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篡清,从凤台县城开始
  4. 第27章 雇佣青壮挖矿
设置

第27章 雇佣青壮挖矿(1 / 1)


“卫立仁,你做我的长随。”

“吴斌,你做我的县丞。”

“赵长春,你管理所有的书吏。”

“冯凯,你做凤台县巡检,管理所有的巡检人员,同时兼任凤台县典史。”

“萧莱,你做凤台县衙伇头头,管理皂班、快板、民壮、捕班这四类所有衙役。”

“沈万三,你做凤台县的税课大使,同时兼任凤台县的县仓大使。”

“是。”六人同时回令。

这是他们六人来到这个位面后的第一个就任职务,但绝不是最后一个。

六人都清楚,只要自己紧跟着林雪,随着林雪的高升,自己的职务也会步步上升。最后,从龙之臣也不是不可能。

“至于其它的岗位,文职由赵长春负责选人填满,武职由吴斌选人填满。我给你们两个人七天,七天之后我要切实掌控凤台县。”

“将军,赵长春遵命。”

“师长,吴斌遵命。”

“赵长春,我上次让你对凤台县周边的地下资源进行勘探,有什么结果?”

“将军,请看这儿。”赵长春命令手下把一幅特殊的地图挂了起来。

“上一次将军下令之后,我立即命令我手下所有二百一十七名地质勘探员分成十队,在卫立仁和萧莱组织的护卫队护卫下,对凤台县和周边乡村进行了一次勘探。将军和各位同仁,你们看…”

赵长春指着地图,详细介绍道:“经过初步勘探,凤台县周边地下资源丰富。计有煤炭、磷矿、高磷土、石灰岩、石英土、锰矿、铁矿和石油八种,至于还有没有别的矿产,还需进一步勘探。”

“木材呢?”

“有,有槐树、刺槐、白杨、臭椿、梧桐、苦楝、川等几十种木材资源。”

“详细讲一下煤炭、铁矿和石油这三种资源。”

“是,将军。煤储藏预估量达一百亿吨,主要分布在王集、花家湖、城关和大山等地。易开采,是凤台县境内储量最大、最容易开采的资源。”

手指指向地图上另一个方向:“铁矿分布在凤台县东南的太平山、狮子山、马家洼等地,储量不大,据预估,地下铁矿石储量仅有四百万吨到六百万吨左右。埋藏深,不易大规模开采。”

“至于石油,在凤台县及其周边并没有油田。我查阅了现代帝国的资源分布,安徽只有滁州天长有几个中小型油田,其余地方都没有勘探到石油。”

林雪听到后,脸上微微有些失望。

现代化部队,油料供应关乎着战斗力。没有油料,机械化和信息化部队就动不了。

虽然现在还有储备,但随着未来从系统内抽来的部队越来越多,油料使用会日趋紧张。

滁州,滁州!

掌控整个凤阳府后,滁州就是下一个目标。

“赵长春,现在你手里有多少采矿工人?”

“将军,有一千零四十八人。”

“这么少?”

“将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你刚才说凤台县周边铁矿怎么了?”

“将军,经过勘探,凤台县周边的铁矿深度都在三十米以上,开采不易。”

“开采不易也要开。这样吧,一千多采矿工人三百人开采煤矿,剩余人员全部开采铁矿。”

“小林,这也不够。我建议从凤阳县及周边乡村中雇佣一批青壮,加入开采队伍。”长随卫立仁提出建议。

“这是个好办法,一来雇佣这批青壮让他们有事做就减少了被捻军佂走的风险,二来也可以增加出矿量。”

“那就决定雇佣。”

“赵长春,你还要多少人?”

略微思考过后说出:“至少还要一千人。”

“那就雇一千人,不过这是长工,收入就不能那么高了。一天一百文,以现在的兑换比例来计算,一年的收入也超过了十二两银子。”

“一天一百文,是不是有点高了,我们对他们可是包吃包住,而且吃的比他们平时吃的好多了。”

“沈万三,那你说给多少?”

“一天六十文。以咸丰朝时长工的收入来看,每天六十文都已经超过大部分长工了。”

“你啊,果然是商人。”有人用玩笑的口气说了一句。

“各位同僚,我们现在是才开始,用做生意的话来说就是还是个小摊子,每一分钱都要省着点用,这是一点,另外一点就是一开始的工钱绝不能给的太高。所谓上去容易下来难,一开始给高了若是以后资金不足,不足以发这么高的工钱怎么办?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宁愿以后慢慢加也绝不能一开始就开高工钱。”

众人听后都在思考。

这里在坐之人除了沈万三之外都是现代人,一下穿越到清朝,还在用现代的想法来考虑。

“我认为万三兄说的对。那就定每人每天六十文。”

“好,每人每天六十人,雇佣一千人。”

邻东村,凤台县东边的一个小村子。

“大人,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啊?”一个不识字的老农问一个刚贴出布告的衙役。

“县令雇佣你们去挖矿,长工,包吃包住,每天六十文工钱。”

“多少?”围观村民有人用十分吃惊的口气询问。

“每天六十文,一天包三餐,还给你们提供住的地方。”

有上过几天私塾的村民在心里计算:每天六十文,一年至少九两。

外面包吃包住的长工一年最多也不会超过五两。

“我去。”这人第一个举手。

“只招一千人,想去的去凤台县衙报名,召满了就没有了。想去的快去!”

凤台县内,县衙门口。

一传十,十传百。包吃包住每年最少还有九两工钱的消息在短时间内就流传开来。

挖矿算什么、苦和累又算得了什么。对于连饱饭都没得吃的清朝贫民来说,这份工作就是想都想不来的。

人挤人、人推人,每个来报名之人都想先报上,只有一千个名额,晚了就没了。

报上名之人每人先吃一顿饱饭,在发给每人一套用麻绳绑好的手动挖矿工具,计铁铲、铁铖、铁凿、木锨、木铲、竹筐和畚箕各一件。以一百人为一队,分队离开。

马家洼。

一千多人分成两班在这儿进行铁矿的挖掘。

因为矿工不足,加上雇佣的一千贫民,总计也才两千出头,所以林雪没有全面开花,在所有发现资源的地方同时挖掘,而是采用将矿工聚在一处发掘的方案。

花家湖和马家洼是确定的煤、铁储藏量最多之地。将此两地挖空之后在换一新地轮流进行。

“矿工的生活怎么样?”

“将军,按照你的吩附,对于这些矿工是包一日三餐,每三天安排一次肉食。”

“这是重体力活,饮食一定要保证。谁要是敢在这上面动手,我会让他知道什么叫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这一点大可放心。真有这种人不用大人动手我自己来。”

“这些铁矿石冶炼转换率是多少?”

“大人,用现代设备治炼转化率为40%到50%,可现在是用人工治炼,转化率最高也就是30%。”

“那也就是说,以最大储藏量来计算,最多能炼出180万吨铁。”

“大人,不能这样计算。现在机械挖矿设备因没有足够的电力无法使用,只能人工采矿。以这来计算,加上因地理因素无法挖掘的数量,人工最多只能挖出两百万吨铁矿石。”

六十万吨铁,虽然不多,但在短期足够了。

花家湖。

这里的挖掘人数和马家洼相比,连一半都不到,但这里已经有煤炭被一车车的运出。

埋的浅、易挖掘,使这里比马家洼提前出量。

在马家洼和花家湖两地的中心,一处人工炼铁场正在兴建。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