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用计
当张道衍终于等到齐国内乱的消息,很高兴,也不再管齐国哪一方胜利,他立即传缴文于四方,谴责讨伐莒国攻击郯国的行为。
然后出兵三万,浩浩荡荡,蔓延不绝的直扑郯国首都郯县。后来的山东最南端的郯城。郯国在鲁南也是有一块地方的,只是比起莒国在鲁南的面积,那就是不值一提。
吴地也有幸跟着大军直扑郯城。
果然不出张道衍预料,莒公立即派人来解释,被张道衍扣押,然后他就派骑兵五千人迅速绕道郯城东北,回莒国的必经之路上面埋伏。
自己继续带着大军跟进,等快靠近郯城的时候,才把使节放出去,告诉他“要么投降,要么死”。
得到消息的莒公吓得面如土色。
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组织抵抗,而是组织军队北撤。尤其是得知齐国内乱,不能派兵援助的时候,它立马毫不犹豫的撤离了。
然后吴地和萧靖就目瞪口呆的接管了整个郯国,而张道衍已经带着五千武卒,也就是虎贲军急忙追杀过去,他可是还想染指莒国,能把莒国在郊外就一锅端了,那才轻松,不然去攻城,拿他就纠结了,抗日持久不说,他妈还会损失惨重。
“咱们现在干什么”等到了郯国王宫,吴地有些不可置信的说。
萧靖很快反应过来“国师果然料事如神,这《孙子兵法》没有白读”
吴地道“我也天天看《孙子兵法》怎么就没这么厉害”。
萧靖指着脑袋,让他自己想。吴地一看“脑袋不灵光,我很聪明的”吴地争辩,谁敢说我笨。
“不是,是天资,有些人,一看就透,有些人看得再多,也难以顿悟,没有领悟,那就还不是你的东西,那还是书本知识,不属于你”。吴地懂了,后世那目的科技书本,可也没看见几个人自学成才。这就是差距。理论变成实践,那是需要天赋的。
最后绕回来,还是说我笨,至少没有张道衍聪明,人家就顿悟了,自己还是停留在背课本阶段。
历史上的赵括和马谡最终死了都是由于他们还只是背课本阶段,而不是真正掌握了。
“还是说说,这郯国怎么弄?”吴地不想面对这个问题。
“估摸着还剩下七八万人,再编组个两万户,不切实际,不如简化,整合为1.5万户,七八万人刚刚好。然后每个县两千户,可以分为七县,官员都已经准备好了。”
“奥,那你就兼着东海郡太守一职吧,现在东海几乎没几个兵,还得靠你们徐郡郡兵撑场面。”
萧靖点头,这确实方便他整顿郯国将其合并为吴国的东海郡。
吴地一路上也看清楚了,郯国很穷,百姓很穷,就连郯国国君也很穷。短期内对吴国毫无价值。
估计得等很久以后才会成为主力。哎,该死的范蠡,他干的好事。,
和郯国百姓来了个“约定三章”以后,郯国百姓就安定了,没了剥削他们的郯国国君,他们更高兴,因为他们早就听说了隔壁徐郡那日子红火,没有徭役,废除奴役,减免赋税,平等待人...总之就是他们的天堂,没想到,郯子终于聪明一把,让他们也解脱了。
跟着大国过日子,总比跟着小国混舒服。
吴地也没有急着北上,就协助萧靖安抚百姓,他这个吴王一出场,不是出场费多少,就是那说的话,那就是政策,那就是信誉保证。郯国百姓立即高呼万岁,拥护他的接管。
自然他们也等着吴地许诺的“救灾物资”,这才是实际的。
为了收复民心,他是多管齐下,但套路基本上都是以前用过的那一套。他都懒得多说,相比之下,萧靖更厉害。是其中执行的最好的额佼佼者。
这一闲着,他就等待张道衍的行动。而徐郡两万大兵,在萧靖稳住郯国以后也就遣散了,他们还着急家里的庄稼,自然有几百个不知道幸运还是不幸的留下了,升级为从九品下的---警察,算是当官了,成了公务员,有了一份不太高的俸禄。
萧靖就靠着这几百警察,就能很好的控制新建立的东海郡。
而唯一机动地力量估计就是吴地的五百锦衣卫了。
可以说只要有人足够大胆,搞不好就能把他端了。
可惜,没有人抓住这种机会。唯一可能有机会的莒公,却在带着郯国几百年遗留下来的财宝一路向北逃奔。
结果,在一处山谷,他被泡在前面埋伏多时的虎豹骑给偷袭了,大量从天而降的巨石,滚木,吓得他们面无血色。看着惨死在前面的士兵,莒公吓得停住了脚步。
“主公,怎么办,前面的路堵住了”。盾牌兵顶住了山上的羽箭
他的大司马急忙报告。“快,快,绕路”。“可是那会更远”。
“那你怎么办,难道在这里死磕,我们连他们人在哪里都看不到”。莒公有野心,自然也不是蠢货。
