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羽先放了一个表,名为刘据的一二事:
太子当时的势力已经很大,由于武帝一直很喜欢这个嫡长子,从小当储君培养,当时太子账下已经聚起一个庞大的集团,庞大到什么程度?二十年后这票人依然能发挥作用
太子喜欢结交三教九流(这一点汉宣帝是不是和他爷爷一模一样?),他兵败之后跑到湖县,居然那里有个卖草鞋的也是他的故交!另外,太子喜欢“异端邪说”,往博望苑里招异端人士。
巫蛊之乱全面爆发后,太子怒杀江充,把一众胡巫活活烧死示众,亲自率军和死对头丞相刘屈氂大战。软弱?不存在的。
在放完之后,杨羽总结道:“所以真实的太子,是精明强干有魄力甚至有些桀骜的人,从小到大受父亲宠爱倾尽全力栽培的天之骄子,温和有礼也许,但绝不软弱。”
弹幕很疑惑,但很多皇帝们已经想过来了。
弹幕先是问道:“这不挺好的吗?
汉武帝也大概想过来了,哀叹道:”一切都是命啊!“
杨羽说道:“记得吗?我在刘盈那里说过的,太子不跳是一个优点,很明显,刘据有点跳了,不是皇帝都是朱元璋那种人,而且朱元璋的‘温柔’也是给了朱标,可不是其他人。老年皇帝已经陷入一个名为权力的泥潭,更不用说汉武帝此时还想要长生,巫蛊巫蛊,这是两个问题叠加起来了,刘据也是悲哀。”
弹幕倒也想明白了,晚年皇帝不可以用常理去推断,谁都一样。
汉宣帝刘询此时也有一个憋在心里很久的问题,他知道答案,但还是要说出来,借着仙人的口,他也是买了一个顶级标示,问道:“汉武帝晚年后悔太子刘据之死,为什么没有厚待太子的后人?”
(这也是很多人不知道的问题,大多数人只知道汉武帝在巫蛊之祸后建立了一个思子宫,但不知道大汉皇帝刘询可是在民间长大,更不知道刘询是在监狱里出生的。)
(但是还是要纠正一个问题,刘据的那个谥号“戾太子”不是汉武帝上的,是汉宣帝上的,但这是个政治问题,之后再说。)
汉宣帝心里估计很恨武帝等人,尤其是这件事。
汉武帝也沉默了,他知道巫蛊之祸后就知道那个群里的汉宣帝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恨了。即使这件事非常矛盾,他也有难言之隐。
杨羽说道:“首先,仍要记住汉武帝是个马基雅维利主义者,视自己的国家为一切,不管是被逼也好,怎么也好,太子刘据的确是起兵反叛了,作为父亲他可以为太子建思子宫、思子台,但作为政治动物他必须让反叛者付出代价;为维护他选的第二个继承人刘弗陵的接班正统性,他也无法再对刘病已表现出过多的热情,以免国本不固。”
弹幕也算学精了,很多问题也要从各方面考虑,从情感上来说没有那么准确。
杨羽松了一口气,说道:“好了,这个问题也算完了,最后一个,轮台诏到底是怎么回事?”
弹幕纷纷响应,说道:“影响应该是有的,但大不大,好不到哪里去。”
“影响应该是很大的”
“不是罪己诏吗?”
......
李世民说道:“武帝晚年什么时候悔过了,他不是认为自己的军事目标出了问题吗?而且罪己诏是什么意思,武帝发过吗?”
康熙则评价道:“武帝晚年的悔过还是有点意义的,主要是调整了汉朝的方向。”
杨羽说道:“好了,又错了,我说的是轮台诏,不是轮台罪己诏。武帝晚年改错一事,正式史书当中只见于《资治通鉴》,在《汉书》,《后汉书》这些汉朝历史的权威正统史料中,并没有相应记载。而且司马光编这本书不是史书,只是一个帝王劝诫书,是针对皇帝的。”
弹幕也有人说道:“这是重大政治路线的调整,班固写《汉书》时不可能遗漏。《汉书》中确实记录有改变政策的《轮台诏》,但并没有放在《武帝纪》中,而是放在了相对不重要的《西域传》中,这就很奇怪了。”
弹幕当场就绷不住了:“所以这是编的吗?”
杨羽又继续打了一记重锤:“你们不会因为轮台罪己诏是司马光夸耀汉武帝吧。”
弹幕们愣住了,问道:“不然呢。”
杨羽恨铁不成钢,直接贴出来一段话:
儒家文官集团这些人在打仗方面是不行的,总体而言大大弱于职业武官。特别是司马光所在的北宋,文官集团掌权,武将被边缘化,被剥夺了统兵的权力。北宋的军队对外基本上一打就全军覆没,丧权辱国、丧师失地,跟汉武帝时代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但是,儒家文官集团必须要论证北宋这种局面的合理性。如果历史书上说,中原政权对北方的少数民族,打赢了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打输了是一件丧权辱国的事情,那么儒家文官集团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就要被动摇。北宋的局面就说明你文官当权不行,还是要武将来,要加强皇权。这样,武将的权力必然上升,皇帝的权力也必然上升。
通过“轮台之悔”这件事情,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儒家文官们就可以昭告天下:汉武帝对匈奴的一系列打击,是过大于功的,本质上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给中国的民生造成了严重的困扰,使国力衰退,等等。武帝本人,晚年都非常后悔,自己骂自己狂悖,愚蠢。
把这个故事加进来之后,那么,再来看北宋,在对外战争当中,少数民族来打我,我就不应该反击,打输了也没什么丢人的,说明我们不像汉武帝那样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嘛,对不对?敌人一打过来,我们就签条约,割地赔款,这个才是正确的。这种做法跟汉武帝晚年悔过的思想是一致的,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弹幕也终于懂了:“这是司马光的政治目的吗?”
杨羽说道:“没错,汉武帝没有为这件事,即攻打匈奴而后悔过。”
接着,有人问道:“那汉武帝为什么要发这个诏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