是有意添进去的两个名字,除了以示兴盛之意,更为了掩人耳目。王兴王盛与哀章都是生面孔,就不会有十一公皆是王莽心腹的嫌疑,更添天意之莫测。)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