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包二又睡到了自然醒。
没滋没味的吃着鲜草莓和烤红薯,他总算开始理解萧伯纳的一句话:
人生最大的悲剧:一个是食不果腹,谋求温饱;一个是达成温饱,开始烦恼!
原来,萧大师的意思是说:
人如果一直饿着,就没工夫去想其他的,只会一门心思想法子去填饱肚子。但当你填饱肚子的时候,烦恼就会随之而来,车子、房子、妻子、孩子……
包二现在还不至于饿肚子,他的烦恼也并不多:就是一门心思的想在吃饱的基础上,吃点好的!
找厨娘搭伙过日子的计划,在何雨水烤红薯成功将自己送进医院后,算是胎死腹中。
包二生活技能虽低,但好歹红薯还是可以烤熟的。
何同学的事,让他对生活增添了几分自信:他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至少,烤红薯时,他不会厌世到送走自己!
现在,他要着手进行自己的B计划:
下乡去丰富自己养殖区的品类。
肉,他不缺!但也只能围着二师兄打转;并且,能吃的肉菜可只有土豆烧猪肉,以及猪肉烧土豆!
猪肉可是酸性的,而人体是碱性的。这玩意吃多了,除了腻之外,还会引发老年痴呆!
包二可不想自己晚景凄凉!
……
中午,雪后初晴。
趁着几位大爷又在组织人扫雪的时候,包二将自己裹成了大粽子,一溜烟出了四合院,坐上了一辆驶向郊区的班车,开始下乡碰运气。
之前在院子里,他也听许大茂吹过,京郊哪里的村子出美人。
他想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能出美人的地方,想来定是物华天宝、物埠民丰。
到这些地方,除了看美人外,说不定就能交换些他需要的物资!
一路上倒没什么状况,除了路颠簸了点外,就是人多。
包二还是很有公德心的,路上遇到一位抱婴的美少妇,他主动让了座。
那少妇很是感激的说了声谢谢,她身边的老阿姨也对他赞许的笑笑,然后眼神如同刀子般盯着少妇旁边不肯挪窝的中年汉子!
最终,那汉子败退在老太太犀利的眼神下,也让了座。
谁知道半道上车颠簸,将熟睡的婴儿给吵醒了。一时间,他扯开嗓门就开始嚎了起来!
包二面露人畜无害的笑容,对着老太太和少妇道:
“好一管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这位小弟弟哭声可真有穿透性,这长大了一准是个好小伙!”
老太太:“……”
少妇含笑道:
“这是我家的囡囡!”
包二:……
那少妇接着道:
“小弟弟,能不能帮忙遮着点。我家囡囡看来是饿了,我想给她喂喂奶!”
包二除了有公德心之外,也是有爱心的。他连忙背对着少妇道:
“姐姐放心,有我挡着呢!”
在颠簸的车子里,小囡囡几次与食堂失之交臂,就这样边吃边哭,她奶奶在旁悠悠的安抚着:
宝宝不哭,咱们喝前摇一摇!
也不知道小囡囡有没有听懂。反正一车听懂此话的人,多数眼泪都笑出来了!
……
这段插曲后,包二终于来到了今天的目的地:昌平秦家屯。
他在这里不认识人,也没有介绍信;但是却知道应该去找谁。
许大茂曾经说过:这个屯子里,每个老农的褶子里都藏着一种光芒,它叫农民的狡黠!
所以他一般倒卖票据时,都是找的这里的知青!
知青这个词,严格来说还属于舶来品:
苏联在1954年大规模垦荒运动中,改变了过去移民开荒的办法,而以城市青年为垦荒主体。两年里一共动员了27万城市青年移民垦荒。此举既解决了粮食短缺,又解决了城市青年就业问题。
在1955年4月,团中央代表团访苏时,了解到了苏联这一“先进”做法。他们回来后,就做了汇报,并认为“从城市中动员年轻力壮、有文化的青年去参加垦荒工作是有好处的,也是今后解决城市中不能升学和无职业青年就业问题的一个办法”。
然后,从1956年开始,就有一些知识青年建设祖国的积极性爆表,主动向组织申请,要组建垦荒队,去上山下乡。
伟人当然很支持,还做了批示:
“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的到那里去。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包二不知道那些自愿或被迫下乡的人,是不是都高高兴兴的上山下乡了,反正他对农村大有可为这句话,是深以为然!
这些知青,虽被村民们嫌弃;但手中或多或少有包二眼馋的东西,倒是可以和他互通有无,调剂余缺!
包二自问两世为人,但应该是敌不过农民的智慧的;他也没正规的手续,与他们接触。
但和上山下乡的知青相比,他们都属于在圈外蹦跶,都见不得光,算是菜鸟互啄,棋逢对手:孰高孰低,只有比过才知道!
他在屯中溜达了一圈,差点被当成敌特给当场带走。
后来,在他说出是屯子里秦淮茹的街坊,并报出了一大爷、贾东旭的姓名后,才被暂时收监。
然后,来了一位像是文书的人员,像是看阶级敌人般盯着他,并问他找谁。
包二随口胡诌道:
“我大哥叫许大茂,我叫许傻帽。前段时间下雪路滑,我大哥摔断了腿。他有东西要交给这里一位知青朋友,我是来给大哥跑跑腿的。”
那文书依然不放松警惕,接着问道:
“知道那知青叫什么吗?你哥让你送什么东西!”
“我大哥说是找一个叫李哥的。领导,你们这里知青有姓李的吗?”
那文书幽幽的道:
“小伙子,你的话漏洞百出,你知道吗?
这第一,许大茂和他爹都来我们屯放过电影。他家里只有一个妹子,哪又冒出来一个叫做傻帽的弟弟!
这第二,咱们屯里的知青,没一个是姓李、王、张这样大姓的,你这次失算了。
你是来乡下交换农副产品的吧!别否认,许大茂干这事很久了;光是我,就逮住过三次!
我们之前,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包二:……难怪许大茂对这里的老农心有余悸,看来是栽过跟头呀!
他小心的问道:
“你们这屯子里,有细粮卖吗?”
那文书严肃的道:
“纠正一下!第一,粗粮我们都不够吃的,哪来的细粮;第二,我们这是城乡融合,没有买卖和交易!
我们屯是在支持祖国的城市建设;同时,也欣然接受城市对我们亿点点的反哺!”
看着面前这个文书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包二震惊了!他前世是码农,四舍五入也是农民兄弟中的一员,为什么你这个文书如此优秀!
他觉得,今天他可能也会栽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