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是大部分年轻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离开家出远门,也是第一次独立面对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很现实,善恶美丑都会直观的展现在每一个人眼前,再也不是年少时,父母给自己描绘的那个美好的世界。
王双,就是一个第一次离开家超过50公里的人,她本是云南山区一个小村寨中的不起眼的小女孩,在她还上初中的时候,父母因为一场交通事故双双丧生,只留下王双一个人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在那个偏远的山区,基本的生存都要经受大自然的严峻考验,求学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中学时代,王双每天早晨五点多就要起床,先帮爷爷奶奶做好饭,喂了家里的牲口,然后摸着黑徒步翻越接近10公里的山路去上学。从初中到高中,数不清多少个日日夜夜,周而复始。
由于父母双亡,王双远比同龄的还早更早知道生活的残酷,都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小小年纪的王双不仅要当家,还要照顾年老体迈的爷爷奶奶。家境贫困,政府当地政府给她们家办了低保补助,勉强能维持温饱。王双想要上学,想要买书本、买学习用具,就只能利用休息的时间上山砍柴,换些微薄的收入来实现。王双小小年纪,体重只有七八十斤,却能一个人从山上背下比自己身体还要大的一大捆柴禾。
早熟的王双知道,要想改变命运,走出这座大山,唯一的出路就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才有了走出去的机会。从初中到高中,她一直都刻苦努力,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她的生活中,除了劳动就是学习,几乎从未享受过童年的快乐。
也算是苍天有眼,勤学不辍的王双在高考中超常发挥,再加上少数民族的加分,竟然成为县里的高考状元。大华国的高考政策对少数民族有扶持,王双是苗族,按照政策可以加分30分。
鸡窝里突然出了一只金凤凰,王双的优秀很快传遍大街小巷。县里给了奖励,镇上给了表彰,连村里的左邻右舍也自发地给王双家送来慰问,这才让王双凑齐了上大学的费用。京华大学,是所有少年心中的伊甸园,王双也不例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让她毅然决然报考了这座全国的最高学府。
能考上京华大学,就有更大的可能性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在美好未来到来之前,先要克服眼下的困难。尽管当地政府给王双发了一些奖金,她却不敢轻易动用,因为这笔钱远远不能支持她上完大学,她还要利用寒暑假的时候出去打工挣钱,来保证有足够的资金坚持到毕业。既然学费都不能保证,在生活费上自然捉襟见肘,王双的饭卡里,只充值了区区300块钱,有人可能觉得这也不少,但是这却是王双未来一个学期的伙食费……
300块钱花一个学期?还是在帝都这样的地方?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可王双就是这样计划的,也这样做了:王双每天吃饭都是赶到最后才去食堂,一个时候当然没什么菜了,王双就干吃馒头就咸菜,或者让打饭的阿姨给自己一点菜汤浇米饭,运气好的时候,有其他同学打了饭不爱吃,保洁阿姨又没来得及收拾,她就趁人不休息,偷偷端到自己跟前,丝毫不介意上一个人在上面残留的口水……
除此之外,其他方面也是极尽节俭:洗脸的时候只用清水,刷牙的时候只舍得挤出一点点牙膏,她身上没有任何首饰和装饰品,最奢侈的一件东西是同村的姐姐送给自己的发卡,把一头长发简单地梳拢起来。
王双连手机都用不起,更别提像其他人一样配上笔记本电脑。只能通过写信的方式跟家里联系:爷爷奶奶不识字,王双要先把信寄给同村的同学,再让同学抽时间去家里念给爷爷奶奶听。即便如此,从开学至今,王双也只往家里寄过一封信,足足写了三页纸。写信,在这个手机和电脑泛滥的时代,这么原始的通讯方式几乎被人们遗忘,但是却真实存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有人纠结于感情,有人困惑于事业,对王双来讲,她却每天都要祈祷食堂里还有剩饭,吃饭的时候不要碰见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