大司马也没办法,急忙叫人“绕道,绕道”,对于莒国,他们特别了解,很快选择另一条路。而在山顶的法正,也冷漠的看着逃之夭夭的莒国人。
“继续追,下一次,他们就别想跑掉”。
果然,再一次,莒公大军一万人绕道北上,去年范蠡能逃跑,还多亏了莒国的祁蒙山区,而这些地段都在莒国境内,那绝对是地势起伏巨大的存在,也方便跑得快的发展带着五千骑兵设伏。
而健步如飞的张道衍也带着久经训练重甲步兵赶到了。当法正再一次把莒公大军堵住的时候,张道衍带着五千虎贲及时赶到,列阵迎敌。
相比起乱糟糟,还军心大乱的莒国军,吴军军纪严明,配合无间。
先是弩,然后是长弓,他们的密集打击,让莒国人更加畏惧害怕。
张道衍在几轮打击后,派人高喊“降着不杀”。
结果莒公就派人和他谈判,试图挽救莒国命运。可是张道衍很冷酷的说“要么投降留命,要么被杀”。
看着漫山遍野的吴军旗帜。
脆弱的,胆怯的莒公害怕了,不仅仅是他,他的大臣更加害怕,接连劝说莒公“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不出张道衍预计,穷途末路的莒公选择投降。
张道衍当机立断,裹挟着莒公迅速赶去莒城,后世日照市最西部的莒县,他也正好位于莒国中心,莒国统治者整个日照市和大半个临沂市,整个泗水支流沂水流域都在莒国控制之内。北面隔着大山就是齐国,西北是鲁国,正西是微山湖,和微山湖中间就有几个小国,比如薛国,腾国,和邾国。这些国家更加脆弱不堪。
有一句话叫做挟天子以令诸侯,张道衍完美的实现这一策略。
他劫持者莒公轻而易举占领高大坚固的莒城,毕竟曾经春秋初期中期都是二流国家中的强者,所以他们建立的莒城很高大,比起现在江都都不逊色,自然远不如被烧掉大半的姑苏了。
但比起小巧的邗城也是毫不逊色,可惜这样的城池,面积高达25平方公里,城池坚固,而张道衍轻而易举占据了。
除此外,还有几百年间莒国新建的其他各种坚固城池。
当吴地会和萧靖在三千虎豹骑保护下,会和一路官员,前来接收。
当吴地赶到莒城,却从法正得知,张道衍已经东进前往琅琊城。
吴地也不多说,立即开始重复不久前在郯国的行为。
不过相比起郯国轻而易举,莒国的民心就把那么容易。
吴地采取类似办法的同时,也对近万战俘采取分别态度。
对于愿意写效忠书的,一律赏田百亩,不乐意的,立即带上手铐脚铐送往继续劳役建设的徐郡。
中立的,呵呵,反正吴地不敢他们留在莒国,只是也不会为难他们,让他们带着家人乘船去江西开垦土地去,吴地可不敢让他们留在这里带头造反,尤其是那些个贵族。不说杀了,控制住,不让他们危害自己,那都是必须的底线。
结果没几天清净的莒国上下就高唱赞歌。
直到张道衍骑马赶回,告诉他“最好把郡守府设在琅琊城”。
吴地问为什么。张道衍道“琅琊城扼守南北,还有优良海港,水路发展都可以,陆路,卡主齐军南下最大最宽敞的道路,至于其他道路,虽然不少,但是都需要穿过很多山区,很容易埋伏和防守。可是一旦从琅琊杀入,那就是东部沿海平原,一马平川,最容易被攻破。”
实际上莒城不仅仅坚固,而且还是最中间,最合适作为郡守府所在地,可是听张道衍这么一说。吴地好奇,张道衍看到了什么。
于是跟着张道衍去看,结果发现,琅琊城就好像后世的山海关,西面是琅琊山,东面是大海。可谓易守难攻。“我好像听说这里以前就被齐国占据,经营的跟铁通似得,你如何攻破”。
此前这处险要可不属于莒国,或者只是曾经拥有。
“很简单,这里的士兵都去参加即墨的齐简公勤王大军去了。因此我是兵不血刃占据这里”。
吴地愕然,张道衍这么好运气,简直是福将呀。
自然,也表明齐简公混的很不好,就连边界军队都被抽调干净,看来陈恒追杀的很凶狠呀。
看着这一座被齐国修建的易守难攻的巨大城市,吴地毫不犹豫的选择这里作为郡守府,而新的一个郡名称也有了---琅琊郡。
恩,吴地感慨,难怪历史上会设置琅琊郡,原来和他实际意义和军事意义一样啊,扼守南北。不能走这里,就只能从中部鲁国杀入。至于中部丛林杀入,吴地巴不得,到时候居高临下一伏击,绝对来多少死多少。
萧靖赶来看了一下,也觉得琅琊郡治所设在这里最为科学,还有点“太子守国门”的味道。以后琅琊郡守还真心得无时无刻不做好军事防御,不然小命一准完蛋。
自然这里的齐人百姓需要内迁到其他县,这里只能留下效忠吴国的嫡系百姓。
这些张道衍和萧靖都能做好。